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遊子吟》的作者,唐朝詩人孟郊悲慘的一生

本文已影響1.9W人 

孟郊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很多人對《遊子吟》並不陌生,他用樸實無華、感人肺腑的語言描繪出了孩子對母親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激,一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寫出了衆多後輩的感激之情、引發數人共鳴,時至今日,這首詩還被人無限傳唱。這首詩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寫這首詩的詩人怎樣了?他自己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狀態?

他是誰?

《遊子吟》的作者名氣遠不如這首詩,作爲“過氣”詩人,孟郊一生命運多舛、時運不濟,一直處於“詩紅人不紅”的狀態。

探索《遊子吟》的作者,唐朝詩人孟郊悲慘的一生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個人的成長環境:公元七五一年,孟郊出生在戰亂頻繁的唐朝末期,年幼的他雖然對國家大局處於懵懂狀態,但年少的他卻滿心壯志。

恰逢戰亂,百姓民不聊生,孟郊的父親在當時是一個小小的縣尉,所得俸祿勉強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然而在孟郊十歲時,父親不幸去世,留下母親含辛茹苦的將他們兄弟三個拉扯成人,孟郊成爲了單親家庭的孩子。

在物質匱乏的封建時期,孟郊的母親幾乎舉步維艱,她始終咬緊牙關,給孟郊三兄弟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好在孟郊足夠爭氣,自幼聰慧伶俐、刻苦努力,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不俗的才華。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小神童孟郊應當進京趕考、進入仕途。

探索《遊子吟》的作者,唐朝詩人孟郊悲慘的一生 第2張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郊因心疼母親孤苦無依,他放棄進京趕考,直到40歲時,在母親的勸說下才進京趕考。

年過半旬中進士,半生起伏空自負

40歲已是不惑之年,當時唐朝人的壽命大多是60歲,孟郊不以爲意,始終相信自己可以大展宏圖、平步青雲。他以迷之自信的心態前去京城趕考,在此之前,孟教所寫很多詩句都傳唱已久,受到衆人追捧的他覺得自己必定能夠金榜題名。

當時的“高考”要比現在更加激烈,衆人只爲爭取一個名額,孟郊先後兩次考試失利,這讓向來自信的他備受打擊。

在當時所處的村子中,他是作詩中的佼佼者,然而在精英匯聚之地,孟郊顯得並沒那麼突出,反而在一些富家子弟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雖然屢試不第,但夢嬌並沒就此氣餒,依然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繼續考試,六年的“高考”時光讓孟郊早已看破了功名利祿。

在他46歲時,他在第三次考試中考到了進士,努力許久、感慨良多,很多人大多會異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孟郊則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來表達自己中進後的複雜心情。

晚年悽慘喪四子,積鬱成疾令人痛

本以爲可以在仕途有所作爲,但年過半百的孟郊早已看破世間百態,他和陶淵明一樣,有着遠離世俗之心。可惜孟郊沒有陶淵明的灑脫,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孝子。

每個母親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能夠有一番事業、功成名就,況且孟郊已經有進入官場的機會,他的母親自然希望他能施展抱負。

在母親的勸說下,孟郊再次踏上征途,子承父業,50歲的他做了某縣的文職。上任後,便把母親接到身邊一同居住,寫下現今婦孺皆知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任職期間,孟郊愈發無力,繁瑣之事讓孟郊身心疲憊。他的母親裴氏心疼孟郊的日益憔悴,所以在勸說下,孟郊毅然辭職,56歲的他,在此後的生活中度過了五年的平靜時光。

探索《遊子吟》的作者,唐朝詩人孟郊悲慘的一生 第3張

然而,生活並沒有憐憫這個辛酸半生的詩人,年過半百的他連喪三子,以致於孟郊無後。

當時的大環境中,“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失去孩子對年老的孟郊來說無異於錐心之痛。而在公元809年,孟郊還沒有從喪子的陰影中走出來時,他的母親裴氏也撒手人寰。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本身就鬱鬱寡歡的孟郊更是跌入低谷,不久之後,孟郊鬱鬱而終,享年64歲。

小結:

回顧孟郊的一生,空有一腔才華,未能實現滿心願望。作爲兒子,孟郊無疑是合格的,只是生不逢時,生活在戰亂年代,想要表現自我、追求自我實屬不易。

沒有家境、沒有背景,想要逆襲更是難上加難,並非每個人都有朱元璋那般白手起家的魄力和勇氣,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孟郊或許可以成爲擁有衆多粉絲的“網紅”。

有人說孟郊的悲劇就是因爲過於聽母親的話,如果他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年幼時期就知道自己所求,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也有人說百善孝爲先,無論他個人的生活怎樣,他給後世留下的《遊子吟》都充滿正能量,值得學習和認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