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藝中的“御”:戰車是先秦時期的“坦克”

本文已影響6.08K人 

       在交通上,學會騎馬和駕車要比走路節省好多時間,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戰爭方面,除了運輸上提高效率外,戰車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坦克”,在那個陣而後戰的時代是衝擊對方戰鬥陣型的強大力量。

     能開車,有自己的駕照,基本已經成爲現代都市人的必備技能。古代六藝中“御”的範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近十多年來,由於汽車的大量發展,人們御的能力大大加強了,不要多少時間就可以學會駕駛,當然不是馬車,而是現代化的汽車。

     古代御什麼?一匹馬相當於一輛奔馳

     “御”,是指騎馬駕車的本領。馬和馬車是古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戰爭工具,在交通上,學會騎馬和駕車要比走路節省好多時間,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戰爭方面,除了運輸上提高效率外,戰車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坦克”,在那個陣而後戰的時代是衝擊對方戰鬥陣型的強大力量。同時車也是身份和地位的體現,不同地位的人的車是不一樣的,不能逾越。

     騎馬駕車是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的,古人講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先秦亂世,每一個士大夫必須要學會戰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這不但是國家存亡的要求也是自身保命的條件。

君子六藝中的“御”:戰車是先秦時期的“坦克”

     古代的車 戰爭主要工具

     車據說是黃帝發明的,他看到天上旋轉的蓬草,於是就想到發明車以節省人力,隨之車卻被用來打仗。早在西周之前的夏商兩代,車就已經成了戰爭的主要工具了,西周時期,戰車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了。不過一直令人困惑的是,爲什麼人們一開始就選擇了車戰這種似乎比騎兵作戰更爲麻煩的方式馳騁疆場,直到春秋戰國之交才逐漸改爲騎兵作戰。也許還有什麼我們目前尚未了解的因素使戰車在戰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周標準的戰車是四匹馬拉的,一般情況下這四匹馬並不是站在一條線上,外邊的兩匹要稍後一些,所以稱爲“雁行”,即像天上的大雁的“人”字隊形那樣。而且這四匹馬的分工是不一樣的,因爲分工不一樣所以名字也不一樣,車轅套在中間的兩匹馬上,它們叫做“服”,外邊兩匹叫做驂或者騑,它們用皮帶直接系在車軸上。戰車平時作爲出乘之用,車箱上面有車蓋,戰時則將車蓋去掉。若在平時,他們通常用馬的性別來區分級別的高低,純用雄馬要比純用雌馬檔次高得多。若毛色一樣,那麼檔次就更高了。若是實在窮得沒有馬駕車,牛車也可以充任,但牛車僅可負重而已,不會去打仗。

     戰車後邊的部件分爲三個部分,即用來套馬的轅,然後是車箱和車輪,車箱用來載人,前面要比後面低一點兒,前邊有個扶手的橫木叫做“軾”,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站在軾上遠觀前方敵情。另外後邊還有一根橫木叫做“軫”,車輪是用木頭做的,有四個部分組成,即轂、輻、牙和軸,軸想必大家都清楚,轂是車輪中央中空的那部分,車軸就插在裏面,輻條類似今天自行車輪的鋼絲部分,早期戰車輻條有十八到二十根,後來演變爲標準的三十根輻條。  五御——古代的駕駛課程

     古代的戰車都是單轅駕車,變換方向有一定的難度,四匹挽馬全靠御手立姿以繮繩控制,沒有專門的訓練,難以適應作戰的要求。對此他們專門開設的“五御”來熟練駕馭技術。所謂的“五御”就是:

     (一)鳴和鸞:和在車軾上,鸞在衡上。“和”、“鸞”都是車上裝飾的鈴鐺,車行時,它們所發出的節奏要統一合適,這是爲了調試駕車的節奏。似乎是駕車的入手課程。

     (二)爲逐水曲:指沿着曲折的水溝邊駕車前進,訓練御者在路面情況糟糕時的控制車的能力。

     (三)爲過君表:君表即標示國君位置之旗幟。國君在會見諸侯、出兵征伐,或者組織打獵時,其所在的位置都有旗幟加以標示,因此有人就認爲過君表就是指,御者駕車經過“君表”時向國君行禮致敬。但這種解釋顯然是不夠的。因爲這不是訓練駕車能力的方式,而是御車熟練後的結果。“君表”還指插着旗子的轅門,門中放置一些石墩爲障礙物,車駛入轅門,車頭兩邊與石墩的間隙只有五寸,車手要恰到好處從中經過。顯然這是要訓練車手的心理素質和準確的估算能力。

     (四)爲舞交衢:車在交叉道上,往來馳驅,旋轉適度,似乎跟在舞蹈一般,很有節奏。這大概帶有表演成熟車技的味道,應該是展現綜合能力的課程。

     (五)爲逐禽左:驅車追趕禽獸,並把禽獸阻攔在左邊,以便射獵。這應該是實戰訓練了。  現今——駕駛證成爲基本技能

   

     十年前,提起汽車駕駛很多人是爲了方便找工作而學習的一項手藝。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普通家庭擁有私家車不再是夢想。

     司機,掌握“機”的人。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就出現了司機一詞。後來,火車,汽車出現了,“司機”就成了駕駛員的專稱。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司機是一個響噹噹的職業,一般人幹不了。那時候,想成爲司機,需經長時間嚴格的訓練和考覈。一般,這些更老的司機都會修車,甚至稱得上是發動機專家——看看煙囪裏冒什麼顏色的煙,就知道汽車有啥“內科病”。

     隨着汽車這種代步工具的普及,駕駛證逐漸成爲人們生存的基本技能。不僅學汽車駕駛人數方面猛增,年齡跨度也很大,大概在二十多歲到五六十歲之間。這些足以表明,現如今學習汽車駕駛,真正意義實現了從職業技能到生活基本技能的轉變。

     有人說“走路的活動範圍是2公里,摩托車是20公里,而汽車的活動範圍則是200公里”。隨着社會交際網絡的不斷擴大,“11路”已不能夠滿足人們社交生活的需要,因此持有駕照逐漸成爲現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工具。

君子六藝中的“御”:戰車是先秦時期的“坦克” 第2張

     城市中“三點一線”的生活讓現代人覺得枯燥無味,這時候擁有一本駕照絕對可以大大提高你的生活品質。週末的時候,開着小車,帶上一羣朋友,大家一起泡杯茶聊天,到海邊吹吹海風、踏踏浪,不僅可以交流感情,更可以消除都市生活所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生活豈不愜意?

     去年,中國公安部修訂發佈《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在這一新規中,對駕車“新手”的要求被進一步細化,駕照考試的針對性和難度也有所提高。據中新網報道,在國外,想通過駕照考試拿到一紙駕駛許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平日的車輛駕駛中,駕駛員也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定,否則可能會被“停牌”。

     此次公安部新規要求,駕照考試中應突出駕駛員的“實際駕駛能力”。在國外的駕照考試中,這一要求也得到重視。

     在法國,考生“發現行駛條件變化的能力”以及適應能力都是駕照考試時重點測試的對象。考生會被要求在5分鐘內自行將車開到一個準確的地點,並且要自己找車位停車。

     新加坡的駕照考試則相對複雜。每名學員首先要通過兩次理論考試,纔會獲得與駕駛教練一對一練車的機會。在新加坡,不少人都要上30節左右的駕駛課程纔有機會參加最終的路考。

     新加坡的路考被安排在交通相對繁忙的地段。由於這些地段會有各種突發的情況,考試難度也相對較高,而同車的考官正是新加坡當地的交警。

     正由於新加坡駕照考試的嚴格要求,新加坡路考通過率非常低,很少有人能夠一次性通過,大部分人都要兩到三次纔有機會拿到駕駛證。

     性格嚴謹的德國人則對駕照考試另有要求。在德國,想考駕照先要上兩次急救課。德國人認爲,如果瞭解急救知識,就能夠在意外發生時將傷害程度降低。

     德國的路考也十分嚴格。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駕車行車時,即使只犯了一個錯誤,也會被考官直接淘汰。

     在公安部的新規中,完善新手“實習期管理”,嚴格重點駕駛人“日常管理”的要求也引發了人們關注。在國外,駕駛員安全意識考察及平時管理也受到重視。

     在美國,考取駕照幾乎是每一名公民成年後的“必修課”。美國人認爲,遵守交通規則比駕駛技巧更重要。雖說美國考駕照並不強制要求新手去駕校學習,但在美國,路考是直接上路。考試過程中,考官根據駕駛員的表現扣分,一些重點項目如果出現錯誤,會被“扣的很慘”。據報道,有的留學生曾經考過5次才最後通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