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朱元璋 :爲防止外戚干政啓此制度殘忍至極。

本文已影響2.42W人 

說起明太祖朱元璋,除了他的大明江山社稷,後宮佳麗也是數不勝數,身邊不少美女陪伴。但是大家在影視劇中一定都能多少了解到後宮的複雜,人心惶惶,所以爲了防止後宮之亂,朱元璋也設下了一種狠心的制度,是一種光是聽一聽就會覺得殘忍至極的制度。

但可惜他打錯了如意算盤,他是阻止後宮妃子禍亂宮闈,但卻沒有想到宦官專政,明朝是宦官專治最嚴重的時代。今天說說殉葬這個殘忍制度:

揭祕朱元璋  :爲防止外戚干政啓此制度殘忍至極。

網絡配圖

殉葬又稱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活人陪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龍山文化時期(約五千年以前)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

用活人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殘忍野蠻的制度,秦漢以後有所收斂,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漢以後就很少有人殉葬了。根據有關野史記載,到明代,人殉之風死灰復燃,朱元璋首開惡例。朱元璋死後曾有妃嬪殉葬,葬在哪裏卻是未解之謎。殉葬人數也因爲野史種類繁多,爭論不斷。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死,以7名妃嬪殉葬。

劉維才告訴記者,明代的殉葬制比秦漢以前的殉葬多了一層欺騙色彩。對於被殉葬的妃嬪宮女,朝廷從精神物質上給予褒獎。明孝陵的殉葬妃嬪,都得到了在孝陵殿內設置的一個“龕”,供後人祭祀。殉葬在其它國家的古代也有存在。

明太祖死後,共陪葬及殉葬40個嬪妃,除了兩個死在太祖之前,最後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餘38人都是殉葬而死。給成祖殉葬的嬪妃人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明會典》的16人,一種是朝鮮的《李朝實錄》的三十餘人。

揭祕朱元璋  :爲防止外戚干政啓此制度殘忍至極。 第2張

網絡配圖

仁宗死後有五個妃子殉葬,分別爲:貴妃郭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和充妃黃氏。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種說法認爲殉葬人數是七個;不過從《明史·后妃傳一》最後的加諡名單來看,又可能是十人。

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縊、絕食,具體過程鮮見於正史。不過朝鮮《李朝實錄》中詳細記載了給成祖殉葬的嬪妃集體從殉過程。被挑選出來殉葬的宮女嬪妃共三十餘人。集體“自殺”那天,是明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戊午。先讓她們在殿外用餐,吃完後帶到殿內,彼時“哭聲震殿閣”。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下令,在他死後要所有他所寵幸過的女人爲他陪葬。一位帝王死去要無數後宮殉葬,簡直是殘忍至極。並且在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後,根據他這個遺囑,後宮的妃子們全被列入了殉葬名單。命令一下達,朝廷上下哭天喊地的聲音不絕於耳。

揭祕朱元璋  :爲防止外戚干政啓此制度殘忍至極。 第3張

網絡配圖

至於景帝,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五個皇帝加起來,殉葬嬪妃總數在一百人左右。這些殉葬的嬪妃,多數沒有子女或者地位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說中,只有一人生前爲妃,其餘的生前不過是宮女罷了。不過也有例外。給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經是貴妃,並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標準”。所以《野獲編補遺》中感嘆說:“貴妃……例不當殉,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這種“自願”的現象還真是絕無僅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