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嗎?他曾說過大逆不道的話

本文已影響1.64W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古代傑出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聖杜甫這首《蜀相》我們都很熟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的忠臣形象躍然紙上。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雖然軍政大權在握,但他仍恪守君臣之禮,一心忠心輔佐幼主劉禪,從無二心。但是如果說諸葛亮曾經跟別人說過“不臣之心”的話你會信嗎?讓我們一起了解下。

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嗎?他曾說過大逆不道的話

《三國志·李嚴傳》記錄:(李嚴)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亮答書曰:“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翻譯過來就是:(李嚴)勸諸葛亮應當接受九錫的賞賜,進爵稱王。諸葛亮回信說:“我與你相識許久了,可惜還沒能互相瞭解!足下剛剛纔教誨我要光大本國,告誡我處事不要拘泥的道理,因此也不能沉默以對。我本來是一個東方沒有學問的讀書人,得到先帝不拘一格的提拔,達到了臣子中最高的地位,俸祿,賞賜多不勝數,現在討伐篡賊還未收到應有的效果,先帝知遇之恩還沒有報答,卻要我效法當年齊國的田氏,晉國的韓、趙、魏三卿,利用國家的恩寵而謀取壯大自己的利益,那不合義理。若能消滅曹魏、斬殺曹睿,讓皇帝陛下能夠還居故都,然後與諸位同僚一起升遷,到時候就算是十命的賞賜也可能接受,何況是九命呢?”

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嗎?他曾說過大逆不道的話 第2張

這裏介紹一下“九錫”,九錫其實應該叫做九賜。九錫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給予大臣規格最高的一種賞賜,它主要包括車馬、衣服、虎賁、樂器、納陛、朱戶、弓矢、鋏鉞、櫃鬯九類物品,這九種物品的象徵意義遠高於實用意義。古代天子經常會用帶有禮儀性的賞賜來表彰有功勞的臣子,而賞賜又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九”這個數字在中國具有最高的含義,所以九錫也就是皇帝對臣子最高的榮譽賞賜。到了西漢末年的王莽,他創造性地改造了九錫的意義,自此以後九錫的規格開始定型。而王莽身加九錫之後最終代漢而自立,被後世稱爲篡權奸臣,九錫從這個時候變成了謀權篡位的象徵。

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嗎?他曾說過大逆不道的話 第3張

再說回來李嚴和諸葛亮,其實他們二人關係並不好,李嚴“勸進”諸葛亮非但不是真心,反而是居心叵測。劉備白帝城病逝前,李嚴與諸葛亮都是託孤忠臣。後來諸葛亮做了一個人事安排:“以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將李嚴調到蜀漢東部邊境的永安地區,使其遠離政治中心。蜀漢軍政大權盡歸諸葛亮一人掌控,李嚴成了一個局外人。但不甘心被諸葛亮大權獨攬的李嚴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寫信勸諸葛亮進爵稱王。這一招看似阿諛奉承,討好諸葛亮,實際上心狠手辣。一旦諸葛丞相接受李嚴的這個主意,就等同於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丞相,因爲曹操也加了九錫。

聰明的諸葛亮自然不會上李嚴的當,但他回信中並未直接駁斥李嚴,而是巧妙地拋出了進爵稱王前提是消滅曹魏、斬殺曹睿,讓皇帝陛下能夠還居故都,誰忠誰奸不言而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