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飯叫做用膳 這個膳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文已影響1.29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皇帝吃飯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皇帝作爲中國封建社會統治的核心,自然是獨一無二的,爲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帝有許多地方都很特殊,比如自稱爲“朕”或“寡人”,然後吃飯的時候叫做“用膳”。總之和平民百姓不同,許多地方皇帝都是區別於其他人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皇帝吃飯爲什麼叫“用膳”,"膳"究竟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皇帝吃飯叫做用膳 這個膳究竟是什麼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說文》中“膳”爲“具食也”,《韻會》:“熟食曰饗,具食曰膳。”《周禮》中鄭注曰:“膳之言善者也,今時美物曰珍膳。”《周禮·天官》中註釋:“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注曰,膳,牲肉也。”《博雅》:“膳,離也,又宮名。掌王之飲食膳羞。”

從以上種種解釋,我們可以看出,膳可以做名詞,有肉、祭祀用的肉等意思。膳還可以用做動詞,即飲食、進食的意思。皇帝因爲吃的都是珍饈美味,他的飯因爲美而善,故稱“膳”。也有好幾種叫法,如“傳膳”、“進膳”、“用膳”等。

古代皇帝吃飯叫做用膳 這個膳究竟是什麼意思 第2張

爲了伺候皇帝吃飯,宮廷中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叫做“御膳房”,直接由內務府管理,設管理事務大臣若干,管理大臣下設尚膳正、尚膳副、尚膳、主事、委署主事等官職,具體負責皇帝吃飯的事宜。皇帝每天清晨起牀盥洗完畢之後,首先宮人給其呈上茶湯以及各種小點心,吃過之後,執役人在中殿陳設早膳。於是皇帝在一陣悠揚的音樂聲中進食。

明代皇帝吃飯用的都是高級的材質,除了牙盤之外,也用金、銀、銅、錫之類。在皇帝或皇后等用膳之時,宦官們傳膳上菜,均有一定的規矩。每次傳膳的時候都用黃絹蓋着,盒蓋上用小曲柄黃傘一把、金鈴鐺數十個,太監端着盒子進來的時候,搖曳有聲。把膳饈送到後,太監跪進,必須馬上用領巾將口遮住,以免呼出的氣影響到御膳。崇禎用膳的時候,胸前佩戴天藍色的餐巾,吃過之後,金盆洗手,就傳出口諭,準備到哪個殿閣。皇帝吃飯前還有嘗膳的,就是防止食物中毒。

古代皇帝吃飯叫做用膳 這個膳究竟是什麼意思 第3張

以明太祖御膳的內容爲例,其早膳爲: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午膳則爲: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麪筋、羊肉水晶角兒、絲鵝粉湯、三鮮湯、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統計早膳有飯菜十二道,午膳有二十道。至於晚膳內容,則未見於記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