在民以食爲天的古代,漢朝的飲食制度有着怎樣的特點?

本文已影響1.61W人 

自古以來,民以食爲天,就算是皇帝也難以避免。爲此,負責飲食活動的官職孕育而生,有太官(主膳食)、湯官(主餅餌)以及導官(主擇米),而且漢朝禮制還規定:天子“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漢朝的飲食制度有着怎樣的特點?

在漢朝,民間的百姓是一日兩餐制,王侯將相是一日三餐制(《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皆日三食,給薪菜鹽炊食器席蓐。”),而皇帝則是一日四餐制,分爲“旦食”、 “晝食”、 “夕食”、 “暮食”,相當於今天的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夜宵。

在民以食爲天的古代,漢朝的飲食制度有着怎樣的特點?

雖說當時百姓的一日兩餐制是受制於生產力的低下,但更多的是統治者希望用進餐的次數來以示尊卑有別。根據史書的記載:朝曰饔,夕曰飧。也就是說第一頓稱爲朝食,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進餐;第二頓稱鋪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

不僅如此,漢朝的飲食器具還因官位等級有着不同的劃分。當時的飲食器具主要包括炊具、食器、酒器等,而這些器具的材質則以陶器、金屬器、漆器爲主,其中陶器多爲平民使用,金屬器與漆器多爲王公貴族使用。西漢散文家桓寬還在其著作《鹽鐵論·散不足篇》中這樣描述漆器:“富者銀口黃耳,金罍玉鍾;中者舒玉紵器,金錯蜀杯。”

在民以食爲天的古代,漢朝的飲食制度有着怎樣的特點? 第2張

此外,漢朝的烹飪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煮、煎熬、烤、蒸、炒、炸、膾、臘脯、醢菹等。其中以蒸和煮最爲常見,煮是將肉放在釜之類的炊具中,用白水煮熟,不加任何調料,吃的時候再蘸上一些醬料。而蒸則是將食物放在甑中置於釜上蒸熟。至於“膾”,則是相當於今天的刺身。東漢著名詩人辛延年就曾作詩:“就我求珍餚,金盤膾鯉魚。”

最後照例再給大家附上一首關於漢代飲食的詩詞,漢·佚名《十五從軍行》: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