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本文已影響2.59W人 

還不瞭解:李世民不殺李淵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當初爲了自保才發動玄武門之變,面對自己兄弟都能下手,李世民爲什麼沒有殺自己的父親?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之所以沒有弒父,一方面是因爲他確實不太敢,怕落下天大的罵名。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李世民當時已經徹底掌控了局面,完全沒必要弒父。

歷史上真實的玄武門事變當中,李世民扮演的角色,固然不算光彩。但實際上,李世民當時發動這場政變,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被逼無奈。李世民從來都不是那種殺人狂魔,就連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其實也都是被逼無奈罷了。

這事其實還得從頭說起。

隋朝末年,身爲大貴族的李淵,自太原起兵,一路直取長安。攻克長安之後,李淵先是擁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爲帝,自任爲大丞相。就在李淵攻佔長安幾個月之後,遠在江都的楊廣,被麾下的禁軍發動叛亂勒死。楊廣死後,李淵也懶得再裝什麼好人,直接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唐代自此開國。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唐代開國之後,李淵封長子李建成爲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爲秦王。

不過,唐代雖然開國了,但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擺在李淵面前:此時的唐代,還僅僅只佔有關中的一隅之地,距離真正一統天下,還有很遠的道路。所以接下來,李家的任務,就是儘快掃平羣雄,一統天下。

但是,由誰去一統天下,這又是另外一個大問題了。

李淵自己本就是靠篡權造反,建立的唐代,對於手下的將軍,自然要時刻提防。而且,李淵已經稱帝,也不符合領兵外出征戰。長子李建成是太子,也不符合外出拼殺。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由李家宗室成員來領兵。

唐代建立最初的幾年裏,李淵任用李家宗室,近乎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只要你是李家的男丁,稍微懂打仗的事情,你就能領兵。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淵的次子李世民,脫穎而出了。

李世民是真的很能打。在唐代開國之後,李世民率兵南征北戰,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戰無不勝。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這些原本赫赫有名的梟雄,都敗在了李世民手下。在這個過程當中,李世民的權勢也越來越大,身邊的利益集團實力也越來越雄厚。

在此期間,李淵不是沒想過要制衡李世民,李淵同樣不想讓李世民一家獨大。奈何李家其他的宗室成員,實在是不爭氣。除了一個李孝恭還算稍微能打之外,其他人連湊數的資格都沒有。就算是李孝恭,也完全沒資格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隨着一場場大戰的勝利,李世民的威望和權勢變得越來越高。尤其是打贏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後,李世民功勞已經達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爲了給李世民提升官身,李淵甚至還單獨創造出了一個名叫‘天策上將’的官銜,專門封給李世民。

等到唐代徹底一統天下之後,此時的李世民,權勢已經達到了一個極爲可怕的地步,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李建成雖是嫡長子,而且本人也十分卓越。但在唐代開國的過程中,戰功相對較少,聲望確實要遜色李世民許多。而從李世民的角度來說,半個唐代都是他打下來的,憑啥自己大哥只是出生得早一些,就能做太子,自己就只能做秦王呢?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第2張

於是,在唐代一統天下之後,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開始了圍繞儲君之位的鬥爭。

最開始的時候,雙方的鬥爭還只是處於檯面之下,互相使一點小手段。然而,到了武德七年的時候,因爲‘楊文幹事件’的發生,兩人的矛盾,被徹底擺到了桌面上。

武德七年夏天,李淵因爲長安實在太熱,所以跑到長安城外的仁智宮去避暑。在外出的同時,李淵讓太子李建成留守長安,同時讓李世民隨行,一起去仁智宮避暑。

李淵的這次避暑活動,其實也不單單是爲了避暑。因爲當時李淵已經看出,李世民和李建成鬥得十分厲害。而李淵又不想責罰任何一方,所以只能採取這種法子,暫時把這哥倆分開,希望能夠緩解一下他們的矛盾。

但事實證明,李淵有點想得太天真了。

到了仁智宮之後,沒過多久,李淵就收到了一個消息,說李建成要聯合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

慶州距離長安,並不算太遠,距離仁智宮更近。而楊文幹則是李建成的心腹,當年曾做過李建成的宿衛,後來被李建成扶上了慶州都督的位置。如果李建成真的聯合楊文乾造反的話,李淵真的可能會有很大的麻煩。

李淵當即勃然大怒,派人召李建成和楊文幹前來問話。如果這倆人不來的話,那謀反的事情估計也就坐實了。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有些詭異了。

在李淵下令之後,李建成來了,但楊文乾沒來。而且,在聽說李淵大怒之後,楊文幹竟然還真的起兵造反了!

這算怎麼回事啊?

既然楊文幹敢真正造反,李淵自然容不得他,緊急下令,讓李世民率兵去平定楊文幹,並許諾平叛之後,讓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自然高興,當即領兵前去征討楊文幹。然而還沒等李世民趕到,楊文幹就被麾下的士兵反叛幹掉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第3張

然而接下來,當李世民率兵返回,面見李淵的時候,李淵卻絕口不提之前換太子的說法。而且李淵後面的處理方法,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一方面,李淵讓李建成返回長安,繼續做他的太子,同時流放了太子府的屬官王珪、韋挺。另一方面,對李世民不獎不懲,但同時流放了秦王府的屬官杜淹。

這個處理方法,是不是讓人覺得很奇怪?

李世民明明什麼錯都沒犯,還幫着李淵鎮壓了叛亂,爲什麼反倒會被流放了屬官?

楊文幹事件,從表面上來看,確實就像上面所說的這樣。但實際上,歷史學家們根據當時的蛛絲馬跡,還原出來的真相,可能會讓人覺得截然不同。

歷史學家們還原出來的真相,是這樣的:楊文幹是李建成的心腹,二人之間一直來往甚密。李建成爲了加強自己下屬的力量,確實有不合法的地方,多給了楊文幹一些盔甲,同時楊文幹也幫李建成募集了一些親衛。而這些事情,恰恰可以被當做謀反的證據。

然後,這個證據被李世民發現了。

接下來,李世民做了一個局,讓楊文幹麾下的人來舉報。如此一來,李建成如果不來的話,謀反的罪名就坐實了。而李建成如果來的話,同樣沒辦法解釋盔甲和親衛的事情,同樣有謀反的嫌疑,所以就只能將問題全都推到楊文幹身上,棄車保帥。

如此一來,楊文幹也不傻,瞭解自己不管去不去見李淵,都是必死無疑。既然如此,爲啥不奮力一搏,直接造反呢?而楊文幹只要起兵,李建成造反的事情,同樣等於坐實了,一樣沒法做太子。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局。

很多歷史劇當中,經常有彈幕說如果穿越到這種電視劇裏,正常人一集都活不過去。但實際上,真正的歷史,往往比電視劇更加匪夷所思。

李世民做的這個局,堪稱完美。但他唯獨漏算了一點,那就是他爹李淵對李建成的支持力度。李淵也不傻,在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自然瞭解了李世民的這些算計。所以,李淵最終纔會做出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決定。

李淵這樣處理,其實也是想和稀泥,想將兩個兒子都保全下來。

但李淵忘了,在政治鬥爭當中,和稀泥往往並不好使。

有的只是你死我活。

楊文幹事件,讓李世民和李建成徹底撕破了臉。如果說,在此之前,雙方的鬥爭還只是隱於檯面之下,並沒有在臺面上傷了和氣。但在楊文幹事件之後,雙方就徹底撕破了臉,開始全面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秦王黨和太子黨,開始了全方面的戰鬥。這場鬥爭極爲激烈,幾乎席捲了整個唐代高層。絕大多數的唐代高級官員,都被迫站隊。在這樣的鬥爭當中,剛剛一統的唐代,竟是有了分裂的跡象。

然而在經過艱苦的鬥爭之後,到了武德九年,以李世民爲首的秦王府,卻開始全面落入了下風。尤其是在京城,更是被李建成一方全面壓制了。

身經百戰的李世民,全力鬥爭,爲什麼卻反倒會被李建成壓制?難道李建成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當然不是!

問題的關鍵,其實是在於李淵。

因爲李淵從來就沒想過換太子。李淵很清楚廢長立幼的弊端,更瞭解一旦廢掉了李建成,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後,李建成必死無疑。所以,在雙方進行鬥爭的時候,李淵作爲裁判,卻開始明顯地拉偏架,開始幫助李建成聯絡傳統的關隴世家,並且將京城的一部分兵權,都交給了李建成。

這就很麻煩了。

當時的李世民,面對老爹這種拉偏架的行爲,同樣無奈。李世民固然戰功顯貴,但他的基礎,卻是在軍中,而且多半是在底層。李世民如果振臂一呼,完全可以拉起一支大軍徹底反叛。但在朝堂鬥爭當中,當李淵明顯拉偏架的時候,李世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第4張

而面對李世民的進攻,李建成也沒有束手待斃,而是主動進攻。一方面,在朝堂上下廣植黨羽,增強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面,開始玩一些小手段,希望能夠從肉體上直接消滅李世民。比如,李建成曾經挑來最烈的馬,讓李世民試着騎乘,希望能夠摔死李世民。惋惜李世民騎術是真的不錯,最後安然無恙。

鬥爭到了這個地步,真的就只剩下你死我活的選擇了。

面對長安城內鬥爭的失勢,李世民也開始做第二手打算。李世民瞭解,在李淵拉偏架的情況下,自己的優勢,並不在朝堂鬥爭上,而是在沙場上。所以,李世民開始做最壞的打算,決定一旦朝堂鬥爭全面失敗,便直接前往洛陽,割地自封,然後率領大軍反攻長安。爲了完成這個計劃,李世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讓自己麾下的溫大雅,鎮守洛陽,同時還向洛陽派遣了不少心腹。

洛陽,本就是當年李世民打下來的。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戰功卓著的優勢,又凸顯了出來。當初整個北方,除關中地區之外,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一路上李世民安插了多少人手,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後來玄武門事變真的失敗的話,憑藉這些後手,李世民估計也能取勝。

不過,這些後手,到底還是沒用上。

因爲,就在雙方鬥爭最激烈的時候,李建成開始準備下死手了。

這其實也不能怪李建成,而是要怪李淵。因爲當時李淵見到兩個兒子鬥得太狠,所以李淵便生出了一個荒誕的想法,那就是將唐代直接一分爲二。將洛陽以東的地盤,都給李世民。而長安這邊,則交給李建成。

如果只是單純的錢財,這法子其實很管用。平均分配,一碗水端平,誰都別覺得不公平。但問題就在於,領土和家產是完全兩回事。李建成在瞭解這件事之後,嚇得臉都綠了。李建成很清楚李世民有多能打,萬一真的將李世民分到了洛陽,且不說自己能不能打得過,就算能打得過,到時候得付出多大的代價?

乾脆,直接兵變,幹掉李世民算了!

在李建成積極準備幹掉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自然也發現了李建成的意向。這下子,兩人僅剩的那點兄弟情分,也就徹底蕩然無存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第5張

你不仁,別怪我不義。既然你已經想要殺我了,那我乾脆提前下手!

於是,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進行玄武門事變!

在下定決心之後,李世民開始積極進行準備。最終,到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李世民終於開始行動了。

首先,六月初三深夜,李世民密奏李淵,說李建成和李淵的後宮有染,而且還想殺他。戴綠帽子這種事,任何一個男人都忍不了,就算是自己兒子也不行。所以李淵當即決定,明天一早,讓李建成入宮,自己親自審問李建成。

與此同時,李建成因爲在宮內耳目衆多,早已得知了此事。李建成當即決定,集結兵馬,一旦發現事有不對,直接發動政變。然而此時的李建成,卻誤判了一點,那就是宮城禁軍的站隊。李建成一直認爲,禁軍是自己的人,殊不知李世民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了滲透,將禁軍拉到了他那邊。

正是因爲這個誤判,李建成確定,明天一早,先入宮看看情況再說。

就是這個決定,徹底葬送了李建成。

第二天一早,當李建成率領親隨,經玄武門準備進入宮城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不對頭。但此事卻是爲時已晚,早已在此埋伏多時的李世民,忽然暴起,率領親隨襲殺李建成。最終,李建成被殺。而在李建成被殺之後,聞訊趕來的太子府衛隊,見到了李建成的人頭之後,也頓時做鳥獸散。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第6張

就這樣,李世民取得了玄武門事變的勝利。

不過,雖然在玄武門成功斬殺了李建成,但接下來的事情,還是很麻煩。畢竟,李淵那邊,還是很不好解釋。李世民這可是親手弒兄,而李淵當時還是大唐的皇帝,擁有最高的決策權。一旦李淵堅持問罪,李世民就算能夠把控局面,一樣要落得一個罵名。

這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了。

所以,在經過重重思考之後,李世民當即決定,先派人接管京城的防務,控制京城的大軍。只要控制了大軍,自然也就掌控住了局面。與此同時,李世民讓自己麾下最信任的大將尉遲恭,先是帶着李建成的腦袋,去太子府衛隊那邊,嚇退了太子府的人。然後讓尉遲恭帶兵進宮,控制宮內的局面。

在看到尉遲恭帶兵進宮的時候,李淵當時正帶着幾個老臣,在宮中人工湖上的小船內。此時的李淵,還想着接下來李建成來了之後,自己該怎麼審問他。然而當他看到尉遲恭穿着染血的盔甲,站在他面前的時候,李淵瞬間就全都明白了。

對此,尉遲恭的解釋是,李建成要造反,李世民已經被動防禦,幹掉了李建成。

李淵不傻,自然猜到了是怎麼回事?旁邊那幾個老臣也不傻,瞭解這個時候,李世民應該已經徹底掌控局面,於是迅速站隊,開始幫李世民說話。奉勸李淵,改立李世民爲太子。

李淵能怎麼辦呢?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殺了兩個兄弟 李世民爲何動自己的父親 第7張

就算他不同意,此時李世民已經掌控了局面,他雖然身爲皇帝,也改變不了什麼。所以最終,李淵只能承認,改立李世民爲太子,並且將所有朝政大權,全部交給李世民。

兩個月之後,李淵正式頒佈詔書,正式退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由此登基,做了唐代的第二位皇帝。

從玄武門事變的整個過程來看,我們不難看出,李世民其實根本沒有殺李淵的理由。一方面,李淵足夠識趣,在尉遲恭出現之後,便已經答應封李世民爲太子。

另一方面,當時李世民已經掌控住的京城的局面,就算李淵身爲皇帝,一樣沒用。李世民大可以將李淵直接軟禁起來,至於禪位詔書,如果李淵不願意寫的話,找人代筆就是了。反正皇帝印璽也找得到,回頭蓋個章,也就等於李淵同意了。

既然如此,李世民爲什麼要殺李淵呢?反倒是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那就截然不同了。弒兄和弒父,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李世民真的殺了李淵,就算他成功即位,以後也要背上千古罵名,而且各方也會不服他,會有更大的可能發動叛亂。

所以,李世民真的沒有理由去殺李淵。反正事情我已經做了,而且局面我也掌控住了,就算你這個當爹的不同意,直接將你軟禁起來,也是一樣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