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當政時期的宋朝是什麼模樣?看“仁宗盛治”另一面

本文已影響1.86W人 

仁宗當政時期的宋朝是什麼模樣?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宋朝人眼裏,仁宗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遠超被現代人推崇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這不是說說而已,有實力擺着呢!

仁宗時期,商業發達,經濟繁榮,GDP在世界上的佔有量達到了70%,國家稅收貨幣歲入數是盛唐時的4.5倍。

文化發展更是到了鼎盛,唐宋八大家,宋人佔六位,而這六位都出於仁宗當政時期。

仁宗當政時期的宋朝是什麼模樣?看“仁宗盛治”另一面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清平治世”的仁宗時代,卻發生了一件與光鮮外表極不相稱,讓人大跌眼鏡,甚至匪夷所思的叛亂事件,事起一個普通士兵殺死了他的上司。

這個士兵叫王倫,不是梁山落草、被林沖火併的“白衣秀士”王倫,也不是北宋末年的“賣國賊”王倫,它是被貼上“起義領袖”標籤的王倫。

慶曆三年五月,士兵王倫因爲積怨殺死了自己的上司巡檢使朱進,糾結四五十人反叛了,先後佔領了河州、密州、 青州,又攻下了泗州、楚州、真州、楊州、泰州、高郵。

到高郵時,王倫公開穿黃衫,一起殺人案件幾十天內便演變成了一場反政權的叛亂。至到當年七月,才被朝廷剿滅。

這場叛亂“暴起京東,轉攻準甸,橫行千里,龐若無人”,最初時僅四五十人,最多時也不過二三百,卻轉戰數十州,如入無人之境。

最不可思議的是,王倫叛軍所過之州,知縣、縣尉、巡檢等地方官,有的關起門來不抵抗,有的還去赴王倫的酒宴,被奪衣甲。

斂物相送、望賊奔迎,獻兵甲、同宴飲,甚至成了地方官對付反賊的常態。

而且盜賊、叛亂並非王倫一家,仁宗統治期間,大小盜賊猖獗,各種叛亂層出不窮。

就在王倫轉戰千里時,以張海爲首的反賊,竟然在鄧州禮遇順陽縣令的款待,縣令敲鑼打鼓敞開城門迎接他們入縣城赴宴,還被留宿縣廳,恣意劫掠。

仁宗當政時期的宋朝是什麼模樣?看“仁宗盛治”另一面 第2張

到底是什麼原因催生了這些奇葩行徑?

01、北宋“強幹弱枝”的國策是根本原因

趙匡胤奪取政權後,擔心地方兵權對中央形成威懾,不僅削弱了地方的權力,還收了地方的精兵,甚至地方城防都不敢加固。

到仁宗時,江浙、荊淮、湖廣等地處處無軍,城壘不修。京西路的金州,在慶曆三年時,全城僅有24個士兵。

如此薄弱的兵力之下,十幾個拿起鋤頭就能造反,何況士兵出身的王倫還糾結了幾十號人馬。

02、官員論資排輩引發的不作爲是直接原因

北宋用官採取的“論資排輩”制度,只要不犯錯,提拔早晚都能惠及每個官員。

這種方法表面上看似公開公平,蛋糕均分,利益均沾,也避免了買官行賄。但是,卻助長了苟且偷安、上下縱容的不作爲風氣的盛行。

對於地方官來說,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墨守成規、不思進取也就成了他們的價值取向。

03、仁宗的過度寬容是誘因

“不鬥敵 ”是因爲沒有斗的強大資本,是不敢鬥。但也不至於公然迎奉盜賊,甚至款待盜賊在規格上一個賽過一個。

仁宗當政時期的宋朝是什麼模樣?看“仁宗盛治”另一面 第3張

這種不作爲也太過頭了,簡直是曠世奇聞,難道就不怕朝廷對他們嚴懲。

其實,“不怕”就是因爲沒有嚴懲,官員們都摸透了仁宗寬容、優待士大夫的性格。

試想,盜賊攻城,如果在兵不強、器不利的情況下出城征討,極有可能戰敗身亡。如果閉城“不鬥敵”,在仁宗寬容仁厚的指導思想下,極有可能免於處罰。

於是,爲了讓盜賊快快出城,竟然出現了迎接入城、討好宴請、禮送出境的醜態。

王倫事件結束後,朝廷有官員提出嚴懲不作爲地方官的建議,但是在仁宗倡導的寬容理解氛圍中被人敷衍過去,最後不了了之。

作爲,有犧牲的危險;不作爲,相安無事。有哪個地方官會把平叛盜賊當回事?會爲地方的損失而痛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