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范仲淹的“供給側改革”:着重開拓新興產業

本文已影響1.44W人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促進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原話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滿了先賢智慧——早在北宋期間,范仲淹即成功地探索過“供給側改革”。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六十多歲的范仲淹赴任杭州。杭州雖有“人間天堂”之譽,這時卻遭遇了罕見的旱災,大饑荒令經濟崩潰,吳中地區赤地千里,禾苗乾枯,人畜渴死,陳屍於道。

范仲淹知杭州,管轄範圍爲浙西,包括吳中地區。吳中災情嚴重,范仲淹打開政府糧倉,動員富戶商賈捐獻,積極賑濟災民。在治標的同時,范仲淹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力求治本。

名臣范仲淹的“供給側改革”:着重開拓新興產業

范仲淹首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會議,要求他們告諭他們大興建土木,開工建設新的寺院,讓閒散資金成爲有效資本。寺院的建設,拉動了災民就業,也帶動了相關產業。

范仲淹接着開闢新興產業。吳中百姓有比賽舟船的傳統,災荒之際無人問津。范仲淹鼓勵民間舉辦賽事,自己帶頭宴飲西湖。從春到夏,在范仲淹的激勵下,地方旅遊業得到振興,商業、服務業也開始復甦。市場的繁榮,讓地方百姓直接受益。

范仲淹特別注重發展生產,爲市場提供有效供給。范仲淹嚴查商人哄擡物價的行爲,防止價格連鎖反應,對地區經濟恢復造成負面影響。范仲淹上任青州時,還對糧食生產推出政府“保護價”措施,官府用高出當地糧價一倍的價格,購買百姓生產的糧食,有力地促進農業生產。

范仲淹刺激經濟的做法,一度受到有關官員的非議,他們指責范仲淹不體卹荒政,嬉戲遊樂而無節制,寺廟、官府、私家大興土木,傷耗民間財力,奏請皇上將其罷黜。但事實上,范仲淹雖天天遊宴、吟詩,但他治下的地區,經濟復甦,百姓安居樂業,這纔是真正的憂國憂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