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王朝通常代表着經濟繁榮,唐代長安有哪些對外文化交流?

本文已影響1.35W人 

盛世王朝通常代表着經濟繁榮,文化交流頻繁,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唐朝作爲著名的朝代,開放包容,經濟發達,文化交融,形成獨特的現象,各種思想文化在長安城碰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盛世王朝通常代表着經濟繁榮,唐代長安有哪些對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爲興盛的時期之一,成就了我國歷史上最爲長久牢固的政權。國家達到空前的繁榮與統一,國泰民安,爲唐朝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形成了博大包容的文化特性。

長安的西市距離唐長安絲綢之路起點開遠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從而成爲一個國際性的貿易市場。這裏有來自中亞、南亞、東南亞及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各國各地區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亞與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們多僑居於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裏。

這些外國的客商以帶來的香料、藥物賣給中國官僚,再從中國買回珠寶、絲織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許多外國商人開設的店鋪,如波斯邸、珠寶店、貨棧、酒肆等。其中許多西域姑娘爲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則時有少年光顧。故李白《少年行》就有“五陵少年金市東,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詩句。

政治文化

長安城作爲唐朝都城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因此至高無上的王權政治文化成爲唐長安城的主流文化,它是皇權和貴族權力的集中體現。最能體現其政治文化的實體規劃不是宮城建築的高高在上,而是城牆的規劃。城牆存在的意義最開始是爲了抵禦外敵入侵,出於一種安全上的考慮,所以各朝各代都極爲重視城牆的修建。在唐長安城中,皇城處於城市中心位置,東、西、南三面都築有城牆。皇城東、西兩面的城牆分別和宮城東、西兩面城牆相連接,實際上就是宮城城牆向南邊的延伸。

盛世王朝通常代表着經濟繁榮,唐代長安有哪些對外文化交流? 第2張

商業文化

唐長安城不僅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空前發達,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商業文化日漸成熟。唐長安城在皇城南部設置了東、西兩個市場,城中的工商貿易圍繞兩市展開。兩市相比,西市的規模更爲龐大、物品更加豐富、經營範圍更廣。同時西市聚集了許多外商,是當時著名的對外貿易市場。東市是長安城的手工業生產中心,西市有“金市”的美稱,是長安城的主要工商業區,相比東市更加繁華。唐朝中後期商業發展達到極盛,這也體現於當時的城市規劃設計中。

宗教文化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宗教發展的興盛時期,長安作爲唐朝的首都,也是全國的宗教中心。由於國家對外交流密切,許多宗教從西方傳入長安,唐朝統治者對外來文化兼容幷包,所以當時唐朝同時存在着多種宗教,宗教活動極盛,如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其中,佛教文化是影響唐長安城規劃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佛教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境內, 漢明帝在洛陽城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寺建築白馬寺。

朝覲文化

因爲仰慕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文明,前來長安朝覲、留學、進行學術交流和經濟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300多個。日本13次向中國派出遣唐使,高麗、新羅、百濟也多次派遣留學生前來中國。唐朝與東南亞、中亞、西亞和非洲等國家進行了密切的文化交流,在國子監有許多來自這些國家的留學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