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伊伏丁那省:塞爾維亞北部的自治省及重要的農業區

本文已影響1.07W人 

伏伊伏丁那省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北部的自治省,地處多瑙河中游平原南部,東、北、西分別鄰接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克羅地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連接中歐、西歐、巴爾幹半島和中東地區的交通樞紐。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該省是塞爾維亞重要的農業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面積21,500平方公里,大部爲地勢平坦的黑土平原。人口193萬,有26個民族,使用6種官方語言(塞爾維亞語、匈牙利語、羅馬尼亞語、斯洛伐克語、魯提尼語、克羅地亞語)。多瑙河、薩瓦河、蒂薩河流經省內。下轄7個縣,45個市鎮。首府諾維薩德市是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

伏伊伏丁那省:塞爾維亞北部的自治省及重要的農業區

簡介

伏伊伏丁那省的主要產業有農業、加工業、批發和零售、建築、能源、交通和通信、紡織工業、機電與配套汽車工業、ICT、商業服務、物流與旅遊。

伏伊伏丁那建有一系列水利工程,爲重要的農業區。小麥、玉米、向日葵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重要地位。還產麥類、菸草、苧麻等。畜牧業發達。工業除開採煤、天然氣、石油外,主要有食品加工、紡織、農業機械、儀表、化工等。

農業是該省最重要的產業部門。耕地面積佔全省土地的84%。農業綜合企業貢獻了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0%、全省出口總額的30%。同時,大量的農業廢料使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迅速。

該省在金屬加工和機械工業領域有着傳統優勢,擁有一個聚集了116家企業、6300名員工的金屬產業集羣。以軟件開發爲主的高科技行業增長迅速。

伏伊伏丁那省:塞爾維亞北部的自治省及重要的農業區 第2張

歷史

遠古時期伏伊伏丁那的居民有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凱爾特人等。後來該地成爲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當時伏伊伏丁那屬於潘諾尼亞行省,境內的斯雷姆斯卡米特羅維察當時是該地區的重鎮,有六名羅馬皇帝在該地或附近出生。

匈人於395年將羅馬人逐出潘諾尼亞。後來匈人、拜占庭帝國、保加爾人、匈牙利人相繼統治伏伊伏丁那。1526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北上歐洲,在Mohács戰役(莫哈芝戰役)擊敗匈牙利,匈牙利Jagiellon王朝(亞傑隆王朝)隨之崩潰,匈牙利大部分地區由奧斯曼所兼併。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於18世紀初接管伏伊伏丁那。奧地利皇帝給予當地塞爾維亞人選擇公爵的權利,該地因此被塞爾維亞人稱爲“公爵領地”(Vojvodina),即“伏伊伏丁那”名稱的來源。

伏伊伏丁那省:塞爾維亞北部的自治省及重要的農業區 第3張

在哈布斯堡的統治下,來自王朝其他地區的移民紛紛移居伏伊伏丁那,造成了該地的民族構成的多樣性。1867年奧地利正式改爲奧匈帝國(奧地利與匈牙利),此時伏伊伏丁那屬於匈牙利管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戰敗,旋即崩潰。伏伊伏丁那加入了塞爾維亞,該國後來又加入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的一部分。王國於1929年更名爲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伏伊伏丁那大體併入了軸心國一員的匈牙利,戰後又重新成爲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南斯拉夫於1974年實行的新憲法給予了伏伊伏丁那高度自治,但在南聯盟在米洛舍維奇的領導下於1990年取消了該自治省的許多權利。但與科索沃不同,伏伊伏丁那局勢始終比較平靜,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

米洛舍維奇倒臺後,伏伊伏丁那的各少數民族大體擁護新政府。2002年該自治省的自治權得到了恢復,2004年採用了新省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