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武將不如曹魏和蜀漢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3.74K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三國時期,曹魏和蜀漢的武將爲什麼比東吳厲害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冷兵器時代,南方人體格存在天然劣勢。歷代中國歷史中,北方人向來有着高大威猛、粗獷豪放的標籤,南方人則素來以精悍精明、靈活敏捷爲世人所普遍認同,甚至直到現代,我們經常會聽到像東北大漢、山東大漢、西北大漢、蒙古大漢等極具地域特色的稱謂,而對於南方人,則很少有類似的稱謂。在三國那個典型的冷兵器時代,戰場廝殺,更重要的是力量、是身高、是速度,這正是以北方人爲主體的曹魏一方的優勢所在。而以南方人爲主體的東吳一方,其所擅長的靈活敏捷,在冷兵器時代並沒有多少發揮空間,因此,其在武將單挑時會落於下風,也就不足爲奇了,直到近代,槍械等高技術含量的武器普及以後,南方人的特長才有了用武之地。

東吳武將不如曹魏和蜀漢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

第二,東吳在戰馬方面先天不足。戰馬對一個優秀武將的意義,可以參考赤兔馬,呂布有赤兔馬後成了三國第一人,關羽有赤兔馬後成了一代武聖。在三國時期,最核心、最優質的戰馬產地非西涼地區莫屬,正因如此,西涼鐵騎在當時一直是特種部隊一般的存在,無怪乎,每每曹操南下作戰,一旦聽到關於“西涼馬騰”的流言,他都是寧可信其有,後來曹操拿下了西涼地區,魏國將領自然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優質戰馬加持了。蜀漢所處的四川盆地,也盛產戰馬,雖然其戰馬整體質量不如西涼地區,但也總有一兩匹優質的。東吳在這方面就天生不足,只能靠買、搶等手段來獲取少量戰馬,當然,東吳主要靠水軍,但是,武將單挑,畢竟要靠馬,總不能一人一條小船開展廝殺吧。

東吳武將不如曹魏和蜀漢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 第2張

第三,東吳的文化,偏文而抑武。一方水土一方人,與北方的大漠文化、長城文化這類尚武的文化不同,南方滋養的文化則以文雅、柔美、細膩爲主,東吳紮根於典型的南方地區,自然也概莫能外。最典型的是,東吳四代大都督中,周瑜、魯肅、陸遜均是以文爲主的儒將,至於呂蒙的經歷,就更有代表性,他起初目不識丁,被人戲稱爲“吳下阿蒙”,因此向來不被賞識,後來呂蒙發憤圖強,文化氣質上來了,成了文武兼備的人才,才做上了東吳大都督寶座。在這種典型的南方文化薰陶下,一個純粹的武將,是很難融進東吳高級將領圈子的,正因如此,像許褚、典韋、張飛、趙雲這樣的純武將,能在曹魏和蜀漢獲得立足之地,若是在東吳,恐怕早就被邊緣化了。

東吳武將不如曹魏和蜀漢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 第3張

第四,東吳的人口基數,加劇了其一流武將的稀缺。從在冊人口數量來看,三國時期,曹魏人口達到了400餘萬,東吳人口只有200餘萬,學過概率論的人都知道分母的重要性,因此,東吳的武將總體質量不如曹魏,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蜀漢一方,雖然只有100餘萬人口,但仍然一流武將衆多,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蜀漢能征善戰的武將大都不是本土才俊,而是外來人口,比如五虎上將、魏延、姜維都不是蜀中才俊,外來人口的強悍,短期內掩蓋了蜀漢人口數量少的劣勢,但長期來看,隨着五虎上將等人依次凋零,蜀漢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的困境,這其實跟東吳的問題的相通的:總人口少,那麼大概率的,一流武將就少。

結語:體格、戰馬、文化、人口,這四點,就是東吳武將不如曹魏和蜀漢的深層次原因,但凡事有得必有失,正因爲武力值不足,東吳才更加註重謀略這一比武力厲害百倍的東西,並締造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這纔是更值得我們深思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