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和孫權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嗎?

本文已影響3.03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三國都有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誰都未能把握住,使得天下走向三分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擁有統一天下的理想。這三位君主各有所長,團結帶領自己的部下,經過艱苦的努力,創建了各自的基業。在三國的歷程中,每個國家都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但是由於各自原因都錯失了。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各國錯失的機會。

一、曹魏。

曹魏的實力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因此他所擁有的統一天下的機會也最多。在官渡之戰後,曹操打敗勢力最大的袁紹,就已經奠定了自己統一天下的基礎。諸葛亮對曹操的評價是不可與之爭鋒,而魯肅的評價則是曹操不可猝除,這一切都顯示了曹操的實力。

曹操錯失的第一個統一天下的機會,是在南下荊州的時候。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對荊州採取奇襲。荊州正值劉表病逝的時候,繼位的劉琮懦弱無能,被部下逼迫投降了曹操。曹操在兵不血刃得到荊州後,又在長阪坡擊敗劉備,迫使劉備逃往江夏。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和孫權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嗎?

在這個時候,曹操的實力急劇擴張。他不但得到了劉表經營多年的荊州,還得到了劉表留下的大批軍隊,連益州的劉璋也趕快向曹操送兵送糧表示臣服。相比之下,他的敵人劉備已經走投無路,準備繼續南逃了。

在這個時候,曹操的部下有人建議不要馬上對劉備和東吳用兵,而是休整軍隊,鞏固荊州的戰果。這樣一來,曹操佔據長江上游,得到休整的軍隊銳不可當。在這種情況下,東吳的孫權就不敢和劉備聯合對抗曹操,曹操就可以對劉備和孫權各個擊破,採用軍事和政治手段消滅他們。

曹操一旦消滅了劉備和孫權,統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了。但是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志得意滿,企圖畢成功於一役,發動了對江東的進攻。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被迫撤回北方,喪失了這一次寶貴的機會。

曹魏第二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出現在張鬆出使曹魏的時候。當時張鬆和他的同夥想要把益州出賣給曹操,於是他趁出使曹魏的機會,把西川的地理形勢畫爲地圖,準備獻給曹操。誰知道當張鬆見到曹操的時候,曹操剛取得關中之戰的勝利,正是驕傲之時。

張鬆和曹操的見面因此也不順利,曹操在張鬆面前一改往日禮賢下士的姿態,反而傲慢起來。這使得張鬆的願望落空,只得灰溜溜地離開許都。在回去的路上,張鬆被劉備留住,並被劉備的態度感動,將地圖獻給了劉備,並且主動擔任劉備的內應,幫助劉備奪取益州。

如果曹操接受了張鬆的投誠,他取益州易如反掌。佔領了益州,曹魏將對劉備和孫權形成三面包圍之勢,有望很快統一天下。曹操這次錯失了張鬆,讓後人很難理解。這是因爲曹操一貫對人唯纔是舉,可偏偏對主動前來投靠的張鬆如此傲慢無禮。

並且張鬆也不是無能之輩,他的朋友法正、孟達都是一時英才。所以說有人評價曹操,說他兢兢業業數十年,卻因爲一時的傲慢對待張鬆,丟棄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實在是可惜。

曹魏第三次統一天下的機會,是曹操奪取漢中的時候。曹操出兵漢中,很快打敗張魯,扼住了益州的咽喉。而這時剛剛奪取益州的劉備,卻把主力帶出了益州,去荊州和孫權進行湘水之爭。在這個時候,曹操的部下勸他趁虛迅速佔領益州,這樣依然能夠達到三面包圍劉備和孫權的效果。

但是曹操沒有聽取部下的建議,而是留下夏侯淵鎮守漢中,自己回師關東了。有人認爲,曹操此舉是比較謹慎的。因爲孫權很快和劉備議和,率領全軍攻打淮南。如果曹操將主力陷在益州,不能及時回援關東,他的防線很可能擋不住劉備和孫權的聯合進攻。當然,這一點大家見仁見智了。

曹魏第四次統一天下的機會,是在夷陵之戰時。當時曹丕的部下建議出兵東吳,這樣一來東吳必將滅亡。這樣,劉備佔領東吳的邊境地區,曹魏佔領東吳的腹心地區,曹魏的實力將遠遠超過蜀漢。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劉備的蜀漢必將被曹魏滅亡。但是曹丕拒絕了部下的建議,錯失了這次機會。

二、蜀漢。

蜀漢是三國中最弱小的勢力,它唯一統一天下的機會,就是完成《隆中對》計劃。這個計劃,在關羽出兵襄樊的時候,已經接近於完成。《隆中對》的主要內容是第一步跨有荊益,第二步轉入戰略休整,第三步時機成熟後出兵北伐。在劉備佔領益州和漢中後,第一步計劃已經完成,隨後劉備陣營開始轉入戰略休整。

如果按照《隆中對》的計劃,關羽應該在荊州也轉入休整。在這個時期,劉備陣營還要和東吳搞好關係,爲下一步北伐做準備。那麼,《隆中對》裏的時機又是在什麼時候呢?其實這個時機諸葛亮當時沒有明說,那就是曹操去世的時候。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和孫權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嗎? 第2張

在歷史上,曹操去世的時候,曹魏出現了極大的混亂。當時曹魏的軍隊開始不聽命令,自由行動。只是在曹丕的高壓政策下,好不容易纔恢復了正常。如果在這個時候劉備陣營開始北伐,一方面沒有了曹操這個可畏的對手,一方面利用對方的混亂狀態,再加上東吳的配合,滅亡曹魏的可能性很大,接下來蜀漢就很容易統一天下了。

但是可惜的是,關羽提前發動了對襄樊的進攻。關羽進攻襄樊確實是抓住了有利的戰機,並且在戰役中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但是他的進攻破壞了《隆中對》的整體計劃,沒能得到蜀地的配合。最終,關羽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失敗,《隆中對》的計劃也遭到了破產。

如果關羽不是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嚴格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行事。他再堅持一年,曹操就會病逝。在這個時候劉備陣營出兵,將會獲得輝煌的勝利。可惜關羽的擅自做主,丟失了荊州,也使得蜀漢唯一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就此喪失了。

三、東吳。

東吳的實力和蜀漢差不多,它想要奪取天下,只有和蜀漢聯合才能成爲可能。再加上孫權此人性格保守,缺乏進取精神,使得東吳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更加困難。總的來說,東吳統一天下的機會有兩次,但是這兩次機會十分難把握,操作很難,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東吳奪取天下的第一次機會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前往東吳的時候。當時劉備爲了向孫權借南郡,不顧部下的勸阻,親自到東吳面見孫權。孫權對劉備的到來表示歡迎,並盛情款待。但是周瑜卻向孫權寫信,建議孫權扣留劉備,自己則趁機吞併劉備的勢力。

周瑜的這個建議遭到了孫權的拒絕,但是就這個建議而言,確實是有成功的希望的。多年後劉備得知了這個建議,還心有餘悸地說自己不該親身前往東吳。如果周瑜吞併了劉備的勢力,他就可以實現自己的計劃,那就是出兵益州,奪取益州和漢中,結好馬超。留下一部分兵力守住蜀地,自己回到荊州北伐。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和孫權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嗎? 第3張

後來周瑜就是這樣行動的,但是他行動的時候,側背有劉備的虎視眈眈,再加上週瑜中途染病去世,這個行動才被迫中止。如果孫權聽取了周瑜的建議,這樣奪取蜀地的障礙就全部掃除了。在奪取蜀地後,周瑜再加上劉備陣營的關羽、張飛等人的協助,東吳北伐成功,統一天下的機會還是存在的。

東吳奪取天下的第二次機會,是在襄樊之戰的時候。在當時,關羽在襄樊前線給曹軍以重創,牢牢控制住了戰場的主動權。如果關羽能夠拿下樊城,曹魏的核心控制區將遭到直接的威脅。而那個時候,曹魏控制區內反抗曹操統治的反叛正在風起雲涌,連許都、鄴城都發生了叛亂。這使得襄樊前線的勝負,影響着曹魏的命運。

在關羽和曹魏在襄樊前線征戰的時候,正是孫權奪取天下的機會。如果孫權支援關羽,讓他能夠在襄樊前線與曹魏拼殺到底,兩敗俱傷的話,孫權就可以從中取利。他可以北伐淮南,拿下對他至關重要的合肥,爲下一步北伐徐州做準備。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他的擅自行動,並沒有得到蜀中的支援。依靠關羽的力量,是很難獨自打敗曹魏的軍隊的。孫權也可以在關羽與曹魏徵戰到精疲力竭的時候,出兵奪取荊州。這樣,擁有襄樊和合肥兩個重地的孫權,就能夠趁曹操不久死去的時機,出兵北伐統一天下。

可惜的是,孫權對這種戰略的把控能力太低。他無法掌握好最恰當的時機,過早地投入了奪取荊州的行動。當時關羽和曹軍還在襄樊前線相持,孫權的行動等於是替曹操解了圍。幸虧關羽的軍隊因爲軍心動搖而離散,否則的話關羽與吳軍再進行一場混戰,孫權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由於孫權的戰略錯誤,還有對戰役掌控能力的低下,使得他沒能充分利用關羽與曹魏的戰鬥,沒能等到雙方兩敗俱傷的階段。這使得他奪取荊州的行動雖然成功,但是卻永遠失去了奪取天下的機會。從此之後,東吳始終遭到曹魏的壓制,難以喘過氣來。

結語:

三國時期,每個國家都有着統一天下的機會,但是三個國家都沒能抓住各自的機會。曹魏有過四次機會,分別是赤壁之戰前、張鬆獻圖、奪取漢中和夷陵之戰時。蜀漢有一次機會,那就是曹操去世,實現《隆中對》的最後一步計劃。而東吳則有兩次,分別是劉備前往東吳面見孫權,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

但是東吳想要奪取天下的難度是很大的。這是因爲孫權的性格趨於保守,心裏只想着如何保有江南地區。而東吳要奪取天下,必須和劉備陣營配合,一起對抗曹魏。這中間的變數太大,東吳沒能抓住機會也無可厚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