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本文已影響1.37W人 

還不知道:第一個稱帝的下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三國那段歷史

說到三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正如歌詞裏唱的“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誠然,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個時代,涌現出了一大批聲名赫赫的英雄人物。他們或崇文或尚武,更有甚者,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比比皆是。人們總喜歡說時勢造英雄,但是,有時候英雄又何嘗不是在造時勢呢?

事實上,這二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主從關係,更多的時候,它們都是彼此依附、相互成就。可以說,那段動盪不堪的歲月,爲這些人提供了大展宏圖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些人也在竭盡所能,爲這個時代添上一抹不一樣的色彩。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筆者閱讀三國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三國曆史上,那些參與逐鹿天下的英雄人物,都只敢自封爲王,而不是自稱爲帝?要知道,裂土封王可沒有自稱爲帝來得風光。那麼,這些手握重權的英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自稱爲帝呢?是他們真的沒有宏大的野心嗎?

國外的某位將軍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應用到三國這些野心家們的身上,同樣適用,既然都已經選擇了列土封王,那麼,這些人最終必定朝着全天下最尊貴的位置去努力。所以說,不想當皇帝的野心家,又怎麼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野心家呢?

既然人人都能看出,這些人是衝着九五之尊的大位去的,那麼,他們爲什麼又不敢稱帝呢?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當時率先稱帝之人的下場吧。看完之後,想必大家心中的疑問,也就會不復存在了。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2張

說到三國時期第一個染指帝位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的,此人姓袁名術。

衆所周知,漢朝末年,由於長久以來國家積弊難除,整個皇權構架已經是搖搖欲墜。皇權受到挑戰,自然意味着皇帝再也沒有了掌控天下的能力。

此時的皇帝,不但掌控不了地方,甚至,連中央的控制權也基本失去了。面對這樣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自然有一些能幹的朝臣跳出爲國分憂。那麼,他們爲國分憂的方式到底是什麼呢?在這不多說想必大家也都明白,正如大家所料,他們運用的套路和歷史上衆多權臣是一樣的。

這些人先是打着爲君分憂的幌子,將朝中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而,一步步架空皇帝,讓其成爲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雖說,皇帝依舊坐在龍椅之上,但是,衆人心中都明白此時的國家,基本上已經算得上是易主了。

在皇帝掌權的時候,多數人並不敢亂來,畢竟,那龍椅上坐的可是天命所歸之人。無論是害怕天下百姓的輿論攻擊,還是他們自身所受到的教育,都不允許他們做出以下犯上的事情來。可是,當皇權旁落的時候,這些人可就沒那麼多顧忌了。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3張

他們大多都會這樣認爲:既然有人能夠通過控制皇帝來獨攬國家大權,那麼,自己爲什麼不可以順勢分一杯羹呢?畢竟,皇帝輪流做,說不定哪一天就輪到自己了。

或許正是抱有這樣的想法,衆多小有勢力的人都開始了割地爲王。而袁術便是其中之一,此人的出生算得上是比較顯赫的了。據史書上的記載,他出生於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一族。在那個貴族壟斷官場的時代,他這樣的出身註定了他只要智商不是太令人着急的話,其日後基本不會混得太差。

事實也確實如此,自從進入官場之後,他最輝煌的時候,曾做到了後將軍。如果,不是身處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或許他會安安穩穩的在官場上混一輩子,繼續延續他們袁氏一門的榮耀。可是,事情永遠在朝着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隨着各方勢力的異軍突起,他也漸漸的不安於室了。

由於,他不肯接受董卓的拉攏,不得不冒險逃到南陽。跑到南陽後,他漸漸開始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當時的南陽,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地方,他剛剛入主南陽的時候,此地人口將近數百萬。在那個人力就是生產力、戰鬥力的時代,他可謂是抓了一手好牌。

可是,有的人即使抓了一把好牌,也能將其打得亂七八糟,袁術恰恰就是這樣的人。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4張

此時,大權在握的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治理好這個地方,然後,以此爲據點攻略天下。反而一心想着通過魚肉百姓,橫徵暴斂來滿足自己的貪慾。如若他只是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話也就算了,畢竟,這是許多人的通病。但是,他身上的毛病顯然不只這些,他不但爲人剛愎自用,而且,還有很重的疑心病。

當朝廷派大軍來討伐他的時候,他派遣了自己最得力的干將孫堅去迎敵。在孫堅的帶領下,他麾下的士兵一路勢如破竹,將討伐他的大軍打得節節敗退。自己手下的將軍作戰勇猛,原本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可是,此時的他卻聽信了小人的挑唆之言。所謂的功高震主,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

孫堅立下的功勞越多,袁術對此人的忌憚就越深。他害怕有一天自己手下這位勇武過人的將軍,會取代自己,畢竟,在這樣一個亂世,實力纔是王道。懷着這樣的心思,他開始拼命扯孫堅後腿。自古以來,打仗都講究“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可是,負責後方糧草押運的他卻不再給孫堅提供糧食了。

雖說,在孫堅的強烈譴責下,兩人又再次結成了同盟。但是,嫌隙已經滋生,從此之後,兩人恐怕再也回不到當年的赤誠相待了。從他對待孫堅這件事情上,我們不難看出,此人並不是一個有大格局的人,因此,註定了他日後成不了一代明主。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此人雖有幾分小聰明,卻並沒有什麼大智慧。當然,這麼說並非信口開河,事實上,他之後的一系列作死的行爲,恰恰印證了這種說法。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5張

爲什麼說他一直在作死呢?這還得從他得到孫堅質押的玉璽上說起。

原本,兩人也算得上是患難與共的親密夥伴,可是,他後來的一系列行爲,卻讓孫堅意識到:此人並非明主。如若還是一心追隨他的話,將來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孫堅一心想要脫離袁術的控制,但是,上了賊船又哪那麼容易下去呢?孫堅想要順利的從他身邊離開,自然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於是,孫堅拿出了一個籌碼,就是自家祖傳的傳國玉璽。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玉璽可是帝王權力的象徵。如果,手中沒有玉璽的話,即使是登上了皇位,也會顯得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拿到玉璽之後,袁術高興壞了,心想這就意味着自己離帝王之位又近了一步?

作爲一個雄踞一方的大軍閥,他自認爲自己是要錢有錢、要人馬有人馬,現如今,連玉璽都落在自己手裏了。這不恰恰意味着自己就是那天命所歸之人嗎?一系列的外在因素,導致他頭腦發熱,此時的他已經徹底飄了。他漸漸開始放縱自己的野心,最終,在野心的驅使下他竟然冒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那就是:自立爲帝。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6張

上司頭腦發熱,但是,他手下的人可都清醒着呢。面對他的這一大膽行爲,他的部下自然是極力勸阻。畢竟,他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上司作死?如若上司一不小心把自己給作死了,那麼,作爲他的下屬必然也落不到什麼好下場。所以,一些人極力想打消他這一荒唐的念頭。

但是,常言道,胳膊怎麼擰得過大腿?最終,他的部下還是沒能阻止他作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術竟然真的稱帝了,還在淮南有模有樣地建立起了所謂的“袁氏王朝”。建號仲氏(又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爲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登上皇位之後,他想的既不是怎樣將自己一手創立的王朝發展好,也不是趁自己勢頭正猛的時候,對外擴充實力。或許,他並不是沒有一統天下四海臣服的野心,只是,他被眼前的富貴遮住了眼,迷住了心。他一心沉湎於當皇帝的喜悅之中,他開始大肆封賞自己的妻妾和孩子。

所謂的封賞,當然不只是簡單加封一個看起來好看,卻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封號,而是必須要賞賜明晃晃的真金白銀。那麼,這筆錢從哪兒來呢?在他一直以來的揮霍下,國庫肯定沒有這麼多錢,所以,最終這筆錢還是分攤到了百姓身上。

在他的橫徵暴斂下,以他爲首的皇室成員,以及許多手握大權的貴族成員,自然過着無比奢侈的生活,可是,下層人民卻因此生活的苦不堪言,前線的士兵挨餓受凍,百姓更是陷入了易子而食的悲慘境地。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7張

就這樣,袁術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事情到了這一步,他仍然不思反省。當然,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就將自己原本開創的大好局面,敗得一乾二淨。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眼看着自己大勢已去,他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

當然,此時他心裏也明白,自己的這個皇帝是無論如何也當不下去了。正所謂,便宜自己人總比便宜外人好,眼看自己已經快到窮途末路,他索性將玉璽和皇帝的稱號,都送給了自己的哥哥袁紹。然而,即使是拋棄了皇帝的稱號,他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聯軍的清算,聯軍依舊樂此不疲地討伐他。

最終,在大軍的步步緊逼之下,他落得個吐血慘死的下場。同樣的,從他手中接過玉璽的袁紹,下場也並沒有比他好多少。從這兩兄弟身上,後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在那個時代,想要當皇帝並不難,畢竟,只要手中稍微有那麼幾分勢力,你就可以給自己冠以皇帝的稱號。

但是,稱帝之後,想要牢牢守住皇帝的位置,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8張

所以,那些軍閥們都明白,自己可以割據一方,也可以瘋狂地掠奪他人的領土。甚至,可以自封爲王,這一切都是允許的,畢竟,即使自封爲王,自己也仍舊是大漢王朝的子民,他們甚至可以藉此向全天下的人表明自己的心是向着大漢王朝的。

可是,一旦自立爲帝,那麼,這性質就完全變了,他瞬間就會變成全天下人的靶子。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有心角逐帝位的人,自然沒有誰是傻子,他們心裏都明白,皇帝的位置其實就是催命符,誰坐誰倒黴。所以,這些人儘管都覬覦着這個位置,卻誰也不敢率先出手。

畢竟,一旦稱帝,那可真的就成了亂臣賊子了。這樣一來,不但朝廷會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統治地位派兵討伐。甚至,連那些同樣對皇帝的位置虎視眈眈的人,也會集中火力來對付你。人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那就是:我做不到的事情,別人也不能做到。

當所有人都處於同一階層的時候可以相安無事,可一旦誰從這個階層中脫穎而出,那麼,這個人便註定要成爲衆人仇恨的目標。

古代天下大亂手握重勸的人物爲什麼都不願意稱帝 難道說他們沒有野心嗎 第9張

看到這,想必大家都明白了爲什麼三國時期,那麼多人想當皇帝,但是,他們卻始終不敢稱帝的原因了吧?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皇帝的位置人人想要,但是,無論如何那個位置也只有一個。如此看來,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得低調!只有低調的人,才能走得更遠,站得更高。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第六》、《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六》、《三國志 吳書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