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將軍遠在邊疆又手握重兵卻沒有發動叛亂,是爲何?

本文已影響2.3W人 

代的中國,將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種關係定爲人倫的重中之重,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以來,國防一直是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重要勢力,也是一個國家不被欺負的基礎。也正是因爲如此,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些皇帝便是從軍官的身份出發,通過兵變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比如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便是如此。但是事實上,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古代將軍們雖然大多都手握重兵,但是卻很少叛亂,這是爲何呢?

第一, 因爲他們忠君愛國的思想過於堅定。

在古代將軍遠在邊疆又手握重兵卻沒有發動叛亂,是爲何?

在封建社會時期,國家爲了更好地管控臣子和百姓,崇尚儒家思想,推廣忠孝禮義的概念。因此,對於邊疆將士而言,他們爲了信仰和名譽,一般是不會做出謀逆之事的。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忠君的觀念。有一次,他與魯定公談論君臣關係。定公問道:“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意思是說,君主任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呢?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思是說,君主對待臣下一定要合乎禮儀,臣下對君主應該忠誠。(出自《論語》:八佾篇)

我們都知道,中國封建王朝大部分時候都是尊崇儒家的,孔子的忠君思想,在當時可謂是根深蒂固。

第二, 邊疆的將領雖然掌管了很多士兵,但是所有的軍餉和和糧草都朝廷供應的。而軍餉和糧草則是維繫打仗的基礎,也是保證士兵有着昂揚鬥志的最基本條件。倘若這都沒有的話,即將邊疆將領起兵了,也很難獲勝。既然命脈都在皇帝的手中了,邊疆的將領自然也就很難造反了。

第三, 皇帝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倘若要重用一個將領,就會讓該將領的親眷留在京城之中,並重點監視。而這,顯然是將這些人是當作人質的,倘若將領在邊疆造反的話,那麼這些家屬都會成爲皇帝的刀下魂。

第四, 同時,朝廷還建立起了嚴格的監軍和督軍制度,並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人去執行。而這些人往往擁有皇帝賦予的生殺大權,他們如果發現邊疆將領有不臣之心的話,就可先斬後奏。如此一來,邊疆將領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在古代將軍遠在邊疆又手握重兵卻沒有發動叛亂,是爲何? 第2張

第五, 除了朝廷監控之外,百姓對邊疆的動向也是比較關注的,同時百姓對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也是比較嚮往的,而中國又是個講究師出有名的國家,因此,如果邊疆將領沒有一個合適的說法的話,那麼百姓肯定不會支持他們造反的。而沒有民心的造反,自然成功概率也不大,誰也不希望拿自己的性命去做這種成功概率不大的事情。

第六, 邊疆軍隊一般都不是一個國家戰鬥能力最強的存在,而是京城守衛軍,因爲他們需要負責皇帝的安全,並且防止京城動亂。對於這樣的道理,邊疆將領們都是知道的,因此一般不會輕易出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