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本文已影響2.59W人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清易代,神州再度陸沉。從心理層面來說,士人的心理受創最爲深重。

入仕滿清、夾縫求存的士子和貳臣,相比死難者和遺民,在人格氣節上處於最艱難的境地。他們身居朝堂,卻對清廷有疏離感,時刻彷徨在仕與隱之間。

我們管窺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狀元傅以漸,他官職升遷不斷,卻屢次要求隱退,正是此種矛盾心理下的產物。

狹隘民族政策讓漢官心生芥蒂

清朝入關,一開始聲稱要替明臣民報君父之仇。

但隨着軍事的節節勝利,政策由最初迷惑人心的“弔民伐罪”,轉變爲消滅所有的漢族反抗者。

特別是消滅南明弘光政權與李自成大順軍後,攝政王多爾袞開始改變懷柔政策,肆意推行“首崇滿洲”,意欲同化漢族的壓迫政策。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孝莊祕史》中的多爾袞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多爾袞重新下達嚴酷的剃髮令,讓大部分在朝漢官心存芥蒂。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第2張

引起漢人極大反抗的剃髮令

順治三年皇帝殿試貢生,山東聊城考生傅以漸在策論中頗爲大膽地提出滿漢互相學習的論點,便是針對清朝民族壓迫有感而發,意圖調和滿漢矛盾。

民族高壓政策下,不僅烈士遺民大量涌現,就連入仕清廷的漢臣,也面臨“疏奏不能盡陳,封章不敢頻瀆”的困局。

一些有血性的漢臣,在諫諍無效後,紛紛離朝回籍,形成清初漢官“託故告歸”潮流。

“闖來則降闖,滿來則降滿”之人,亦產生名節有虧之感

他們除了政治失意外,更多的是良心不安。這股“託故告歸”的勢頭,一直延續到順治中後期。

明末“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起初“闖來則降闖,滿來則降滿”,沒有絲毫臣子氣節。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第3張

“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

在仕宦滿清後,他卻開始有氣節之傷。他的《初返居巢感懷》詩:失意人歸故國秋,飄零不敢吊巢由。草將封恨題青冢,鳥爲傷心改白頭。不單單抒發了仕途失意之感,更多地描寫了名節有虧的愧疚與悲哀。

而明末文壇宗主錢謙益的轉變,無疑更具代表性。他降清後任禮部侍郎,不久“以疾乞假”,回到老家江蘇常熟。

錢謙益晚年思想變化,與名節也有很大關聯

錢謙益和絕大多數貳臣一樣,因名節有虧,經常悔恨交加,以淚洗面。多年後,他還在詩文中反覆說:“近日理頭梳齒少,頻年洗面淚痕多”,“故鬼視今真恨晚,餘生較死不爭多”。

與龔鼎孳等貳臣將悔愧停留在紙面不同,錢謙益卻以實際行動進行彌補。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第4張

明末文壇宗主錢謙益

順治四年春,錢謙益資助江陰人黃毓其舉兵反清,後因事泄被捕入獄。在南京監獄裏,錢氏度過了一年的牢獄生活,幸得妻子柳如是千方百計營救纔出獄。

三年後,68歲的錢謙益又受黃宗羲之託,遊說降清的漢人將領馬進寶。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第5張

黃宗羲委託錢謙益去策反漢族降將

清初降將,往往居心叵測,反覆無常,時常首鼠兩端,意在觀望。錢氏遊說,無疑是冒着全家滅族的危險。

他在前往金華前夕,作《五日夜泊眭州》詩,表達複雜的感情:客子哪禁節物催,孤篷欲發轉徘徊。晨裝警罷誰驅去,暮角飄殘自悔來。千里江山殊故國,一抔天地在西臺。遙憐弱女香閨裏,解潑蒲觴祝我回。

錢謙益深知此行九死一生,異常兇險,所以臨行前猶豫徘徊,但在民族氣節拷問下又毅然登舟前往。隨着日暮角聲四起,想到小女遙祝自己平安歸來,又不禁後悔傷感萬分。但爲“千里江山”,爲留住“一抔天地”,還是毅然前往。這種義無反顧的原動力,便是在於洗刷降清污點。

高官厚祿安慰不了清代第一位狀元的名節愧疚

傅以漸在明代並未出仕,沒有錢、龔等人沉重的負罪感。但他身爲漢人知識分子,於滿族朝廷中委曲求全,心中也是百般不樂意。

後來傅以漸官位日隆,很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但內心卻時常覺得苦悶難訴。

自1646年高中狀元入仕,到1655年提出辭職返鄉,在北京的仕宦生涯也不過10年光景。

清初漢族士子“仕”“隱”難選擇!內心的苦楚誰能體會? 第6張

豐子愷漫畫形象道出了傅以漸的心情

民國著名漫畫大家豐子愷,在創作傅以漸辭官歸鄉時,幽默地以“狀元歸去驢如飛”,道出了傅以漸急切的求去之心。

傅氏歸鄉時,天下反清已歸於沉寂,滿清力量佔據壓倒優勢。傅以漸也就只能把不滿埋藏心間,以隱居不出這種消極方式來抵制而已。

他在辭世前,特意叮囑家人不準向清廷索要卹典和諡號,便是一種委婉的表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