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權與張昭之間有何故事?

本文已影響1.06W人 

孫權是三國時期孫吳的開國皇帝,東吳的建立者。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228年,割據遼東的軍閥公孫淵上臺,魏明帝不聽劉曄的勸告,拜其爲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可公孫淵反覆無常,掌權後沒多久,就與東吳暗通有無,派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向東吳稱臣。

公元233年,孫權擬派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率兵萬人,攜金銀珠寶及九錫之禮,漂洋過海,遠赴遼東,加封公孫淵爲燕王。

當時,東吳舉朝大臣均說公孫淵不可靠,對其恩寵不可太過,派百八十人護送來使足矣。

但是孫權聽不進去,見此狀,老臣張昭站出來說:“公孫淵叛魏後因害怕討伐才與我來往的,向我稱臣並非出自本心,他若變卦了,轉而向魏表忠心,我們的使節回不來,豈不讓天下恥笑嗎? ”

孫權反覆辯駁,張昭愈加懇切。孫權忍不住按着刀柄,惱怒地說:“吳國士大夫,入宮則拜我,出宮則拜您,我對您的禮敬也算到家了,而您卻在衆臣面前數次同我作對,我擔心在氣頭上,作出“失計”的事來。”

張昭當然明白,孫權這裏所說的“失計”,無非是情緒失控殺人。

他凝視着孫權說:“臣雖知所言不被採納,但每次仍要竭盡愚忠,實在是因爲太后臨崩 時,把老臣叫到牀前懇切託付,其遺詔顧命,言猶在耳。”

張昭說着,涕泗橫流,而孫權擲刀於地,與張昭相對而泣

三國時期孫權與張昭之間有何故事?

事後,孫權一意孤行,最終仍派張彌等一干人衆遠赴遼東。張昭見孫權不聽自己勸告,十分生氣,稱病不再上朝。

孫權也很來氣,讓人用泥土從外面封堵了張家的大門。這意思是說,你不是不願出來嗎?那你就別出來啦。

張昭也不甘示弱,讓人從裏邊用泥土將大門封堵了起來,意思是,我說不出來就不出來,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時隔不久,公孫淵果然殺了東吳派去的使節,將張彌等人的頭顱獻給魏廷,兵馬和資財照單全收。

孫權大怒,意欲親自率兵討伐公孫淵,經尚書僕射薛綜等人極力諫阻,這才中止計劃。

孫權情知自己失策,而張昭的預料是正確的,就數次派人向張昭致歉撫慰,可張昭就是不爲所動。

孫權無奈,只好出宮來到張家門前,大聲呼喊他,張昭則以病重爲由予以辭絕。

孫權讓人在張家門前點起火來,藉此嚇唬他,張昭把門關得更緊了。孫權讓人把火滅了,在門前駐足良久,張昭這纔在兒子們的攙扶下出來。

孫權載張昭回宮,深切責備自己,張昭不得已又參加到朝會中。

孫權和張昭,一個是坐領江東的明君,一個是遺詔顧命的老臣,兩人鬧起彆扭來,比小孩子還任性。

據史書記載, 在張昭同孫權的交集中,類似的對臺戲還曾經上演過多次。

這樣的史料,看起來有點好笑,但卻把人物的真性情表露無疑,顯得鮮活而又生動。

張昭雖然剛直倔強,但卻忠誠可嘉,骨氣可敬,享年81歲而善終。

孫權雖然少年主政,但能知錯就改,敬重老臣,被柏楊譽爲最有人情味的帝王之一當然,這個人情味只會給予那些不會威脅到孫權皇位的人。

說來也是,換做別人,張昭說不定早就成了刀下之鬼。

三國時期孫權與張昭之間有何故事? 第2張

可貴的是,不論孫權聽與不聽,張昭都能以臣節爲本把對臺戲唱到底。不論張昭惱與不惱,孫權也能以大局爲重奉陪到底。

過去,我國的鄉鎮民衆,逢年過節都要看戲,爲了演出精彩,往往會同時邀請兩個戲班子,相互“打對臺”。

這個戲班唱得好,觀衆就會往這邊戲臺涌,那個戲班唱得好,觀衆就會往那邊戲臺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拼中好戲連臺。

看起來,這只是一種活躍節日氣氛的形式,但對戲班子卻大有好處。

這樣一來,兩個戲班子的演員互不相讓,演藝水平就能得到超常發揮。叫座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冷場的,奮發努力,急起直追。

藝術的提升需要對臺戲,各項事業的發展同樣需要對臺戲。

對臺戲可以讓施政者思路更加清醒,決策更加審慎,不至於因思想僵化不作爲,或因頭腦發熱而亂作爲,張昭和孫權的對臺戲就是如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