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做傀儡的漢獻帝劉協,爲何無法挽救東漢?

本文已影響3.06W人 

中國古代的末代皇帝,大多是昏君或者無能之人,比如秦亡於二世,隋亡於煬帝。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亡國皇帝中也有例外,末代皇帝本身並不昏庸,但仍阻擋不住王朝衰亡的命運。末代漢帝劉協,可算是其中之一。劉協諡號曰獻,身後稱作漢獻帝。古代帝王的諡號是有講究的,按《諡法》:“聰明睿智曰獻。”漢獻帝確實不是個胡塗皇帝,但他再聰明也挽救不了東漢王朝的必然滅亡。

憑聰明被推上帝座

劉協是漢靈帝的中子。公元189年靈帝駕崩後,本由皇太子劉辯繼位,不幾個月劉辯被廢,劉協被推上皇帝寶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劉協比劉辯聰明。

按東漢後期朝政慣例,少帝登基,太后臨朝,外戚執掌朝政。當時執掌朝政的靈帝何皇后之兄何進,爲消滅強大的宦官勢力密召涼州大豪強董卓入朝,不料宦官首先動手,殺死何進,裹挾少帝與劉協夜出洛陽城北門外。時爲廷尉的大士族豪強袁紹起兵殺宦官,格殺二千餘人,一些沒長鬍須的人也被當作宦臣殺掉。正當京城大亂之時,董卓引兵至洛陽,在北門外見到了少帝劉辯與時爲陳留王的劉協。董卓問劉辯禍亂始由,劉辯回說含含糊糊,語不可了。又問劉協,劉協把禍亂始末說得清清楚楚,一無遺漏。董卓大喜,認爲劉協賢於劉辯,加之劉協之母王美人被何皇后害死後劉協由董太后收養,董卓以爲自己與太后同姓,於是便有廢辯立協之意。不久,董卓即廢少帝而立劉協爲帝。

時爲公元189年農曆九月。劉協當時才九歲,劉辯爲十四歲(一說十七歲)。

董卓立劉協爲帝,專權亂政,引起各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放火燒掉洛陽,於初平元年(190年)脅迫獻帝西遷長安。

獻帝在長安時,有件事也說明他是很有頭腦的。當時的長安,經連年動亂、饑荒,谷一斛賣到50萬錢,長安城中人相食。獻帝令侍御史侯汶開倉濟民,將米豆爲饑民作糜粥,但餓死者並沒減少。獻帝懷疑所發米豆不實,親自於御前量試作糜,證實發放中確有剋扣現象,於是下詔杖責侯汶,並責問京官們爲何米豆發下去百姓仍死亡?從此以後,米豆得以如實發放,使饑民們切實受到賑濟。這是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的事。漢獻帝時年一十四歲。

獻帝年少睿智,爲當時衆所公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勸諫袁術不要稱帝的書信中提到:“今主上非有惡於天下,徒以幼小,脅於強臣……又聞幼主明智聰敏,有夙成(早成)之德,天下雖未被其恩,鹹歸心焉。”此話雖有些溢美,也說明獻帝確是很聰穎的。

不願做傀儡的漢獻帝劉協,爲何無法挽救東漢?

其心不甘受制於人

興平二年(195年)冬,漢獻帝經李催、郭汜之亂,由長安向洛陽返回。次年正月,改元建安。六月,曹操迎獻帝北上,遷都許(許昌)。從此,漢帝成爲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一張王牌,但他一開始並不甘心受制於人作傀儡。

建安四年(199年),車騎將軍董丞受獻帝密詔,與劉備一起密謀誅曹操。次年春,密謀敗露,董丞、王服、種輯等涉及人員均被處斬,滅三族。劉備先前已藉故出走,得免於難。這是獻帝跟曹操一次近乎公開的抗爭,事後曹操進而加強了對獻帝的控制,京官大多調爲曹操的官員,左右侍衛全是曹操之人。曹操深知獻帝的價值,對獻帝本人始終不敢加害,但獻帝的日子過得越發難堪了。

曹操誅董丞後,提出將董丞之女董貴人一起殺掉。獻帝以貴人有孕在身,多次請求免其一死,曹操不答應。伏皇后對此既恐懼又不滿,密書向其父訴說曹操殘逼獻帝殺董貴人之事,後被發覺,伏皇后也被幽死。當伏皇后被曹操派去的尚書令華歆從宮中搜出牽走時,曾哭着求獻帝救救她,獻帝說:“我亦不知命在何時!”(見《後漢書·伏皇后傳》。)

獻帝儘管知道自己的生命操在曹操手裏,但仍然敢於對曹操表示不滿。議郎趙彥常爲獻帝陳說時事,曹操惡而殺之。其後曹操入殿見獻帝,獻帝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拋開罷。”(原文是:“君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一席話說得曹操頓時失色,急忙應付着請求告辭。曹操出殿後左顧右盼,仍然心神不安,汗流浹背,從此不再朝見獻帝。這是建安19年(公元214年)的事。

終曹操之世,漢獻帝一直當傀儡皇帝。由於漢室運數已盡,想抗爭也無濟於事,只是名義上南面爲孤而已。建安25年(220年)春正月曹操病死,同年冬十月,獻帝即遜位於魏文帝曹丕,曹丕封其爲山陽公,年54歲而終。

不願做傀儡的漢獻帝劉協,爲何無法挽救東漢? 第2張

王朝覆沒積弊已久漢獻帝劉協自幼聰明,論個人氣質,東漢後期幾個皇帝無出其右,但東漢最後還是滅亡了。這不是劉協的過錯,而是東漢政治腐敗與制度本身積弊已久的必然結果。

范曄《後漢書》對漢獻帝評論道:“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責)焉!”這是很中肯的。東漢自和帝以來,朝政日非,其走向滅亡確非山陽公之過。

朝政的腐敗,主要表現爲皇帝的昏憒,只知貪圖享樂,不念百姓死活。如漢靈帝,收刮天下珍貨爲私蓄,郡國貢獻還要先出“導行費”,另收一筆錢。當時的京官、地方官,均可出錢買到。靈帝還專門開設了叫做“西園”的官員交易所,公開標價賣官。大名士崔烈依靠內宮程夫人支持,在“西園”出錢五百萬,買得個司徒。拜封之日,靈帝后悔開價低了,對左右親信說本可賣千萬。曹操父親曹嵩買個太尉,出錢一萬萬,比定價貴了十倍,大概已吸取賤賣的教訓。朝政的腐敗導致了公元184年的黃巾大起義。事過兩年,靈帝又大修南宮玉堂,並鑄銅人、銅鐘、銅蛤蟆等大肆揮霍國庫,全然不顧處於戰亂、災荒中的百姓。這樣腐敗的王朝怎麼會維持久長?

政治的腐敗與制度的弊端是相互聯繫的。東漢初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時政治較爲清明,對外戚與宦官有所抑制。章帝之後從和帝起,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互相爭鬥,攫取權力與財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而這種黑暗政治同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一些固有弊端是分不開的。

東漢後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時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時年十歲,安帝即位時年十三歲,順帝即位時十一歲。順帝死後衝帝即位時只兩歲,到三歲時死了,繼位的質帝只八歲,到九歲死了,繼位的桓帝也只十五歲。桓帝之後的靈帝,即位時年十二歲,仍是個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臨朝,外戚掌權,作威作福。皇帝長大後,反過來要擺脫外戚控制,於是求助於宦官,通過宦官勢力來消滅外戚勢力;下一屆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勢,反過來又要消滅宦官勢力。這樣循環往復,把整個東漢王朝攪得不見天日。最終宦官、外戚兩大勢力在靈帝死後的火拼中同歸於盡,東漢王朝也在實際上一起完蛋了。

所以,漢獻帝再靈秀,政治弊端已積重難返,不可能挽回王朝的必然滅亡。漢獻帝劉協的可悲一生,只是爲我們提供了一些足以鑑戒的歷史教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