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是如何整頓蜀漢的經濟的?

本文已影響2.25W人 

蜀漢,即季漢,三國之一,爲漢皇室後裔劉備所建立,國號爲“漢”。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蜀漢只有一州之地,疆域面積、人口數量均不及吳、魏。但蜀能與吳、魏抗衡,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是與諸葛亮的治理分不開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從政治、經濟、軍事各個角度來分析諸葛亮治蜀的措施和成效。

農業爲本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如何整頓蜀漢的經濟的?

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封建社會,歷來都奉行農業爲本的思想,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在生產力低下、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吃飽飯纔是第一位的,所以諸葛亮治蜀也是把農業放在第一位的。具體有以下措施:

一、休養生息

諸葛亮執政期間,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採取“務農殖穀”的措施,促進了蜀漢地區生產的恢復和經濟繁榮。他兩次在蜀漢內採取“閉關息民”、“休士勸農”的措施,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第一次在公元224年(蜀漢建興二年)。當時,劉備爲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領兵伐吳,遭到慘敗,國力大傷。因此,諸葛亮宣佈“務農殖穀,閉關息民”一年。他在給蜀中士人杜微的信中談及這一措施的目的時說:“今因(丕多務,且以閉境勤農,育養民物,並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可使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第二次在公元232年(建興十年),諸葛亮領軍第四次伐魏後,由於連年征戰,士卒疲憊,財力、物力消耗很大,必須作休整。所以他“休士勸農於黃沙”,獎勸農耕,積蓄量。這一次“息民休士三年而後用之”,把“閉境勤農”、“休士勸農”列爲重要國策。

二、興修水利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農業的命脈,諸葛亮對它的維護特別注重。漢代只有郡太守的屬官都水掾,在管理全郡水利的同時兼管此堰,而諸葛亮在都江堰設“堰官”,創專職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例。就是在北伐兵源最緊張的時候,他也留下一支一干二百人的隊伍專門負責維護都江堰(制度性設計最能保持長遠)。

在漢中,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沿用至今。

三、軍隊屯田

諸葛亮在長年征戰中,實行以農養戰,耕戰結合的措施,不忘發展生產。南征時,曾令士卒種蔓,“以濟軍食”。北伐途中,他也令士卒開荒種菜。據《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三引《益州記》說:“綿竹武都山上出白蓴菜,甚美,武侯所種。”

“分兵屯田”,是諸葛亮發展生產,解決軍糧的重要措施。蜀軍多次伐魏,都是以漢中爲基地。諸葛亮駐漢中,多次利用戰爭間隙,抽調士卒屯田,墾荒務農、發展生產。第一次北伐時,他令趙雲在赤崖屯田。第四次北伐後,諸葛亮在黃沙“休士勸農”。

據《水經注·沔水篇》載,沔水支流“五丈溪,水側有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顯然,黃沙電是諸葛亮大規模實行軍屯留下的遺蹟。後來,他與司馬懿對陣於渭水之濱,再次大規模地進行軍屯。諸葛亮還設置督農官,加強對屯田地區農業生產的管理。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如何整頓蜀漢的經濟的? 第2張

鹽鐵專營

四川鹽鐵蘊藏量豐富,冶鐵煮鹽業在兩漢時就較發達。東漢時“罷鹽鐵之禁,縱民煮鑄”,鹽鐵經營權落到了豪強和商賈手中。豪強商賈憑藉經濟上的勢力,“侯服玉食”,奢侈縱慾,鹽業的發展因此受到影響。漢末戰亂,也給手工業生造成了破壞,也影響了國家稅收。

諸葛亮恢復了鹽鐵官營,設司金中郎將一職主管全境的冶鐵鑄器,國家採取有力的措施加強管理,蜀國的煮鹽冶鐵業迅速地恢復和發展起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大大增加。史稱蜀漢政府“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神國用”。曾經擔任司金中郎將的張商和司鹽校尉的王連,都因管理鹽鐵業有成績而位至將軍,先後被提升爲丞相府長史。

對煮鹽冶鐵業的生產,諸葛亮還親自過問。據晉人張華的《博物志》卷二載:“臨邛火井一所……諸葛丞相往視之,後火轉盛熱,盆蓋井上,煮鹽得鹽。”劉敬叔《異宛》一書也說,臨邛火井經“諸葛亮一瞰而更盛”。這些記載,反映了諸葛亮對利用天然氣煮鹽的重視

諸葛亮還倡導先進的冶煉技術,曾多次下教令,要求在製作刀斧時反覆鍛打,提高冶煉水平,使生產出的兵器農具經久耐用。丞相府的屬官蒲冶煉淬火的本領相當高超。諸葛亮特別賞識他,令造鋼刀三千把“以竹筒密納鐵珠滿中,舉刀斷之,應手虛落,若薙水芻,稱絕當世,因神刀”。

蜀錦添花

蜀錦是四川的特產,歷史悠久。蜀人善織,漢代有“女工之業衣天下”之說。不過,,蜀錦的興盛卻始於蜀漢時。而蜀漢時期蜀錦業的繁榮,則又歸功於諸葛亮。蜀國在創建前後的一段時間裏,戰事不息,需要大量資財作爲軍用。

諸葛亮曾說:“今民貧國虛,快敵之資,惟仰錦耳。”銷售蜀錦的收益,作爲決敵勝的財政來源,蜀錦生產的發展與北伐曹魏的大業如此密切相關。因此,諸葛亮高度重視蜀錦業的生產他把織錦工匠集中在一個地方,築城駐兵守護,並於城內設置“錦官”,派出政府官員專職管理蜀錦織造,後世稱“錦官城”。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如何整頓蜀漢的經濟的? 第3張

諸葛亮還身體力行,在自己的莊園裏種桑樹八百株,帶動百姓植桑養蠶,爲蜀錦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諸葛亮一系列措施的促進下,蜀國出現了“圓之裏,技巧之家,百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的織錦、錦盛況。

所以三國時“魏則市於蜀,而吳亦資西蜀,至是始乃有之。”“獨稱妙”的蜀錦,不受割據政權的阻礙,行銷中原和江南,在蜀漢政府與魏、吳的貿易往來之中。蜀亡時,國庫中尚有“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除供應全國所需,尚庫存如此多,其產量之大,足以說明蜀漢時期織錦業的發達。

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地出現了“田疇闢、倉裹器械利、蓄積饒”的繁榮的景象。諸葛亮自公元223年接受託孤,至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主政蜀國12年的時間裏,雖然歷次北伐,但卻沒有出現天怒人怨的局面,說明蜀地的老百姓日子過得不錯,西南地區至今有很多懷念諸葛亮的傳說……

諸葛亮躬耕隴畝時,曾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和樂毅兩人其實屬性不同,管仲是齊國賢相,樂毅是燕國名將,也就是說諸葛亮自認爲是能夠出將入相的人物。治國理政、帶兵作戰,從諸葛亮治蜀和數次北伐曹魏來看,他確實做到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