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對梁山進行招安的時候 誰是支持誰是反對

本文已影響5.43K人 

水滸傳》裏對於詔安的支持派與反對派有哪些,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所謂“詔安”,狹義上的招安是指一個國家的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爲。通常不外乎給予聽任政府的條件,讓組織有機會重新成爲合法組織。

其實,招不招安,終究只是成王敗寇、因勢利導的事兒。合法地位的政府、非法黑幫賊寇,最終,還是要看誰笑到最後。

《水滸傳》一方面歌頌了農民的造反精神,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招安的慘劇。魯迅在其評《水滸》中說得好:“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爲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朝廷在對梁山進行招安的時候 誰是支持誰是反對

這裏,我們再來說說《水滸傳》裏對於詔安的支持派與反對派。

宋江是個出身高門大戶,且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基層公職人員,所以骨子裏那套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很難根除的。因此,宋押司即便上了梁山,他也始終不忘招安。盧俊義與宋江的情況差不多,所以他亦主張招安,這一點從盧俊義與燕青話別時的對白中可以看到。

在此二人之下,功利心極強的吳用同樣支持招安,只不過,他的目的就未必是忠君愛國或建功立業了,他只是想將梁山的勝利果實賣個好價錢。梁山的一把手、二把手、軍師都是招安的支持者,而梁山天罡星中的主要戰力裏亦有不少心向朝廷的武將。

例如:呼延灼關勝秦明、徐寧這些人,他們本來就有正式的軍事編制,只是因爲吃了敗仗,所以才被“裹挾上山”。如果招安能讓他們在仕途上有所進取,那自是何樂而不爲。不過,倘若招安後他們的地位不升反降,這些人反倒有可能成爲招安的反對者。

所以,這批前朝廷武將屬招安的“牆頭草”,見利行事。因此,在朝廷派陳太尉嘗試第一次招安時,很多“牆頭草”所持的態度十分明確:反對!至於反對的原因,就是因爲朝廷授予的官職太小,他們即便重歸大宋懷抱,職務不升反降,白折騰這一遭,這賠本生意自然做不得。

所以,關勝說道:“詔書上必然寫着些唬嚇的言語,來驚我們。”徐寧說道:“來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門下。”本質上來說,他們只是嫌朝廷許諾的官職太低罷了,這一批前朝廷命官裏,唯有林沖的態度最明確:“朝廷中貴官來時,有多少裝麼,中間未必是好事。”

當然,除林沖之外,許多前朝廷武將對官場並無深仇大恨,所以只要職務安排得當,他們還是很願意投贊同票的。實際上,朝廷在最後完成招安時,賦予這些“贊同派”和“牆頭草”的官職都有升遷。至於那些對朝廷本就不感冒的好漢,就隨便給個沒實權的“武奕郎”,應付了事。

朝廷在對梁山進行招安的時候 誰是支持誰是反對 第2張

除了“贊同派”和“牆頭草”外,招安的“反對派”主要由前二龍山頭領組成,再加上脾氣火爆的黑旋風李逵。武松、魯智深兩人雖然曾在體制內工作,但人生經歷讓他們對朝廷並無好感,所以,他們堅決站在了招安的對立面上。

李逵雖然是宋大哥最忠實的跟班,但他的脾氣就像是小孩一樣,可以說,李逵是梁山裏最單純的一個,也是最不願受到束縛的一個,所以拒絕招安就是李逵的本能。每次宋江在好漢面前提到招安兩個字,這三個人總是會站在“反對派”的最前線,與宋江據理力爭。

例如:重陽排座次時,宋江的《滿江紅》剛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武松便不冷不熱地說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李逵更是一腳踹碎了桌子,以示不滿。相比於前兩者,魯智深的表達更顯理智:“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除了二龍山頭領和李逵外,反對派的中堅力量則是水軍六頭領。阮氏三雄是晁蓋的生死弟兄,若非晁天王慘死,他們也不會認宋江當大哥。不過,在晁蓋死後,阮氏三雄身上的鋒芒仍未被磨平。在面對招安時,阮氏三兄弟依舊保留着最原始的態度:反對。

阮小七偷換朝廷御酒、幫源洞假扮方臘、被奪官後瀟灑而去,這些都說明阮小七骨子裏就不適合體制,他的脾氣秉性更接近於李逵之流。李俊和張順張橫兩兄弟是宋江的嫡系,在徵方臘之後張家兄弟先後離世,李俊假裝中風,出海當了土皇帝逍遙一生,招安與否與他們並無關係。

朝廷在對梁山進行招安的時候 誰是支持誰是反對 第3張

除了這些人之外,梁山中還有多少招安的支持派或反對派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除天罡之外其餘諸將基本沒有參與商討的話語權。

如:書畫家蕭讓、雕塑家金大堅、音樂家樂和、名醫安道全、會計蔣敬、包工頭陶宗旺這些人,他們都是正經八百的技術型人才,與其困在梁山服務於有限的客戶,倒不如歸順朝廷在廣闊的天空下大展拳腳。奈何他們這些技術型人才本就不是梁山集團的決策層成員,所以他們在招安一事上幾乎沒有插嘴的資格。

參考資料:

【《水滸傳》、《魯迅評“水滸”》】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