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本文已影響1.29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序言:明正統元年(1436年)二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一切造作悉皆停罷”,正式宣告從永樂年間就開始的“下西洋”活動就此落幕。可是從“鄭和下西洋”所能取得的成績來看,顯然對明朝經濟、政治的發展都是極爲有利的。那爲何朱祁鎮還要停止“下西洋”活動呢?究其原因,原來是朱祁鎮認爲宣揚國威、建立朝貢體系的目的已經達到,再繼續“下西洋”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所以還不如停止“下西洋”遠航,將這筆花費用在“愛恤百姓”之上。——《明英宗實錄·卷十四》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宦官王景弘示意畫像插圖

下西洋活動促進明朝經濟發展

既然要研究朱祁鎮停止“下西洋”活動的原因,那麼我們勢必就需要先了解“下西洋”活動會對明朝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否則單憑朱祁鎮給宦官“王景弘”的一份“朕夙夜惟體祖宗愛恤百姓之心,一切造作悉皆停罷”詔書難免有些單薄。——《明英宗實錄·卷十四》

雖然明英宗朱祁鎮也明確表明是爲了“愛恤百姓”,但明朝“下西洋”的活動也同樣是爲了促進明朝富強,繼而爲百姓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不是嗎?

就像史書所記載的,“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裏、滿剌加、渤泥、蘇門答剌、阿魯、柯枝、......凡三十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明史·宦官一》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2張

鄭和下西洋示意畫像插圖

而且這還只是表面,鄭和的七次“下西洋”活動爲明朝所建立起來的朝貢體系,以及因“朝貢體系”而衍生出來的“朝貢貿易外交網絡”纔是其真正的價值之所在。足以讓明朝的經濟體系踏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因爲如此一來,也就相當於是跟這三十餘個國家建立了外交網絡,使得明朝的經濟發展不再侷限於“明朝”那片土地,即開拓了“海外貿易”,可以讓明朝的“商品經濟”體系產出更多的“價值”,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利益。

並且這套體系針對的絕不僅僅只是明朝廷自身,對於明朝社會底層的百姓而言,一旦這套“海外貿易”體系順利建立,他們所生產出的那些“貨物”,也就是“商品”,也完全可以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就像史書對明成祖朱棣的評價,“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這就足以證明永樂年間之所以會出現“永樂盛世”以及“萬邦來朝”之盛景,屬實跟“鄭和下西洋”事件的發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明史·成祖三》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3張

明成祖朱棣示意畫像插圖

明朝下西洋活動的真實目的

但問題是明朝下西洋活動在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卻不是明朝統治者發動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亦或者是“真實目的”。

據史料記載,自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第一次派“(鄭)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之時,其主要目的就不是爲了開拓“海外市場”,而是因爲“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明史·宦官一》

顧名思義,是明成祖朱棣覺得建文帝朱允炆逃到了海外,所以想讓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朱允炆,與此同時,還一併抱着“宣揚明朝國威”的念頭。

這也就意味着在明成祖朱棣的眼中,明朝“下西洋”活動的主要目的實則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跟這些國家建交也只是爲了能夠穩固明朝的封建統治地位,至於“海外貿易”,實則就是附帶而來的產物。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4張

陳祖義示意畫像插圖

就好比“鄭和下西洋”之時,“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顧名思義,鄭和所到之處,第一件事是向當地的政權首腦宣讀明朝統治者的詔書,如果同意嚮明朝俯首稱臣,建立朝貢體系,那麼明朝也會相應的給予賞賜。——《明史·宦官一》

如果表示不服,也就是不願意嚮明朝俯首稱臣,或者投機取巧不走正途的,那麼就會加以武力威懾,就像史書所記載的,“三佛齊國也,其酋陳祖義......詐降,而潛謀邀劫。和大敗其衆”,憑鄭和船隊那將近三萬人的配置,顯然也確實有這樣的能力。——《明史·宦官一》

換言之,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舉措,其實還不是爲了跟這些國家建立“平等外交關係”,而是想構建一種以“武力”爲後盾,“朝貢體系”爲外交網絡的“國際秩序”圈子,同時在這個“國際秩序”圈子裏面,明朝佔據着絕對的“話語權”。

而這纔是明朝“下西洋”活動的真實目的之所在。如若再結合永樂年間的“萬邦來朝”盛景來看,顯然是取得了顯著成效的。其封建統治地位亦是穩固。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5張

鄭和寶船示意畫像插圖

下西洋活動花費巨大

不過話說回來,不論明朝下西洋活動所取得的經濟發展契機是附帶的,還是其真實目的是爲了構建“國際秩序”圈子,歸根結底,都是爲了讓明朝更爲富強,這個道理沒錯吧?

而且也確實是取得了顯著成效,甚至在明朝時期還形成了一種“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的風氣,這也足以證明“下西洋”舉措所產生的影響是多麼巨大了。——《明史·宦官一》

那爲何明英宗朱祁鎮還要下詔停止“下西洋”活動呢?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爲“下西洋”活動所耗經費巨大所致,花費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明朝財政都有點承擔不起,故而才下詔命“王景弘”停止“下西洋”活動。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6張

“泰坦尼克號”郵輪示意劇照插圖

先說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廣十八丈”,換成現在的話來講也就是長約148米,寬約60米,光說這個數據可能有點模糊,那麼“泰坦尼克號”郵輪大家知道嗎?其自公元1912年沉沒之前,屬實稱得上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郵輪。——《明史·宦官一》

可其長度也只有約269米,寬約28米,雖然要比“鄭和寶船”長將近一倍,但是其寬度也比鄭和寶船窄了將近一倍,值得一提的是,“泰坦尼克號”只有一艘,而鄭和寶船卻有“六十二”艘,而且還是木製結構,其難度就更是上升了不止一個臺階。——《明史·宦官一》

那麼因此而產生的花費能少的了嗎?雖然明朝後期再建新船的機率不大,但維護也是要“成本”的,更何況還是木製結構,替換一些板材什麼的更是家常便飯,所以每年的“維護成本”雖然沒有確切數據,但也絕對不會少。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7張

“鄭和艦隊”模型示意插圖

並且,鄭和艦隊遠不是隻有這六十二艘寶船,更是還有着“糧船、水船、馬船、坐船與戰船”等多種船隻,且分工明確,從而組合成了一個將近200餘艘船隻的“巨型艦隊”。這維護成本就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西洋記》

除此以外,如此巨大的船隊,那人數也絕對不會少,就像史書所記載的,鄭和第一次航海下西洋之時,人數就已經達到了“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之多,其後續六次航海人數雖然略有損益,但也基本都在兩萬人以上。——《明史·宦官一》

並且據《鄭和家譜》中的資料顯示,這些隨船下西洋的人員也幾乎全是官方人員,也就是說,朝廷是要發放俸祿的,吃穿用度都是錢。更別提一次遠航就動輒數年了。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8張

“朝貢”示意畫像插圖

另外,大家別忘了,明朝航海的真實目的是啥,是爲了建立以“朝貢體系”爲網絡的“國際秩序”圈子,而明朝既然想做這個“家長”,也就是圈子的核心,自然也得給這些政權一些甜頭不是嗎。

且明朝對待朝貢向來有“厚往薄來”之說,自然也就意味着會有大批的財富向外流出,流入的卻顯然不會太多。至少在朝貢上面肯定不會多於明朝所賞賜的“回禮”。

那麼這些錢都從哪出?毫無疑問,必然是掌管明朝國庫的財政機構,雖然明朝當時強盛,但也屬實經不住這般消耗啊,長此以往,勢必就會給明朝“財政”形成壓力,而明朝財政體系又主要依賴於百姓的農業賦稅以及商業稅。

那麼到最後,也就等同於這些支出其實還是均攤在了百姓的身上,百姓會願意嗎?自然是不會的。雖然分攤下來可能不多,但長此以往,年年如此,顯然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明朝時期的“海外”環境複雜

可能很多人就會問了,前面不是說明朝“下西洋”活動還開拓了“海外貿易”市場嗎?雖然是附加的,但其體系卻是實打實存在的呀,只要後續能穩定運營,那麼所獲得的利益必然會多於支出不是嗎?

誠然,明朝“下西洋”活動所創建的“海外貿易”體系確實存在,也確實能夠有效促進明朝經濟的發展,甚至讓百姓也極爲富足。

但是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明朝時期的海外政權也同樣具備一定的經濟程度才行不是嗎?否則交易雙方的“經濟實力”不對等,有着明顯的經濟差距,那“交易”又如何能順利進行下去呢?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9張

十五世紀歐洲英法百年戰爭示意插圖

而在十五世紀,除了明朝以及因“朝貢體系”而建立的這一個小圈子內部能相對和平以外,剩下的其它地方依舊是一副政權割據,混戰不止的局面,經濟也十分落後,就好比歐洲的英法百年戰爭,以及因十四世紀黑死病的肆虐而導致的經濟大衰退。

美洲地區就更不用說了,歐洲大航海時代都還沒開啓,以至於當時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地方存在。這也就意味着當時明朝所面臨的海外環境實則極爲複雜,根本就無法順利構建對等的“海外貿易”體系。

這也就代表着明朝就是經濟實力強盛的那一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諸多跟明朝建交的“小政權”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交易都是用“貨物”從明朝這裏換取“財富”,卻沒有相對的經濟實力來從明朝這裏購買物資。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10張

明太祖朱元璋示意畫像插圖

雖然明朝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但是實質上卻意味着會有大量的“財富”外流,諸如“金、銀、銅”等貴金屬,這對明朝是好事嗎?顯然不是。

再加上自明太祖朱元璋執政時期,就曾因爲明朝沿海地區“倭寇”的肆虐而三令五申推行“海禁政策”,甚至明文要求“片板不許入海”,違者就會被問罪。——《明史·列傳第九十三》

而且終明一代,雖然也曾有過諸如“隆慶開關”一樣的開放海禁舉措,但總體而言,大體都是處於一副“閉關鎖國”局面的,所以,明朝的“下西洋”活動所真正能發揮出的作用,也就僅限於“政治作用”上,經濟方面所能爲明朝提供的利益極爲有限。

這還不算完,明成祖朱棣更是曾說出過“雖加厚不爲過也”的言論,即代表着其一直推行的都是“厚往薄來”朝貢理念,無疑就進一步加劇了明朝財政上的負擔。——《明成祖實錄·卷一一九》

那麼在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執政時期以後,既然已經跟明朝周邊地區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朝貢貿易”體系,建立國際秩序圈子的政治目的也基本達成,那還有什麼必要繼續開展下西洋活動呢?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11張

梁啓超先生老照片插圖

畢竟此時的歐洲依舊是一副混亂局面,政權割據,英法百年戰爭也還沒有結束,如若繼續開展下西洋活動,繼而宣揚國威的話,勢必只會讓明朝的財政壓力更大,雖加大了影響力,但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顯然得不償失。

何不如下令讓宦官“王景弘”暫且停止“下西洋”活動,將經費節省下來“愛恤百姓”,同時將更多的精力用在鞏固現有的國際秩序圈子上面。

正如“梁啓超”先生所說,“雄主之野心 ,欲博柔遠人, 萬國來同等虛譽 , 聊以自娛耳 ”,顯然就足以說明過度的宣揚國威,或者說是換了一種形式的“征服”並不見得就是好事,適可而止,壯大自身才是最重要的,“愛恤百姓”無疑正是提升自身實力的主要途徑之一。——《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至於後來十五世紀末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啓,以及因此而爲歐洲所帶來的經濟復甦,那就不是明英宗朱祁鎮所能知道的事情了。畢竟朱祁鎮也是“人”,他也沒有超能力,又哪裏會知道“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朱祁鎮爲什麼停止“下西洋”活動?“下西洋”的利弊分析! 第12張

明英宗朱祁鎮示意畫像插圖

結束語

簡而言之,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會於正統元年(1436年)下詔停止“下西洋”活動,不是說他不重視“下西洋”所帶來的經濟體系的發展以及“朝貢貿易外交體系”的擴張。

而是因爲他在審時度勢之下,清楚的意識到了因下西洋所產生的花費和所能獲得的利益不成正比,處於一副“賠本賺吆喝”的模樣。

若是長此以往,雖說“宣揚國威”的目的是達到了,明朝自身的影響力也上去了,可是明朝“財政”卻也勢必會因“海外貿易”體系雙方經濟實力不對等的緣故而陷入“入不敷出”的不良狀態。

那空有“國威”的虛名又還有什麼用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所以這才決定停止“下西洋”活動,將經費省下來“愛恤百姓”,轉而以提升自身實力爲主。

至於因停止下西洋活動而導致明朝錯過“世界發展潮流”,導致跟世界發展進程脫軌的後果,屬實不應該讓明英宗朱祁鎮來承擔,他所能做的,也是他能做到的,也就只是讓明朝在當時的條件下儘可能變得更爲富強罷了。

畢竟世界的發展軌跡,是任何人也無法掌控的一個存在。這是必然結果,絕非我們現在結合史料就侃侃而談這麼簡單,完全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以,從客觀意義上而言,明英宗朱祁鎮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舉措,屬實對明朝預防民心離散、鞏固封建統治地位、防止貴金屬財富外流等諸多方面是有着極爲積極的意義存在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