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鬥不過秦國?

本文已影響2.12W人 

趙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無愧武靈王。對於趙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君主趙武靈王,後人的評價一般都還比較高,他執政生涯早期勵精圖治、大力改革,推行了震驚六國的“胡服騎射”,使得趙國迅速崛起,一度能夠在軍事上和秦國抗衡。可以說,當時的趙國是攔在秦國東出路上的最大阻礙。

胡服騎射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鬥不過秦國?

讓人費解的是,這樣一個強盛的趙國,卻沒能擋住秦國進攻的步伐,在長平一役遭遇慘敗後,更是徹底失去還手之力,最終被蠶食殆盡。那麼,趙國明明實行了胡服騎射,爲什麼還是打不過秦國?

一、胡服騎射是什麼

趙國和秦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同一個祖先傳下來的兩個分支,因此這兩個國家的民衆性格相似、生活習慣相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秦趙之人都愛“好勇鬥狠”,三句話說不到一起去,可能就會發生肢體衝突。

除此之外,秦趙兩國都和北方少數部族接壤,經常受到義渠人、匈奴人的騷擾。爲了更好地發揮民衆勇猛剛強的特點,同時爲了抵禦外敵,趙武靈王開始推行“胡服騎射”。主要分爲兩個部分,“胡服”指的是趙國官員、百姓統一改穿少數部族的服裝,拉近兩個族羣之間的距離。

少數部族相對於中原諸侯國,民衆更單純一些,他們看到趙國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都和自己相似,逐漸消除了隔閡,很多人還在趙國定居,並加入趙軍。與此同時,趙武靈王增加了軍費開支,大規模訓練新軍,裁撤不合理的制度,更換兵器裝備。

其中,趙軍把“騎射”作爲主要訓練內容,像草原部族那樣對年輕士兵進行高強度訓練。十多年後,趙國擁有了一支強悍無比,包含大量少數部族勇士的騎兵部隊。這就是胡服騎射的主要內容和成果,趙武靈王對於趙國軍事的改革發展,還是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胡服騎射的問題

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尤其是像“胡服騎射”這樣過於強調軍事力量的政策,很容易導致國家社會發展不平衡。趙國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趙武靈王從一開始就只是爲了強大軍力,並沒有打算對趙國的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方式進行調整。

藉助“胡服騎射”的東風,趙國人彪悍勇猛的特點被無限放大,社會上好勇鬥狠的風氣沒有絲毫減弱,反倒是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趙國雖然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內部並不團結,再加上趙國民衆的部族、成分過於複雜,加劇了這種隱藏矛盾。

胡服騎射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鬥不過秦國? 第2張

而且軍事力量的強大,需要有相對應的後勤保障體系和國家制度作爲支撐。趙武靈王一門心思發展軍事,卻忽略了經濟建設和農業發展,趙國所處的地區本就不如秦國的關中地區富饒,打仗的時候經常遇到糧草問題。

打仗打得就是後勤保障,當時的士兵們願意上戰場,主要就是爲了吃飽肚子。如果總是吃不飽飯,還經常要打仗,趙軍肯定會不斷出現內部問題。後來的長平之戰就是典型例子,如果趙軍在糧草方面能夠多堅持幾個月,戰爭的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從這方面來看,胡服騎射改革的徹底性和全面性都不如秦國的商鞅變法,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趙國古老而又腐朽的國家社會制度,雖然能夠強軍,卻不能強國。雖然強得了一時,卻強不了一輩子。這點和早期的魏國很像,當魏武卒在戰場上死傷殆盡之後,就是魏國走向衰敗的時刻。

三、趙武靈王的錯誤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趙武靈王,就是“虎頭蛇尾”。趙武靈王早年的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後,就致力於對中山國和北方匈奴發動戰爭,經過長期征戰,趙國取得了勝利,但卻沒有及時休養生息,而是把矛頭對準了秦國,迫不及待地要和對方決一死戰。

爲了一探秦國究竟,趙武靈王還裝扮成普通士兵,跟隨趙國使者潛入咸陽,目的就是摸清秦軍實力,找機會吞併對方。這個理想很遠大,但卻不切實際,至少在當時來看,趙武靈王有些窮兵黷武,這進一步拖慢了趙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除此之外,趙武靈王晚年昏聵荒唐,竟然想把趙國一分爲二,讓兩個兒子分別治理。結果,趙武靈王的大兒子起兵造反,雖然最後被成功消滅,但卻導致趙國經歷了一場嚴重內耗,實力受到削弱,趙武靈王也因此被活活餓死。趙武靈王去世後,趙國其實進入了“吃老本”的階段,只不過是他打下的基礎還比較厚,趙國才能繼續堅持了好幾十年。

四、客觀條件不利

胡服騎射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鬥不過秦國? 第3張

除了胡服騎射本身存在的問題和趙武靈王的錯誤之外,還有一些客觀條件,註定趙國不是秦國的對手。首先就是天時,秦國首次進行改革是在公元前356年,趙武靈王首次提出“以胡制胡”是在公元前302年,等於說趙國比秦國落後50年,再加上改革不夠徹底,想擊敗秦國豈不是異想天開?

其次是地利,秦國處在關中腹地,四面都是山,關東六國想攻入秦國腹地,要麼強攻函谷關,要麼從北方繞路,前者難度極高,後者過於冒險。趙國則處在四戰之地,北方有燕國和匈奴,西邊有秦韓魏,東邊有齊國,南邊有楚國,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受到攻擊。

最後是人和。趙國每次和秦國作戰時,總是出現目光短淺、內部協調不統一的問題,還經常有人收受別國賄賂,在背後捅自己人刀子,這是因爲趙國曆任君主從沒有把統一天下當成志向。

秦國則從孝公開始,就明確了兼併六國的目標,所有人都朝着同一個方向使勁,因此能夠做到每戰必勝、每城必克,秦軍的英勇善戰不僅得益於軍功爵制,還受到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影響。

趙國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力量確實很強,尤其是騎兵方陣威震天下,完全可以和秦軍抗衡,長平之戰雙方各折損一半兵馬,就能說明問題。但是由於改革不夠徹底、統治階層沒有政治遠見再加上地形、糧草等一系列問題,導致趙國始終無法擊敗秦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