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爲菸草“還魂”:明朝崇禎帝頒佈禁菸令

本文已影響2.33W人 

新版《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6月1日已經開始施行,其禁菸範圍之廣,處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稱爲“史上最嚴控煙令”。

菸草自明代傳入中國,古人曾認爲此物可“還魂”

菸草大約於明代嘉靖末至萬曆初經菲律賓傳入我國南方,後迅速在全國推廣種植,吸菸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至清代吸菸已成爲國人的基本嗜好。

此物在進入中國時,還傳入一個爲中國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當時,呂宋島上淡巴國公主死後,被棄於野外,沒想到她在聞到菸草香味後竟甦醒了!從此,被譯名“淡巴菰”的菸草又有了神奇的名字“返魂香”。

古人認爲菸草“還魂”:明朝崇禎帝頒佈禁菸令

網絡配圖

從史料上看,古人對菸草的嗜好甚至比今人還嚴重,這或許與古人對菸草的過度迷信有關。據最早着錄菸草的醫學書籍《本草匯言》載:“此藥氣甚辛烈,得火燃取煙氣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風雨之寒,避山蠱鬼邪之氣,小兒食此能殺疳積,婦人食此能消症痞。”

《露書》還記載,菸草“能令人醉,亦闢瘴氣,搗汁可毒頭蝨”。古人還相信,菸草能治畏寒、發熱等所謂“寒疾”。明末人王逋曾在《蚓庵瑣語》中記載:“菸葉出閩中,邊上人寒疾,非此不治。”姚可成輯《食物本草》中還有一觀點,認爲菸草能“當飯吃”,稱“凡食煙,飢能使飽,飽能使飢,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鬱愁悶,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憂草。”可見在古代,菸草還一度被認爲是對身體有益的。

但到了清代,就有醫生提出吸菸有害健康了。名醫張璐已在其所着的《本經逢原》中提出:“豈知毒草之氣,薰灼臟腑,遊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乎。”清人陳淏子在《花鏡》中也提出菸草“久服肺焦,非患膈即吐紅。抑且有病,投藥不效,總宜少用”。

名醫吳澄在《不居集·煙論》中甚至認爲,“無病之人頻頻薰灼,津涸液枯,暗損天年”,對吸菸者提出了警告:“虛損之人,最宜戒此。”

吳儀洛在《本草從新》裏乾脆將菸草列入“毒草類”。其卷四中的“煙”條稱“火氣薰灼,耗血損年,衛生者宜遠之”。並附註,菸草“最爍肺陰,今人患喉風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煙所致”。吸菸有害不言而喻,故古代有識之士一直呼籲遠離菸草。

 明清禁菸力度空前,崇禎兩次頒佈“禁菸令”

古人認爲菸草“還魂”:明朝崇禎帝頒佈禁菸令 第2張

網絡配圖

古之禁菸,最有力的舉措當屬朝延干預。明末崇禎皇帝朱由檢曾兩次頒佈“禁菸令”。第一道頒發於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朝廷發出的第一道“禁菸令”。崇禎皇帝第二次禁菸則是爲了防止“亡國”。古人多迷信,貴爲皇帝的朱由檢更不例外,崇禎皇帝乃“燕王”朱棣之後,京都又是“燕京”。“煙”與“燕”音相近,“吃煙”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後、破燕京之嫌,出於避諱,朱由檢下了禁菸令。

到了清代,入關後的前幾位皇帝都曾努力恪守祖訓,嚴格禁菸。《大清律例》中關於“控煙”做了明確規定:“凡紫禁城內及凡倉庫、壇廟等處,文武官員吃(吸)煙者革職,旗下人枷號兩個月,鞭一百。民人責四十板,流三千里。該管官員見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該管官員俱罰俸半年。又紫禁城內大臣侍衛員吃煙者,派出看門護軍查拿被獲,除照例議罰外,照其官職加取一個月俸銀給予拿獲之護軍。跟隨人被獲,除照例責打外,亦向伊等之主取一月俸銀給予。如護軍校不行拿獲,革去護軍校,不準折贖,鞭一百,枷號兩個月。護軍不行拿獲,鞭一百,枷五個月。閒散執事之人照例鞭一百。”

清太祖對菸草在邊廷貿易中採取嚴厲措施,尤其限制進口,“以爲非士產,耗財貨,下令大禁雲。”(據《李朝仁祖實錄》)康熙帝反對吸菸和種植菸草,主要是經戰亂後的休養生息,人口增加,由於糧煙爭地,所以官員、大臣主張限制種煙,以保證糧田。雍正皇帝雖其自己嗜好鼻菸,但仍然提倡以種植穀米等糧食作物爲主,反對種植菸草。而乾隆時期,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方苞更是多次上書禁菸之言,乾隆元年冬(1736年),其作《請定經制札子》雲:“…臣聞善富天下者,取材於天地,而愚民所習而不察者,奪農家上腴之田,耗衣食急需之費,未有如煙者也……而禁之則甚易,限期示禁,凡種煙者,以其地入官,別給貧民耕種,罰及左右鄰,有司失察者降調,則立可斷矣……”

古人認爲菸草“還魂”:明朝崇禎帝頒佈禁菸令 第3張

網絡配圖

太平天國對抽菸者的態度更加嚴厲,《天條書》載明:“凡吃黃煙者,初犯責打一百,枷一個禮拜;再犯責打一千,枷三個禮拜;三犯斬首不留。”清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賊禁》記載:“犯吸黃煙者的枷責,以煙置枷上,荷之遊街。”抽幾口黃煙,輕則一頓棒打,還要夾上木枷,插上煙桿遊街示衆;如果沒被打死,還想再來上那麼幾口,過一把煙癮,便會被砍去首級,屍首分離。

但道光、咸豐年間以後,隨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落,“控煙令”也成了一紙空文,致使“菸民”劇增,“上自王公貴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銜一支菸以鳴得意。”故此,人們將吸紙菸、吸鴉片、打麻將和嫖娼並列爲晚清“四大公害”。

清康熙三十年進士張翔鳳在《種煙行》詩中稱:“吁嗟老農勿健羨,此物鳩毒奇莫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