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有沒有真實才學?他爲何能與諸葛亮齊名?

本文已影響2.08W人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一點可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臥龍是指諸葛亮,鳳雛則是指龐統。龐統既沒有什麼好計謀,又沒建什麼戰功,爲何能與諸葛亮齊名?龐統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我們說,龐統有才能,但未必是大才,更不可能是諸葛亮那樣的濟世之才。爲什麼這麼說呢?

龐統有沒有真實才學?他爲何能與諸葛亮齊名?

第一,龐統從來沒有給劉備獻過“整體戰略規劃”。

有沒有“整體戰略規劃”,應該是一個謀士是不是大才的硬指標。我們看看歷史上,這種“整體戰略規劃”,諸葛亮給劉備獻過,張良給劉邦獻過,劉伯溫給朱元璋獻過。他們都是當世公認的大才。就算在三國時期,同樣作爲大才的,郭嘉給曹操獻過,周瑜給孫權獻過。而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龐統給劉備獻過這樣的戰略規劃,因此,其“大才”的成色是嚴重不足的。

第二,龐統唯一可稱道的計謀受到後世廣泛質疑。

龐統唯一可稱道的計謀,就是他給劉備獻上的,襲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對於這個策略,後人有不少質疑的評價。比如方孝孺就說:“徽以孔明、龐統並稱,吾竊有疑焉。論者惜統早死,故功業不及孔明;餘謂使統不死,終非孔明比也。

孔明之學,庶乎王道;而統之言,皆矯詐功利之習。”裴松之也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方孝孺和裴松之是從儒家正統思想的角度,來質疑龐統給劉備獻這個計策的正當性。因爲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有點巧取豪奪的味道。因此,給劉備獻計謀的龐統,給人的感覺就是“詭道”,而非濟世之才。

不過,拋開方孝孺和裴松之道德說教的成分,就純計謀來說,龐統這也算不得有什麼了不起。因爲襲取益州,並把益州作爲劉備的根據地,是諸葛亮在“隆中對”的時候,就給劉備提到過的策略,並不算龐統的獨創。龐統唯一增加的,就是提了個上中下三策。這“三策”,其實也就是從時間上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奪取益州而已。也就是說,龐統唯一值得說的,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龐統有沒有真實才學?他爲何能與諸葛亮齊名? 第2張

第三,龐統的早逝證明其實戰能力不行。

龐統是在率衆攻打雒城的時候,被密集的飛箭射中而死的。孫武早就說過:“攻心爲上,攻城爲下”。龐統作爲一個謀士,卻率兵硬攻,最後還會被飛箭射死,只能說明他實戰能力非常一般。

既然龐統的謀略才能比較一般,爲什麼他獲得那麼高的評價呢?

我們可以注意到清朝名臣李光地說的一句話:“龐士元論人才,不肯求全責備,這個心胸,便可以稱‘鳳雛’。”李光地的意思是說,龐統之所以被稱爲“鳳雛”,是因爲他有一個很大的“心胸”。什麼“心胸”呢?就是“論人才,不肯求全責備”。

什麼叫“不肯求全責備”呢?原來是說龐統在出道之前,經常高度誇讚周圍的人才。後來,別人在使用這些人才的時候,發現這些人才其實並沒有什麼才能,龐統言過其實了。於是就問他,爲什麼要這樣猛誇別人。龐統說,我是想讓人才都受到重視,從而更快地結束亂世罷了。龐統這話是有問題的。沒有才能的人,把他推薦到重要崗位上,不是誤大事嗎?誤了大事,還能結束亂世嗎?看到這裏,我忽然就明白了。龐統爲什麼能獲得那麼多人的好評呢?原來是因爲他曾經無原則地好評別人,別人也無原則地回報他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