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爲何很謹慎?只因他懼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本文已影響4.51K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謹慎,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有一對絕妙的對手,那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爲了突出兩人智慧的碰撞,讓他們從街亭之戰就開始了交手。當然,司馬懿在諸葛亮的面前,始終落於下風,幾乎是屢戰屢敗。不過在現實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是從他的第四次北伐開始的。在諸葛亮的最後兩次北伐中,司馬懿成爲曹魏的中流砥柱,死死頂住了諸葛亮的攻勢。最終,諸葛亮壯志未酬,懷着遺憾病逝於五丈原的軍中。不過,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有着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也十分耐人尋味。

司馬懿爲何很謹慎?只因他懼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一、 被部下質疑的統帥。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都是從文職轉爲統帥的。他們一個跟隨劉備,以丞相執掌軍權發動北伐。一個是曹操手下,歷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成爲關隴軍團的主帥。因此,他們的軍事能力遭到了部下的質疑,經歷了相似的場面。

對諸葛亮意見最大的是他手下最強的將領魏延。魏延作爲劉備親手提拔的漢中太守,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驍勇善戰,善養士卒,在諸葛亮的北伐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諸葛亮對於魏延的能力並不十分認可,在使用中予以保留。

在北伐時,魏延多次向諸葛亮建議,說想要自己率領一支人馬,獨立攻打佔領潼關。這樣等諸葛亮的主力到來後,潼關以西就會一鼓而定。但是諸葛亮認爲魏延的建議太冒險,沒有采納。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又不採納大家的建議,不用魏延守街亭,而是派了紙上談兵的馬謖。這使得街亭之戰遭到慘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因此失敗。

因此,魏延對諸葛亮十分不滿。雖然諸葛亮對魏延十分優待,他在諸葛亮的手下擔任先鋒大將,當劉琰和魏延發生衝突時,諸葛亮還偏向魏延處罰了劉琰。可是,魏延一直認爲自己不得重用。他認爲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施展,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爲諸葛亮太膽怯了,不敢冒險。

而對司馬懿意見最大的是他手下的重要將領,位居曹魏五子良將的張郃。張郃是曹魏關隴軍團的骨幹將領。他是跟隨曹操的老將,活躍在曹魏的各個戰場。在曹魏建立後,他作爲碩果僅存的五子良將,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諸葛亮發動北伐後,張郃就轉戰關隴戰場,成爲諸葛亮的勁敵。在街亭之戰中,他在極端不利的狀況下,千里赴援,打敗馬謖解救了隴西危局。在陳倉之戰中,又是他率領援軍迅速增援,使得諸葛亮被迫撤退。

司馬懿爲何很謹慎?只因他懼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第2張

但是,在張郃這樣一員良將的眼中,司馬懿也是一個膽怯之人。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期間,張郃與司馬懿發生了一連串的衝突。他對司馬懿的指揮倍加指責,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針對司馬懿總是尾隨在諸葛亮的身後,當諸葛亮挑戰的時候卻閉門不戰的行爲,認爲是司馬懿過於謹慎的表現,並認爲這樣做會影響軍心士氣。

不過司馬懿和諸葛亮一樣,他並沒有受部下的影響,依然我行我素。這使得司馬懿的部下就算是張郃戰死後,還是認爲司馬懿太膽怯。在諸葛亮百般挑釁的情況下,司馬懿只能千里上表,請求出戰,借用皇帝的旨意來壓制部下的騷亂。在諸葛亮病逝撤軍時,司馬懿被蜀軍的佯攻嚇退,還留下了“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的笑話。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都被部下認爲膽怯,這種巧合耐人尋味。難道謹慎小心是優秀統帥的共性,以至於達到被部下譏諷的程度?不過,我們如果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軍事生涯來看,他們的謹慎是有所不同的。

二、 諸葛亮的謹慎是受條件所限。

諸葛亮被魏延認爲膽怯,主要是沒有采納他的奇襲計劃,將自己的兵力分散開來,分路進攻。但是,我們如果看看諸葛亮指揮過的戰役,就會發現,他並不是不敢分兵作戰。在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入川的時候,他就曾經將軍隊分爲數路,分別從內水、外水等處進軍,會合於成都,協助劉備奪取了益州。

在南征南中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兵分三路,將敵人分割包抄。雖然敵人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是在諸葛亮的指揮下,蜀軍勢如破竹。在經過了七擒七縱後,孟獲誠心投降。諸葛亮因此順利地平定了南中的叛亂,爲北伐奠定了基礎。

但是,等到了北伐時期,諸葛亮僅僅在第一次北伐時,採取過分兵的戰術。他派趙雲、鄧芝率領一支蜀軍出斜谷,聲稱要奪取眉縣,作爲疑軍迷惑魏軍。除此之外,諸葛亮始終將蜀軍集中使用,不再採取分兵的戰術,更不用說採取魏延的奇襲戰術了。

司馬懿爲何很謹慎?只因他懼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第3張

這是因爲諸葛亮不敢冒險嗎?從入川之戰和南征之戰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在形勢佔優勢的情況下,還是願意冒險的。在入川之戰中,他的手下有大將張飛、趙雲,諸葛亮放手讓他們一搏,即使遭受一點挫折也是可以容忍的。在南征之戰中,面對武器裝備、編制組織不如自己的敵人,他也敢於分兵突進,合擊敵人。

可是在北伐期間,諸葛亮就突然變得不敢冒險了嗎?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爲他實在沒有冒險的資本。在諸葛亮掌握蜀漢的軍權時,正是蜀漢連續遭受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慘敗後的時刻。在連續的慘敗後,蜀漢的軍事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包括劉備、關羽、張飛在內的大批傑出的將帥,以及準備用來對曹魏進行北伐的兩支主力全部喪失了。諸葛亮只能在成都開設大營,重新編組訓練軍隊。在諸葛亮的苦心經營下,蜀漢才重新擁有了十萬軍隊。由於蜀漢國小力弱,這支蜀軍的力量直到蜀漢滅亡也沒有增加。

這就使得諸葛亮無法進行冒險。但是,爲了完成匡扶漢室的理想,諸葛亮發動對曹魏的北伐,進行了他最大的冒險。在蜀漢和曹魏之間,橫亙着秦嶺天險。這個天險曾經讓曹操望而生畏,在失去漢中後感慨中斜谷道是五百里的石穴。也正是如此,曹魏輕易不敢向蜀漢發起攻擊。可是諸葛亮卻連續發動了五次北伐,幾乎每一次都要克服秦嶺的阻隔。

這使得諸葛亮的軍事行動充滿了變數。他既要深入敵境,還要解決自己的後勤供應困難。一旦應對失誤,就可能使蜀軍陷於滅頂之災。而諸葛亮率領的蜀軍是蜀漢碩果僅存的主力,這支蜀軍一旦喪失,蜀漢就會陷入滅頂之災。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只有處處謹慎小心,在戰場指揮上輕易不敢冒險了。

三、 司馬懿的謹慎源自於對諸葛亮軍事能力的懼怕。

同樣的,司馬懿的冒險也不是出於他的本性。我們看司馬懿的軍事生涯,就可以看到他敢於冒險的行爲。在他平定孟達的叛亂時,就採取當機立斷的方式。司馬懿連皇帝都沒有請示,就率領部下日夜兼程,趕到上庸城下。隨即司馬懿採取四面包圍,日夜攻打的辦法,只用了十幾天就攻下上庸,斬殺了孟達。

司馬懿出其不意的攻擊,打破了孟達的如意算盤。孟達原本以爲司馬懿會請示皇帝,再按部就班地攻打上庸,這就給了孟達以準備時間。可是司馬懿卻不顧兵家大忌,採取了冒險的突進戰術,一舉攻克了上庸。

在司馬懿攻打遼東的時候,也採取了相對冒險的戰術。他不顧敵人近在咫尺,城堅糧足,硬是在敵人的眼皮子低下安營紮寨。他不顧當地的不良自然條件,和公孫淵相持數月,最終平定了遼東。從司馬懿的這些軍事行動,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是一個敢於冒險的將領。但是,司馬懿在阻擊諸葛亮的北伐戰爭中,卻表現得十分謹慎小心,以至於遭受了部下的譏笑。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司馬懿爲何很謹慎?只因他懼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第4張

首先,司馬懿和諸葛亮交鋒的時候,他是一個輸不起的人。這是因爲他在早年被曹操識破,並給曹丕留下了遺言,要小心司馬懿。這使得司馬懿直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才真正擁有了軍權。這還是由於曹睿的信任,曹真的病重,司馬懿纔得到的機會。

就在曹睿任命司馬懿代替曹真的時候,還有人向曹睿進言,不想讓司馬懿接管關隴軍團。我們可想而知,司馬懿對於這次機會是何等的重視。因此,他纔會處處小心,以免因爲遭受失敗而丟掉軍權,失去未來事業上升的通道。

其次,是因爲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讓司馬懿十分忌憚,以至於不敢輕易冒險,以免遭受意外的挫折。在司馬懿接手關隴軍團之時,諸葛亮經過連續三次北伐,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已經成熟,戰役的組織也爐火純青。再加上蜀軍在諸葛亮量身打造的訓練後,已經掌握了八陣圖的戰法,能夠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此時蜀軍的戰鬥力已經達到了巔峯。

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周旋良久,雙方互相瞭解對方的手段,定下後續的作戰方案。在這場戰役中,司馬懿連續遭到滷城之戰和木門道之戰的失敗,對蜀軍的戰鬥力和諸葛亮的軍事纔能有了深刻的瞭解。他認爲在戰場上無法擊敗諸葛亮,這才採取了堅守不戰的戰術,企圖利用自己的主場之利,依靠曠日持久的相持來拖垮蜀軍,迫使諸葛亮主動撤軍。

於是,就出現了司馬懿的部下譏笑他的一幕。但是,在雙方的謹慎小心之下,卻隱藏着濃厚的殺機。就如同兩位絕世的劍客,等待對方的破綻,好給敵人以致命的一擊。最終,雙方都沒有給敵人留出破綻,而諸葛亮也因身體原因病逝於五丈原。司馬懿在戰後巡視蜀軍軍營,由衷地發出了感嘆,誇獎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結語: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因爲謹慎小心遭到了部下的譏諷。可是他們只是在諸葛亮的北伐期間才表現得那麼小心,在其他的戰場上,他們依然敢於冒險。這說明,他們的謹慎小心並非是由於天性,而是受到外界的因素影響造成的。

諸葛亮之所以在北伐中謹慎小心,是因爲他手中掌握的軍事實力太弱,容不得他去輕易冒險。而他發動北伐在客觀形勢上來講,是一種富有冒險精神的行動。因此諸葛亮纔會在軍事行動中倍加小心,以免喪失了對蜀漢生死攸關的軍隊。

司馬懿則是爲了保住自己得之不易的軍權,爲以後的事業做準備。他和諸葛亮交手後,發現難以在戰場上取勝,並且還有失敗的可能。於是他採取了穩妥的辦法,以堅守防禦和諸葛亮對峙,讓諸葛亮知難而退。這實際上表明瞭司馬懿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忌憚,正是諸葛亮的軍事壓力,才使得司馬懿不得不謹慎小心起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