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封禁令”禁止東北進入 農民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闖關東

本文已影響1.81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闖關東,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言

“闖關東”是近現代向東北移民的通稱,最開始出現在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合法,到上個世紀20年代到達了巔峯。闖關東的範圍大,時間長,舉世罕見,是人類文明迄今爲止範圍最大的的移民運動之一。闖關東對中國的人口分佈,經濟發展地緣開拓及其邊境的防護造成了長遠的影響,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頗有意思的事件。

清朝“封禁令”禁止東北進入 農民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闖關東

清朝建立之初,東北人煙稀少的局勢更爲明顯。本來東北有一百萬上下的滿族,但清兵入關後,大概有90萬滿族遷進了關內,導致東北儘管沃野千里,可是卻有土沒有人。爲了更好地激勵大家遷移東北開墾,清廷前期施行一些列的政策措施。

如順治年間(1644年),清廷一聲令下“招徠流民,不論原籍別籍,納入保甲,開荒無主荒田”。但是沒多久滿清就推行了“封禁令”。康熙七年(1668),清廷害怕關內漢人的大批量遷進會影響“龍興之地”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廢止了招墾令,實行禁封政策措施。

清朝“封禁令”禁止東北進入 農民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闖關東 第2張

關內關外是人煙稀少,關內是人口暴漲。清朝建立之初,全國各地人口大概爲五千萬,可是到鴉片戰爭前夜,滿清的總人口早已增多了4億。人口的快速提高必定產生人地矛盾的尖銳,特別是在挨近東北的華北地域更爲明顯。失去土地資源的農戶以求生活,必定會鋌而走險,不管不顧“封禁令”,闖進東北,這類個人行爲因而被稱作“闖關東”。

封禁令沒法阻攔災民移進東北的浪潮,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山東移民“多至五十餘萬”。雍正年間,儘管嚴格執行禁令,但從沒嚴格遵守,如1743年山東旱災,災民四起,清廷一聲令下無須阻止災民出境。

清朝“封禁令”禁止東北進入 農民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闖關東 第3張

1741年,清廷施行權利法案容許京城的旗人回東北,可是她們卻帶了大量的漢族人作爲佃民到東北,導致封禁令變成一紙空文。到鴉片戰爭早期,東北的總人口早已增多了三百萬,可是東北人煙稀少的局勢並沒有獲得影響。

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期內,滿清調集了大批量的東北騎兵隊到國內迎戰,造成東北的防務空虛。這給滿清產生了極大的經驗教訓,1858年俄羅斯逼迫滿清簽署了《璦琿條約》,攻佔了黑龍江往北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資源;1860年,俄羅斯再度逼迫清廷簽署了《北京條約》,攻佔了烏蘇里江東側四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資源。以後,滿清宣佈廢止了封禁令,將“闖關東”合法,並多方面適用。

清朝“封禁令”禁止東北進入 農民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闖關東 第4張

1860年,清廷最先對外開放了呼蘭河平原區,第二年對外開放了吉林大西北平原區。禁令一開,放墾一事如脫繮之馬,關內不計其數的農戶紛至沓來,無論是開禁的地方,還是禁封之區都涌進大量的移民,範圍越來越大。滿清還全力鼓勵移民運動,如滿清中後期設定了立押荒局、墾務質檢總局、墾務企業等組織招攬華北農戶。

給移民免減車船費,對招墾強有力工作人員開展獎賞。清朝政策措施的促進下,東北的移民總數逐漸快速增多。到1893年,東北三省的人口爲六百萬,到清朝末年早已接近2000萬了。

清朝“封禁令”禁止東北進入 農民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闖關東 第5張

滿清中後期,東北移民爲什麼能快速增多,除去關內人的矛盾尖銳和滿清政策措施的轉變以外,還有一個關鍵的要素便是關內的經濟發展的毀壞。經濟發展的毀壞主要是因爲戰火和氣象災害。滿清中後期,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蔓延到了滿清萬里江山,導致長江河段和黃河河段的經濟發展生產製造造成了明顯的損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