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後,大清爲何要挖洪秀全的祖墳?

本文已影響3.09K人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洪秀全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洪秀全原爲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民,之後遷居到官祿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國運動農民起義領導者,創建了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爲都城,更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故,太平天國在他死了沒多久衰亡。但是太平天國滅亡後,大清爲何要挖他們家祖墳?

據一位對太平天國並無成見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商寧波市使領館富禮賜在其所着的《天京遊記》中記述:“天王有皇冠,以足金做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頸鍊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皇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正殿臨朝,亦乘金車,名叫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洪家祖上僅僅運動,爲什麼洪秀全會榮華富貴煊赫到此呢?這跟洪家墳墓開店選址是否關聯?洪秀全的覆亡是不是與墳墓被挖有關係?

太平天國滅亡後,大清爲何要挖洪秀全的祖墳?

洪秀全的墳墓坐落於廣東花縣之北的芙蓉嶂山頂,芙蓉嶂坐落於芙蓉鎮之北,海拔高度360米,處在縣北山川當中,高山重合,狀若玉蘭。又因綿亙於某縣中間平原區之背,一字排開,宛如屏帷,故名芙蓉嶂。山之南,有“清水穭”,別名“香山飛瀑”,其狀好似白練自50米高處瀉下,濺石飛花,竭盡入潭,其聲咕隆。曾有文人雅士詠之爲“懸崖峭壁中懸一段雲,青山綠水橫爲雲龍分。勢傾河漢難窺測,聲雜天雷駭聽聞。當暑向人寒瑟瑟,騰空觸石雨紛紛……”

芙蓉嶂雖爲風水地,但一直以來,外省人非常少了解。之後被一位風水師賴布衣發現,芙蓉嶂才慢慢名聲遠播。賴布衣是江西省定南鳳崗村長,約1276年宋代末期,出生於風水學名仕豪庭,本名賴文俊,步衣是他的字號。他少年時,就獲得爸爸賴澄山的真傳,18歲就行走江湖,以風水相術謀生。他在粵西山川中發覺“龍脈”南伸,氣勢雄偉,十分高興,一心要追蹤“龍脈”。

他順着“龍脈”出河源,過武漢,下英德市,越清遠市,入花山東北部山區地帶,趕到芙蓉嶂。他見氣勢不凡,覺得此乃龍脈之“結穴”。臨走時口占偈語一首:“頭上芙蓉嶂,腳踩土地資源壇,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窟穴’的含義),鰲魚把水部位,獅、象守石牌樓。誰人葬地中,子子孫孫侯王侯。”

太平天國滅亡後,大清爲何要挖洪秀全的祖墳? 第2張

原先這山南邊的山腳下,有三個小山岡凸起,垂直居中的土地資源壇較大 ;左、右兩側的各自全民是覆船崗、鶯蜂竇。正南邊約一公里的距離,又恰好與三座山岡相對。在其中間一座名鰲魚崗(後代訛傳爲鯽魚崗),左、右兩側距離各五百米處,有全名是“獅”、“象”兩山,均以形近而出名……賴布衣在芙蓉嶂住了幾日後,便道別羣衆離去。

聽聞他又追蹤“龍脈”,之後來過東海、佛山順德、廣州番禺、深圳寶安,直至九龍又住下一段時間,隨後租一小帆船去海南,此後銷聲匿跡、不知所蹤,僅有他留有的詩在花縣一直廣爲流傳。

清代嘉慶年間,廣東梅縣石坑鎮有洪族一支全家人遷來花縣福源水村居住,不上2年,洪老大爺去世,初葬於福源水村周邊。洪老大爺的二兒子洪英倫風格稍懂風水相術,他獲知芙蓉嶂的風水學之後,因此便依照詩裏所說,到芙蓉嶂察看,見果真爲風水地。因此選中部位,把爸爸屍骸遷葬到此,復建了墓葬。

墓整體形象一座太師椅,用青石磚砌結,正中間有大理石造的墓牌,碑落款刻“嘉慶二十年秋穀旦黃道吉日重新修”,正中間是“清顯祖考諱公三洪公成年人墓”,署名是“祀男英繹、英倫風格、英緘、英緯,孫會玄同立。”

太平天國滅亡後,大清爲何要挖洪秀全的祖墳? 第3張

賴布衣的推測是不是真能變成實際呢?1851年,洪公三的第六代傳承洪秀全在廣西省啓動了駭人聽聞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風靡一個半我國,定都在天京,變成太平天國的天王,應了賴布衣“六百年後必有霸者出”的推測。但他只當了十三年天王,太平天國就失敗了,完成不上賴布衣:“世世代代出公侯”的推測。有些人說,這是由於清王朝派人挖了洪秀全墳墓的原因。它是如何一回事呢?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後,一路銳不可當,這造成了咸豐帝的巨大焦慮,他一方面下罪己詔,穩定人心;另一方面卻又一聲令下:查清逆賊洪秀全、馮雲山、韋正祖,先經過廣東省花縣、廣西桂平挖掘……密飭各該州、縣明查暗訪,務得該首逆及逆諸三代的確墓葬,悉加掘毀,並其坐山後,概行鑿斷,以消逆焰而懲大憝。

花縣縣官牟崇齡接到上諭後,即領命急將洪秀全之墳墓掘毀。洪秀全的墳墓儘管被毀了,可是,也許是芙蓉嶂堆積的王者之氣太強吧!洪秀全還是當上十幾年的“天王”,直至病亡。而清王朝發掘洪秀全墳墓好像也具有了一部分功效,賴布衣“子子孫孫侯王侯”的推測並沒有完成,愛新覺羅氏的清朝依然苟且偷生了幾十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