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對招安前後轉變爲何那麼大?真相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3.08W人 

每當一提起武松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武松與宋江第一次見面是在柴進莊上。他們一見如故,結爲異性兄弟。宋江對武松是關懷備至。正是因爲宋江對武松好,武松纔沒有亂打柴進莊客,與柴進相處也是越來越融洽。也許宋江把武松當弟弟看待,讓武松想起了他的親哥哥武大。於是武松拜別宋江,回清河縣看望親哥哥去了。

武松對招安前後轉變爲何那麼大?真相是什麼

這一別,宋江跟武松彼此都經歷了很多事情。宋江只是離開柴進莊上,到白虎山去找他的兩個徒弟孔明、孔亮去了。武松的人生經歷可就豐富多了,天下得好事,倒黴事都讓他遇到了。武松在路過景陽岡時,因打死一隻老虎,被陽谷知縣參做步兵都頭。到任不久,就與搬來陽谷縣的哥嫂相認。這可把武松樂壞了。但是好景不長,兄長被害,武松爲兄報仇後,他自己被髮配孟州。在孟州又因參合施恩的事,被蔣門神等人陷害,發配恩州。武松氣不過,自己把蔣門神等人結果了,最終開始了他的逃亡之路。武松是由人上人淪爲階下之囚。

在尋找希望的路上,武松與宋江在孔家莊不期而遇。這是他們第二次見面,都頗多感概。他們儼然像兩個世界的人。宋江讓武松跟他一起去投奔花榮,這時武松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罷了。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不招安,武松回不到宋江的世界,同時這也說明武松有招安的意願。

武松對招安前後轉變爲何那麼大?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聽了武松上面的話,讀者是不是以爲武松跟宋江一樣日夜盼着招安呢。在金聖嘆看來,宋江雖奸詐,做過很多心口不一的事,但他對招安的態度是始終如一,從沒今天說招安,明天又說不招安了。

武松就不同了,在重陽節菊花會上,當武松聽到樂和唱“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武松當場就發作了,向宋江說到這會寒了弟兄們的心。武松是很少在這樣的場合跟宋江唱反調的。

武松爲什麼說話會前後矛盾?能解釋清楚的就是武松對招安的態度改變了。這也沒什麼好驚訝的,畢竟人對事情的看法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有的會隨着對事情的深入瞭解而改變之前原有的看法。固執己見,還會被認爲是一根筋,或死腦筋。

究竟什麼原因使得武松對招安有了新認識,從而不想招安呢?

是招安不好麼,或者知道即使招了安也不會有好下場麼?招安纔是梁山最好的出路,這是梁山所有人的共識。武松也想朝廷早日招安。當然招安肯定不會一帆風順。每件事都是有風險的,可我們不能因爲有風險就放棄呀。正如一個寓言故事所講,種稻子有風險,但還是要種的。不種可不會有收貨。梁山不招安,子孫就會永遠擡不起頭做人,永遠活在黑暗中。

其實武松之所以後來不願招安,跟孫二孃、張青所做的一件事有關。這件事不僅改變了武松對招安的看法、態度,而且還改變了武松的人生方向。

武松對招安前後轉變爲何那麼大?真相是什麼 第3張

這件事就是武松在鴛鴦樓泄憤之後,從城裏跑出來,再次被張青、孫二孃夫妻所救。武松在孫二孃家養傷,可外面卻正在搜查武松的下落。孫二孃救人救到底,就給了武松一套僧人衣服,讓武松扮頭陀。這跟魯智深出家一樣,都是爲了避禍。

魯智深一開始不喜歡,更不認同他僧人的新身份。可這個身份隨他久了,他不但接受,而且認爲自己就是一個真正的僧人,開始參禪悟道,最後功德圓滿。

武松最初也不習慣穿頭陀的衣服。當他穿久了,他也覺得自己是個頭陀。正如他對宋江說的“且我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住。”武松沒把自己當成塵世中人。在他心裏,他就是個頭陀,一心向佛,修善果。

孫二孃的一套衣服讓武松用心去領悟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意義。每天悟一點,武松的生命心慢慢把功名心擠走了。爲了更好的修行,武松乾脆在六和寺出家。到此,武松脫胎換骨,我們完全看不到那個兇狠的武松,功名利祿成了身外之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平和安靜的武松。

在水滸裏,招安問題上,武松先一心想招安,後一提招安就發怒,造成前後矛盾的原因是孫二孃把武松打扮成頭陀這一舉動,讓武松去思考生命的價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