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爲何不聽劉備的遺言,反而重用馬謖?

本文已影響1.08W人 

劉備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發展得很不順利。人到中年,都還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穩定的根據地。好在劉備有仁德之名,在一番誠懇的請求下,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軍師——諸葛亮。

在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下,劉備先是在赤壁大敗曹操,接着取得了荊州南部四郡,有了第一塊穩定的地盤,開始大展拳腳。在取得了益州和漢中後,劉備勢力發展到了巔峯。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了劉備機會,最終劉備得以稱帝,建立蜀漢王朝。

不過盛極必衰,劉備因爲要給義弟關羽報仇,發動伐吳戰役,最終在夷陵慘敗。敗退到白帝城的劉備沒臉回成都見舊臣子們,國中大小事務都交給了諸葛亮打理。儘管如此,劉備還是沒能在靜養中恢復身體和鬥志。在長時間的鬱鬱寡歡和自責中,劉備的身體終於撐不住了,他馬上喊來了長子劉禪和諸葛亮,準備交代後事。

白帝城託孤是劉備做的最後一件事,不過他還跟諸葛亮提了一件事,那就是慎用馬謖。馬謖是當時蜀漢官吏中的傑出青年,不但出身名門世家,還是飽讀之士,加上通曉軍事,被諸葛亮器重,進入蜀漢政治核心圈。

然而劉備卻認爲馬謖只會誇誇其談,不能重用,要諸葛亮留意這一點。劉備真的是因爲馬謖言過其實,而勸誡諸葛亮慎用他嗎?小編認爲,這當中並不簡單,原因如下。

一、提醒諸葛亮不要擴張勢力

一個統治集團的內部,定然存在許多派系。這些派系在強敵壓境時也許能一致對外,但是在外部環境良好的時候,都少不了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劉備勢力雖然發展得比較晚,但是後期的勢力膨脹,導致劉備軍事集團的內部,開始出現派系爭鬥。

劉備從北方奮鬥到中原,再由中原奮鬥到南方,所以他手底下的人可謂是從北到南都有。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是劉備勢力發展到巔峯時,出現的內部三大派系。

荊州派自然是劉備在荊州發展時所招攬的,代表人物諸葛亮;東州派指的是益州牧劉焉在進入益州前,或者在劉焉、劉璋父子統治益州時,追隨他們進入益州的人士,代表人物李嚴、法正;而益州派自然就是益州本土人士,代表人物譙周。

對於內部這三派系,劉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諸葛亮器重馬謖,顯然是在爲荊州派招兵買馬、擴張勢力,因此劉備臨終前,還是擔心諸葛亮領導下的荊州派變得強勢,因此通過馬謖,暗示諸葛亮不要擴張勢力,注意三派間的平衡。

二、提醒諸葛亮不要重文偏武

諸葛亮是蜀漢軍事集團的文臣之首,官居丞相一職。因此跟在諸葛亮身邊的幾乎都是文官,而諸葛亮器重的也都是文臣。馬良、蔣琬、費禕、董允這些劉備勢力的著名文臣,都是諸葛亮的心腹。

他們和諸葛亮一起,構成了蜀漢軍事集團的最高統治階層。也就是說,諸葛亮和文臣走得近,和武將走得遠。這在劉備看來,不利於軍事集團內部文臣武將的團結與調和。

作爲蜀漢王朝的未來掌舵人,劉備在臨終前勸誡諸葛亮不要重用心腹馬謖,就是在提醒諸葛亮不要過分提拔、重用文臣,避免朝中文臣武將的不和諧。

三、提醒諸葛亮不要有所偏頗

馬謖有四個哥哥,他的大哥就是當時荊州一帶的著名文人馬良。馬良是五兄弟中才學最出衆的,其次就是馬謖。馬良在劉備入主荊州後,就加入了劉備的班子,不但參與劉備軍事集團的內政建設,還作爲使節出使東吳。

由於都是荊州當地的士族,而且才智、學識都很出衆,馬良和諸葛亮走得很近,是工作上的好夥伴。後來馬良在夷陵戰敗時,死於亂軍之中。

諸葛亮爲何不聽劉備的遺言,反而重用馬謖?

對於好友馬良的去世,諸葛亮是傷心的。而馬謖作爲故人之弟,諸葛亮自然要像一位兄長般,好好照顧、培養,讓馬謖得以成才。這也是諸葛亮將馬謖視作心腹的原因之一,但是諸葛亮作爲蜀漢的丞相,在舉薦、任用官吏時,是不應該有所偏頗的。

從後來馬謖失街亭就可以看出馬謖確實言過其實,那麼諸葛亮器重馬謖,就不是完全從馬謖的實際才能出發了。想必和馬良的情誼,讓諸葛亮在對待馬謖時,有所偏頗。而這都看在劉備的眼中,因此纔會在臨終前提醒諸葛亮,不能在用人上有所偏頗。

諸葛亮爲何不聽劉備的遺言,反而重用馬謖? 第2張

綜上所述,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的告誡,重點不在於馬謖,而是諸葛亮。然而作爲國家的頂樑柱,劉備不能說得太明顯。可惜的是,劉備死後,以諸葛亮爲代表的荊州派掌握了大權,文臣統治着武將。諸葛亮對待馬謖依然有所偏頗,導致了後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