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是如何描寫“許褚裸衣鬥馬超”這段情節的?

本文已影響3.38K人 

在《三國演義》中,着力表現曹操方面將領的武勇氣概的精采片段,大概莫過於《許褚裸衣鬥馬超》(第59回)了。人們熟悉的成語“赤膊上陣”,也來自這個片段。

據《三國志·魏書·許褚傳》,歷史上的許褚在建安十六年(211)隨曹操攻馬超、韓遂時,確曾與馬超對峙,馬超由於忌憚許褚的勇力,放棄了突然襲擊曹操的企圖,但馬、許二人並未交手。羅貫中以這一史實爲基礎,運用浪漫主義的想象,經過生髮和虛構,創造出一篇熱鬧生動的故事。

小說第59回,寫曹操與馬超相峙於渭河邊,曹操按照隱士婁子伯的指教,趁天氣暴冷,取渭河沙土築城,邊築邊潑水,一夜便築成土城。馬超聞報,大爲吃驚,率領大軍前來進攻。曹操親自出營相迎,身後只跟了許褚一人。儘管曹操在戰鬥中已經接連幾次被馬超打敗,甚至狼狽得割須棄袍而逃,但他仍然充滿自信,力圖在精神上壓倒對方,所以他一開口就要馬超投降。一心要報殺父之仇的馬超一聽此言,簡直怒不可遏,恨不得馬上衝過去,將曹操生擒活捉。然而,正當他要對曹操進行突然襲擊的時候,曹操背後的許褚卻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情況頓時發生了變化。

演義中是如何描寫“許褚裸衣鬥馬超”這段情節的?

在此之前,馬超雖然沒有同許褚答過話,但早已聞其勇武之名,並從韓遂口中聽說:“此人勇力過人,人皆稱爲‘虎癡’;如遇之,不可輕敵。”就在幾天以前,當馬超在渭水邊襲擊曹軍之時,曾親眼看見一員勇將揹負曹操,從一丈開外跳到船上,在馬超軍雨點般的箭矢中,一手使篙撐船,一手舉馬鞍遮護曹操,其勇捷雄武、奮不顧身給馬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刻,曹操背後正是這員勇將,只見他“睜圓怪眼,手提鋼刀,勒馬而立”,一副凜然不可犯的氣概。馬超猜想這就是許褚,不想貿然行動,便揚鞭問道:“聞汝軍中有虎侯,安在哉?”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的許褚立即大叫道:“吾即譙郡許褚也!”叫聲中,他“目射神光,威風抖擻”,令人望而生畏。這位被曹操稱爲“吾之樊噲”(《三國志·魏書·許褚傳》)的勇士,十幾年來,一直忠心耿耿地護衛曹操,經歷過無數驚心動魄的戰鬥,向來無所畏懼,只要馬超動手,他馬上就會像狂飆一樣撲上去,與之拼個你死我活。一時間,勇猛無敵的馬超竟然被許褚這種氣勢震懾住了,他乾脆放棄了突襲的打算,徑自撥馬而回,一場劍拔弩張的形勢就這樣頃刻化解了。在這個靜態的對峙場面中,儘管馬超和許褚都只說了一句話,但氣氛卻相當緊張。兩員虎將彼此逼視,如同兩塊帶電的雲團,一旦發生碰撞,就會迸發出灼人的火花。作者不僅以精煉的語言正面描寫了許褚的英勇氣概,而且運用襯托手法,從多種角度,逐層加以渲染:第一層,寫馬超面對許褚金剛怒目式的氣勢,竟“不敢動”;第二層,角度一轉,寫“兩軍觀之,無不駭然”;第三層,角度再一轉,寫曹操對諸將稱讚道:“賊亦知仲康(按:許褚字仲康)乃虎侯也!”經過這樣層層皴染,許褚的威猛形象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演義中是如何描寫“許褚裸衣鬥馬超”這段情節的? 第2張

然而,作者並不滿足於對這個靜態的對峙場面的描寫。他深知,戰爭是力的較量,勇的拼搏,即使雙方都在思謀用計,最終還得通過戰場上的廝殺來決出勝負; 何況馬超、許褚都是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的人物,怎能只寫他們的威勢就此止步呢?於是,作者又進一步精心虛構了“裸衣鬥馬超”的情節。

聽了曹操的稱讚,許褚豪氣勃發,當衆宣稱:“某來日必擒馬超。”曹操提醒他:“馬超英勇,不可輕敵。”這既是認真的告誡,又是巧妙的激將。許褚更加來勁,非要與馬超決一死戰,並立即派人去下挑戰書。馬超豈是怕人的?他在許褚的逼視下撥馬而回,固然是一時被震懾住了,但也有“惺惺惜惺惺,英雄識英雄”之意。面對許褚咄咄逼人的挑戰,他不禁勃然大怒,當即在挑戰書上批道:“誓殺‘虎癡’。”這幾句話在全篇中起着過渡的作用,預示着一場兩雄相爭的決鬥即將來臨。

第二天,在兩軍布成陣勢之後,馬超與許褚的交鋒開始了。一邊是威名遠揚的“錦馬超”,一邊是驍勇絕倫的“虎癡”,好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呵! 作品分三層描寫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惡戰: 第一層,寫二人各自挺槍舞刀,拍馬接戰。作品沒有詳細描寫雙方的神情和武藝,只是概括地敘寫一句:“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讀者可以想象,那如潑天巨浪的大刀,那像梨花飛舞的銀槍,牽動着雙方多少將士的心! 第二層,寫二人經過一百多合的激戰,似乎毫無疲憊的感覺,僅僅因爲馬匹睏乏,才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繼續拼殺。作品仍然沒有詳細描繪雙方的神情招式,又是概括地寫了一句:“又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由“勝負不分”到“不分勝負”,僅僅顛倒了一下詞序,卻大大加強了讀者的印象:雙方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難分高低。讀者可以想象,這一番廝殺比前一番更加激烈,雙方都是怒目圓睜,汗流浹背,兩匹戰馬在渭水平原上攪起了團團塵霧……這兩個層次,層層蓄勢,爲後面的描寫作了有力的鋪墊。第三層,描寫達到高潮。只見“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這一連串鼓點般急驟的語言,活脫脫地勾勒出了許褚那慓悍狂躁、志在必得的神態。在生與死的搏鬥中,竟然卸去盔甲,赤膊上陣,這是隻有許褚這樣憨勇的“虎癡”纔會作出的舉動。雙方又鬥了三十餘合,拼殺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許褚奮威,一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一槍向許褚心窩刺來;許褚棄刀將槍夾住,雙方便爭搶起來。槍桿拗斷了,雙方“各拿半截在馬上亂打”。這個戲劇化的鏡頭,把這場激戰推向了頂點。這時,雙方將士上前相助,混戰代替了兩人的決鬥。儘管這場拼殺沒能決出勝負,但馬超和許褚的勇氣和武藝都得到了充分的渲染,許褚的形象尤爲突出。事後,馬超對韓遂說:“吾見惡戰者莫如許褚,真‘虎癡’也!”作品以這一句充滿讚歎之意的話來結束這一片段,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綜觀《三國演義》全書,許褚只是一個很次要的人物,出場雖多,卻總是充當他人的陪襯,以濃墨重彩描寫他的篇章僅此一回。然而,短短的一篇,卻把這個“虎癡”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裏,作者善於塑造次要人物的本領又一次顯示出來。

當然,作者虛構這一精采篇章,不只是爲了突出許褚之勇,還想通過寫許褚來表現馬超的性格,正如毛宗崗在第59回回評中所說的:“寫許褚正以寫馬超也。”“許褚但矜其勇,而馬超鬥之,亦不過以勇鬥勇耳。馬騰之輕入虎口,固爲忠有餘而智不足;馬超之徒恃虎威,其亦勇有餘而謀未足歟!”

讀罷這一篇章,人們還可以看到,《三國演義》雖然具有“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但作者並不是不加區別地處處貶曹的; 至於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作者不僅很少貶斥,而且常常以讚美的筆調描寫他們的謀略和武功,對郭嘉、荀或、荀攸、程昱等人是這樣,對張遼、徐晃、張郃、許褚等人也是這樣,從而表現出“嚮往國家統一,歌頌‘忠義’英雄”的創作主旨。正是這個主旨,使《三國演義》在人物關係上避免了簡單化,得以描繪出整整一個時代的英雄畫廊。

在藝術上,這一篇章的最大特色是“靜”與“動”的對照和變化。馬超與許褚,靜如山峯對峙,動如狂濤搏擊。場面的變化,使一個並不複雜的情節顯得起伏有致,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