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逐漸強大,爲何還是難敵秦國?

本文已影響3.07W人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趙國逐漸富國強兵,爲什麼最後還是難敵秦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商鞅者,秦之俾斯麥。而武靈王者,趙之大彼得也。

正如開篇梁啓超先生對趙武靈王的讚許一樣,趙武靈王在戰國的歷史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雄主一般的存在。以至於,1903年的時候,梁啓超先生更是讚許其爲中國的彼得大帝。趙武靈王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的讚譽,完全在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因爲,這次軍事上的巨大變革不僅使得當時的趙國強大了起來,也徹底的使得馬拉戰車的時代,成爲了一個歷史的代名詞。

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逐漸強大,爲何還是難敵秦國?

歷史上的趙國,在趙武靈王之前,始終都是一個弱小的存在。以至於《史記·趙世家》在記載五國相王的歷史片段時,曾記載趙武靈王這樣清醒的表達“無其實,敢處其名乎”,意爲沒有實力,怎敢徒有王號。然而,這之後的“胡服騎射”卻成爲了趙國曆史的一個轉折點,在此後的歲月中,趙國憑藉着精銳騎兵一舉攻滅了中山、林胡等地,一時間趙國成爲了山東列國中,唯一能夠同強秦抗衡的諸侯。但是,我們回顧歷史卻發現,即便是如此強大的趙國,最終也難敵秦軍的鋒芒,趙國最終還是被秦國所滅。那麼,“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坐擁精銳騎兵,爲何還是難敵秦國?

首先,如果單比較兩個國家的國力的話,我們就能看出些許的端倪。趙國崛起之時,已經完全是戰國的中後期。秦國的變法成果,當時已經沉澱到秦昭襄王時期,以至於,秦國的國勢已經遠超於東方六國。尤其是在農業的生產上,秦國更是遠遠的將趙國甩在了後頭。這種情況,我們在看長平之戰的過程時,便能瞭解的到。當時,秦、趙兩軍在長平對峙的數年中,趙國一度陷入了糧荒的地步,而秦國雖然也存在糧食緊張的情況。但是,依託於川蜀地區不斷提供的糧草,秦國依然將趙國的主力,牽制在了長平地區。

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逐漸強大,爲何還是難敵秦國? 第2張

結果到了長平之戰最爲艱難的時期,趙王不得不派人前去齊國借糧。反觀秦國,則不會因爲糧草問題而產生太大的困擾。當然,長平之戰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趙國雖然在戰國後期,成爲了秦國在掃滅六國的最大阻礙。但是,依託着積累數代的國力,秦國完全和趙國消耗的起。

同時,我們深挖“胡服騎射”這場軍事上的重大變革時,卻在不經意間忽略了這場變革的侷限性。趙國所進行的這場變革,雖然使得趙國的軍隊,變得強大了起來。但是,這樣的強大,始終都只存在於作戰模式的變革上,即從過去的馬拉戰車變爲了騎兵作戰。趙國坐擁強大的騎兵,卻依然不是秦國對手的主要原因,也在於“胡服騎射”並沒涉及到軍事制度層面上。

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逐漸強大,爲何還是難敵秦國? 第3張

秦軍不同於趙軍最大的一點,在於秦國一直所實行的都是軍功爵制。這個制度,不論出身貧富,一律按戰功授予一定的爵位,以及田宅等等。這樣一個完善的軍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雖然,趙國在變革之初,憑藉騎兵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當秦軍的騎兵開始走上舞臺,趙國的優勢則被極大的被弱化了。並且,依託于軍功爵制帶來的優勢,秦軍在武器對等的情況下,反而比趙軍更具戰鬥力。

歷史上的“胡服騎射”,完全是一個名詞的存在,而這場變革的發動人趙武靈王,也因此被後世人們所熟知。但是,趙國雖然在戰國後期,頑強的崛起於列國之間,可這一切來得快,去的也快。趙國的強大,最終也如同曇花一現般,在長平之戰後一去不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