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琛做出的成就分別有哪些 有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本文已影響2.67W人 

主要成就

軍事思想

陳寶琛在中法戰爭之前於光緒八年(1882年)四月初十日上書的《陳越南兵事折》中首次公開表述他對“越南問題”的看法。他說,越南之於滇粵,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也。”越南一旦淪爲法國的殖民地,那麼中國西南邊疆“滇粵水陸處處逼於他族”。他還認爲,法國控制了越南以後,緊接着就會與中國“爭隙地、責逃人、廓商岸”。且法國“志在蠶食”、“求取無厭”。陳寶琛已預見到了法國遲早要對中國挑起戰事,中法間的戰爭必然會爆發。

光緒九年(1883年),陳寶琛再次提醒清政府:主張在越南問題上必須以強硬的態度堅決抵制法國的擴張野心。正是因爲“越南淪”,中國西南邊疆將無安全可言,所以陳寶琛認爲,“與其俟剝膚切近,籌邊防海左絀右支,何如乘黑旗之士氣猶張,阮氏之人心未去,舉義師以平其難,執條約以定其盟”。所謂“舉義師”,很明顯是包含着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主戰觀。針對“和”與“戰”的激烈論爭,陳寶琛認爲,越南的存亡是決定和戰問題的關鍵,“越南未失,則戰易而和亦易,越南若失,則和難而戰更難”,頗有見地。中法戰爭迫在眉睫,陳寶琛認爲,法國畏懼久戰,需要靠速決戰求勝,卻無力維持對峙戰的長期消耗。顯然,陳寶琛的分析是比較客觀的。

陳寶琛做出的成就分別有哪些 有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中法越南交涉時期和中法戰爭中,陳寶琛對解決衝突問題的主導思想是主戰,《陳越南兵事折》裏所提出的“謀粵督”、“集水師”、“重陸路”三策,可以說是構成他日後軍事方面整體謀略的基調。

外交思想

中法戰爭期間,陳寶琛針對清政府的外交明確提出了“聯與國”主張。他認爲:“德、法、仇也,法豈須臾忘德哉?俄有釁,德無援,法始敢稱兵于越耳。法得越且復強,恐亦非德之利也。故中國欲拒法,則必聯德。”於是建議:“應密令使德大臣乘間說諸德之君相,曲與聯絡。一面促造德廠鐵船,多購毛瑟槍炮。時與德之官商往來款洽,以動法疑。德誠忌法而與我交固,足陰爲我助,即不能得其要領,但令法軍心存顧忌,亦足分其勢而擾其謀。”

陳寶琛的所謂“聯與國”,指出了兩點:(1)應當充分注意到德國與法國之間的矛盾,如果法國因佔據越南強大起來,這是德國所最擔心的,因此德國勢必同中國聯合,暗中援助中國以遏制法國;(2)在外交上廣泛造成中國與德國關係密切的輿論,即使中國與德國實際上未能聯合,也使法國產生很大的疑慮,不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陳寶琛對“中國欲拒法,則必聯德”的分析及其主張,說明他已經注意到在外交中要利用矛盾。

儘管陳寶琛“聯德拒法”的以夷制夷外交手段並未在實際中得以實施,但它畢竟反映出,陳寶琛的這一靈活外交策略,是存在着可行性,以及有其現實意義的。

現代教育

1895年,福州永泰鄉賢力鈞利用開辦銀元局的贏利,創辦了蒼霞精舍。1897年又增加日文科,稱“東文學堂”,聘請陳寶琛任董事兼總理。戊戌變法後,福建各地紛紛提出興辦中、小學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員特別缺乏。當時的閩浙總督同陳寶琛協商,欲將“東文學堂”擴充爲官立全閩師範學堂,全力培養新式教育的師資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陳寶琛慨然應允,並出任學堂監督(校長)。此學堂也是全國最早創辦的師範學校之一。陳寶琛爲學堂親自題寫校訓:“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溫故知新可以爲師”。並且,還撰寫了一篇語重心長的《開學告誡文》,頗像以後的《師範生守則》,成爲全閩師範學堂培養學生的準繩。全閩師範學堂在1903年至1909年,共培養畢業生700人,其中大部分成了福建中小學教師的骨幹,民國25年7月,合併福州、建甌等師範學校爲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民國27年3月,省立師範學校內遷至永安,民國31年改稱爲省立永安師範。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永安師範學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原永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覆辦三明地區師範學校,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爲三明學院。

陳寶琛做出的成就分別有哪些 有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第2張

1905年,陳寶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學堂監督,深感學務繁忙、力不從心。於是,他邀集省城士紳座談,倡議成立全閩教育商榷機構,大家一致贊成。當年11月,閩省學會(此乃福建教育總會的前身)宣告成立,陳寶琛被公推爲會長。學會成立後,由於衆人同心同德、羣策羣力,八閩大地掀起了興辦小學堂的小高潮。至1909年陳寶琛晉京官復原職(再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時,福州城鄉已興辦公立、私立小學校30餘所,新式教育蔚然成風。其間陳寶琛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實在功不可沒。

更難能可貴的是,陳寶琛還開明大度地支持夫人王眉壽興辦女子新式教育。1906年,王眉壽創辦“女子師範傳習所”,自任監督;1907年,女子職業學堂問世,王眉壽兼任監督;1909年,兩校合併爲“女子師範學堂”,監督一職還是非王眉壽莫屬。可以說,倘若沒有陳寶琛的全力支持,福建新式女子教育的立足與發展是難以想像的。民心自有一杆秤。陳寶琛對於福建現代教育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後人對他有口皆碑也是順理成章。

人物評價

陳三立:沆瀣之契,依慕之私,幸及殘年賞小聚;運會所遭,輔導所繫,務攄素抱見孤忠。

蔣廷黻:①雖非洋務派但不反對洋務事業,雖主張"中學爲體",但並不排斥西學。他不僅主張中西學問相通,新舊文明相益,而且在倡導西學、引進西技方面躬親實踐、殫精竭慮。②法國進攻越南的時候,士大夫階級大半主張以武力援助越南。張佩綸、陳寶琛、張之洞諸人特別激昂。

範啓龍:陳寶琛雖然沒有到戰爭前線跟法國侵略者對陣,但他對中法戰爭卻十分關心,發表了許多有益的見解,也充任了防法抗法的會辦南洋事宜大臣,頗著辛勞。他與中法戰爭的關係不可謂不深。

個人作品

其著述有《滄趣樓詩集》、《滄趣樓文存》、《滄趣樓律賦》、《南遊草》、《陳文忠奏議》等,《滄趣樓聯語》收錄應酬聯作九十副。

後世紀念

故居

陳寶琛故居位於福州市郊螺洲鎮店前村,也稱“陳氏五樓”,佔地面積4113平方米。“五樓”依建築時間依次爲“賜書樓”、“還讀樓”、“滄趣樓”、“北望樓”和“晞樓”。 “賜書軒”由陳寶琛的曾祖父陳若霖始建,用以收藏皇帝御賜圖書,後來宣統皇帝又賜了許多書給陳寶琛,“賜書軒”改爲“賜書樓”。“還讀樓”收藏了大量民間善本、珍本,是當時福州地區最大的私人圖書館。“滄趣樓”系陳寶琛歸隱螺洲後所建,收藏了大量的古玩、金石、書畫。“陳氏五樓”均爲木質小樓,窗花、柱礎等細節無不精細雅緻。

陳寶琛做出的成就分別有哪些 有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第3張

"陳氏五樓"於1983年公佈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6月完成修復的滄趣樓、還讀樓、北望樓和晞樓以及鐵石杆、疊廊等,都已煥然一新。

墓地

陳寶琛墓位於福州市馬尾區君竹村西300米登龍嶺,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坐東北向西南,如意字形,四級墓坪,封土頂如覆釜,前立墓碑,碑文:“清晉太師太傅陳文忠公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