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蕙詩》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本文已影響1.06W人 

詠蕙詩

繁欽 〔魏晉〕

蕙草生山北,託身失所依。

植根陰崖側,夙夜懼危頹。

寒泉浸我根,悽風常徘徊。

三光照八極,獨不蒙餘暉。

葩葉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榮,己獨失時姿。

比我英芳發,鶗鴂鳴已衰。

譯文

《詠蕙詩》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蕙草生長在大山的北面,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蕙草生長在背陽的高峯上,日夜擔憂唯恐墜落下來。

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風隨時吹打着我的身軀。

日、月、星的光輝能普照大地,然後由於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點微弱的光線。

花和葉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

百花盛開之季,而蕙草卻獨獨發育遲緩而顯得與季節不合。

待到蕙草開花的時候,已是暮春時節,百花凋零了。

創作背景

作者繁欽身處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自己雖有才能,但社會環境的險惡,使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建功立業。而詩中蘭花的這一不幸遭遇,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於是,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寫下了該詩。

賞析

在古代的詠蘭詩中,大多是讚美蘭花的高潔品性的,然而該首詠蘭詩與一般詠蘭詩不同,它詠敘了蘭花因託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詠蕙詩》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全詩可分爲兩個部分。從“蕙草生山北”至“獨不蒙餘暉”爲第一部分。寫蘭花所生長的環境。“蕙草生山北,託身失所依”是總寫,蘭花生長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來“植根”六句,是具體描寫這一惡劣的環境。

在這惡劣的環境中,幼小的生命怎麼生活。詩的後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險惡環境中的蕙草是怎樣頑強抗爭的。但任憑環境再惡劣,蕙草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芳香,儘管百花都已開過,蕙草也在最後一個發出了動人心魄的芳香,即使這芳香姍姍來遲,卻顯示了一種精神,一種頑強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但是蕙草剛剛發出芬芳,卻又到了百花凋謝的季節,對於花草來說,開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輝煌的時期,然後蕙草的輝煌是如此的短暫。詩到這裏,黯然而收,透出一種不言而傷的情調,詩人對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與惋惜。

詩人身處東漢末年,當時各個勢力割據,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詩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層文士的極端苦悶又不甘沉淪的情緒,詩中那個陰冷悽清的環境正是東漢社會黑暗的一個側面寫照。

全詩採用“比興”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態度,並用敘事體第一人稱的口氣,以形象的語言把詠物與身世之慨結合的天衣無縫,表現的感情有時哀怨動人,生動形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