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滅亡於諸葛亮錯殺三名大將有關?

本文已影響2.41W人 

蜀漢,即季漢,三國之一,爲漢皇室後裔劉備所建立,國號爲“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沒有一個人全是優點,也沒有人全是缺點。對於諸葛亮和劉備來說,就是這樣的例子。說到聰明,劉備自然不如諸葛亮,作爲中國古代歷史上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不僅在治國上出類拔萃,堪稱千古名相,在軍事指揮上,諸葛亮是難得的人才。但是,在看人和識人上,諸葛亮並不一定比劉備強。

最爲典型的例子,就是馬謖這個人。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斷定馬謖言過其實,不能重用,結果諸葛亮不聽勸告,所以迎來了街亭之戰的失敗,導致其第一次北伐中原前功盡棄。此外,就諸葛亮來說,不僅看錯了馬謖,還看錯了兩個人,也即這三個人,成爲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因爲出其不意,也即曹魏沒有充分的準備,所以諸葛亮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只要馬謖可以守住街亭,那麼,諸葛亮完全可以趁機攻佔隴右地區,從而以雍涼地區作爲基礎,以此俯衝曹魏的關中地區。而這,顯然是一次扭轉蜀漢和曹魏之間實力差距的重要機會。但是,這一切全都被馬謖給毀了。

所以,等到街亭之戰後,諸葛亮才後悔沒有聽從劉備之言。當然,這本質上還是因爲諸葛亮看錯了馬謖,後者本來只是個參謀類的人才,偏要他去鎮守城池,抵擋曹魏名將張郃,顯然是用錯了地方。除了看錯馬謖之外,諸葛亮還看錯了胡濟和董厥這兩位蜀漢大臣。在蜀漢後期,這兩個人也對蜀漢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

三國時期蜀漢滅亡於諸葛亮錯殺三名大將有關?

一方面,提到胡濟這個人,很多人可能是比較陌生。但是,胡濟的官職,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的,在蜀漢歷史上,胡濟是最後一任漢中都督。胡濟曾任蜀漢丞相諸葛亮手下主簿,數有良諫。後歷任昭武中郎將,前將軍。在諸葛亮看來,胡濟能力不俗,堪比自己的好友徐庶等人。正是在諸葛亮的器重和培養下,胡濟成爲蜀漢後期的一員大將。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春,蜀漢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與時任鎮西大將軍的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但胡濟並沒有領軍赴約,使得姜維最終在段谷被魏將鄧艾大敗。在段谷之戰中,蜀軍交戰不利,士卒潰散,死傷甚衆。姜維敗歸,自請貶爲後將軍。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段谷之戰可謂蜀漢後期的重大失利。

就段谷之戰的影響來說,不僅削弱了姜維在蜀漢的地位,打擊了蜀漢將士北伐曹魏的信心,更助長了蜀漢內部投降派的氣焰,在此基礎上,等到鄧艾兵臨成都時,譙周等人力勸後主劉禪投降,最終蜀漢滅亡。而就段谷之戰來說,只要胡濟按照約定的時間到達,不僅姜維不會失敗,還可能重創鄧艾,以此推遲蜀漢滅亡的時間。

另一方面,就董厥這位大臣,則是在朝廷內部沒有起到作用。董厥先後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在董厥擔任丞相府令史時,諸葛亮就經常誇讚董厥,這相當於是在爲董厥造勢,爲其之後的平步青雲奠定良好的基礎。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董厥在此後逐漸被提拔爲尚書僕射。就尚書僕射一直,參與朝廷大事的決策,相當於副丞相之類的職務。

三國時期蜀漢滅亡於諸葛亮錯殺三名大將有關? 第2張

最後,景耀二年(259年),尚書令陳祗去世,南鄉侯董厥代替陳祗擔任尚書令。就尚書令一職,則可以媲美丞相了。景耀四年(261年),董厥遷任輔國大將軍,這更加提高了董厥在蜀漢朝廷的地位。但是,欲戴王冠,必受其重,作爲蜀漢金字塔頂端的大臣,董厥深受後主劉禪的信任,卻沒能糾正劉禪的錯誤,阻止黃皓的行爲。衆所周知,黃皓在蜀漢後期的危害,不用詳細說明了,比如姜維提出加強漢中地區防禦的建議,就被黃皓的讒言給攔下來了,這是鍾會大軍可以輕鬆突破漢中防線的原因之一。

就董厥來說,位高權重,沒能制止黃皓已經是不夠稱職了,結果還要建議後主劉禪剝奪姜維的兵權,這顯然加劇了蜀漢文臣武將的內耗問題,從而讓曹魏坐收漁利。綜上,馬謖、胡濟、董厥三人,都曾是諸葛亮看重的人才,最後的結果卻表明,在斷送蜀漢河山上,這三個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