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本文已影響1.34W人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三國時期,在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後,竊奪了曹家天下之後,想必很多人都很納悶,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是如何做到沒有爆發內訌奪權的,畢竟當時誰成爲司馬家的領頭人,誰就有稱帝的機會,這是赤裸裸的誘惑啊,在皇位和權力之下,根本不存在什麼親情。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個人的觀點是,當時司馬師和司馬昭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去內訌。

高平陵之變是249年,司馬懿在251年掛了,司馬師死於255年,也就是說兩兄弟一起撐起司馬家的時間大概是4年,這段時間司馬家對曹魏還沒有到完全控制的地步,兩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沒有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聰明人,如果兩兄弟只有一個是聰明人的話,沒準司馬家也是爲被人做嫁衣了。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2張

要知道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表面上看是輕鬆竊奪了曹魏的天下,但是司馬兩兄弟面對的局勢和曹操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勢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司馬家的局勢太飄了,曹操當年可是有十足根基的,曹氏宗親統領兵權,所以當時的曹家天下是實打實的,可是司馬家只是成爲了士族的代表,各方勢力只是暫且聽從於司馬家,如果局勢有變的話,想淮南三叛那麼大規模的叛亂會此起彼伏,所以說司馬兩兄弟作爲聰明人,太知道這個時候內訌,那就是步袁氏集團覆滅的後塵。

而且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沒時間精力去內訌,內部不穩,外部勢力挑釁不斷,他們沒有那個閒工夫去內鬥。

《晉書.景帝紀》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與中書令李豐、後父光祿大夫張緝、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僕射劉寶賢等謀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輔政。

《晉書.景帝紀》五年夏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新城,朝議慮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諸水口。

《三國志.姜維傳》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明年,加督中外軍事。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3張

這三件事最能體現出當時司馬家的處境,曹魏餘恩又在,還是有忠於曹魏的大臣的,而諸葛恪是當時東吳最好戰的代表,怎麼會放過曹魏國內局勢動盪的機會呢?對司馬師司馬昭更尷尬的是,主張休養生息,閉關休戰的費禕被刺殺了,姜維掌握了蜀漢軍權,安靜的西線烽火再起,可以說,司馬兄弟如果處理問題不合時宜,都有可能引起連鎖發應,誇張點說,這兩兄弟是如履薄冰,當然要牽着手渡過難關,只要腦子沒壞掉,就不會去幹內訌的傻事。

有人說司馬昭不奪權,是因爲司馬師無子,司馬昭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也就說,司馬家如果能夠奪得天下的話,那麼皇位終歸是會到司馬昭這一支,但是還是那句話,皇室之中無親情,如果司馬師稱帝將皇位傳給司馬攸怎麼辦?對於司馬昭來說,是自己兒子當皇帝爽,還是自己當皇帝爽?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4張

再者不要忽略的是,司馬師是無子,但不是沒有生育能力啊,他只是和第一任夫人夏侯徽生了5個女兒,要是司馬師沒那麼早掛,保不齊就能生出給兒子來的,看看後來司馬攸的結局就知道,在皇位爭奪上,沒有什麼親情可言。

《晉書.司馬攸列傳》及帝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中書監荀勖、侍中馮紞皆諂諛自進,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爲嗣,禍必及己。

司馬攸最終是被誣陷被貶,最終抑鬱而終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內外部的壓力,司馬家已經妥妥的掌控天下了,司馬師活的還夠久,兩兄弟不鬥個天翻地覆纔怪呢?就算他倆不想鬥,各自手下的人也會攛掇兩人內訌的。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5張

相對來說,當時司馬師的才能的確是要強於司馬昭的,所以司馬昭也是願意聽從於自己這個哥哥。

《晉書.景帝紀》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晉書.景帝紀》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衆莫知所出也。

幫助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取得成功,司馬師的功勞是要遠遠大於司馬昭的,尤其是私藏了3000死士,其心智非常人可比,而且處事不驚,的確是接替司馬懿的最佳人選,反觀司馬昭,和司馬師相比,還是有些不足的,當司馬師死後,接掌司馬家的司馬昭面對當時的局面多少是出現了一些慌亂的。

《晉書.文帝紀》景帝崩,天子命帝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6張

這裏又可以看出司馬家的局勢了,魏帝抓住了司馬兄弟在外的機會,讓司馬昭留守許昌,這就是赤裸裸的奪權行爲,可以說,如果司馬昭是另一個曹爽的話,聽命留守許昌了,那麼魏帝就算不能趁機奪回權柄,也能扶立其另外一門士族對抗司馬家,那麼司馬家的結局可能就是覆滅了,當時司馬昭自己可能沒想好主意,是傅嘏和鍾會建議,幹嘛聽那個傀儡皇帝的,直接領兵回洛陽就好了,死抓兵權不放,就可以利於不敗之地,司馬昭也照做了,這樣纔在威逼之下,曹魏皇室承認了司馬昭的地位。

所以總的來說,有太多的人想看到司馬家的敗亡了,稍有不慎,大好局面就會立刻化爲烏有,那麼司馬師司馬昭這兩個聰明人自然都懂得其中利害,不會互相使絆子的。

讓人覺得司馬昭陰了司馬師的事件,可能就是司馬師之死了,原本他雖然有眼疾,但是可以活的更久一點的,只是當毌丘儉、文欽叛亂的時候,他非要去親征,結果因眼疾而病死在了許昌,正常是不存在陰謀論的,如果說非要探究其中可以地方的話,司馬昭沒有太大的問題,要說有心思,可能只有鍾會是有私心的。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7張

《晉書.景帝紀》帝會公卿謀征討計,朝議多謂可遣諸將擊之,王肅及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鍾會勸帝自行。戊午,帝統中軍步騎十餘萬以徵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會於陳許之郊。

面對當時的情況,個人認爲司馬師親征與否各有利弊,司馬師親征那必然是能夠快速平定叛亂,增加司馬家的威信,但是同樣有危及,那就是司馬家要做好留守後方的準備,司馬昭被安排留守洛陽,避免後院失火,但是如果司馬師在前線平叛時間拖的久,那麼後果可就不一樣了。

大多數人是支持派別人去征討毌丘儉、文欽的,只有王肅、傅嘏、鍾會支持司馬師親征,王肅是王朗之子,當時他建議司馬師親征的理由是。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8張

《三國志.王朗傳》後孫權襲取其將士家屬,羽士衆一旦瓦解。今淮南將士父母妻子皆在內州,但急往御衛,使不得前,必有關羽土崩之勢矣。

也就是抓住了淮南將士並不想跟隨毌丘儉、文欽反叛的心理,所以只要司馬師行動快,叛軍自然很快就會土崩瓦解,因爲大多是淮南將士不想打仗,而傅嘏則是當時的名士,曹爽主政時備受打壓,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重用。

《三國志.傅嘏傳》太傅司馬宣王請爲從事中郎。曹爽誅,爲河南尹

《傅子》河南尹內掌帝都,外統京畿,兼古六鄉六遂之士。

可見司馬家對其重視程度,他應該是不會有私心去立勸司馬師親征的,如果非要說司馬師親征淮南有陰謀論的話,那就只剩下鍾會了。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9張

當時司馬師的身體條件的確不適合親征。

《晉書.景帝紀》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齧被敗而左右莫知焉。

《魏氏春秋》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爲二隊,夜夾攻軍。俶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

《魏末傳》殿中人姓尹,字大目,小爲曹氏家奴,常侍在帝側,大將軍將俱行。大目知大將軍一目已突出......大將軍聽遣大目單身往,乘大馬,被鎧甲,追文欽,遙相與語。

在平叛中,因爲被文鴦的一次突襲嚇到,司馬師眼疾加重,眼睛都被嚇出來了,可是當時只是文鴦自己率部突擊,文欽都未敢出戰,也就是說當時的局勢並非危局,司馬師的部隊沒有被衝散,司馬師也不是個膽小之人,爲何會被文鴦的一次非致命性突擊而嚇出眼珠,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司馬時的病情不能有情緒波動,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樣的身體加上急行軍,不出事纔怪。

司馬師司馬昭爲何沒有發生內訌?他倆沒時間、沒精力、沒意願? 第10張

司馬師親征對平叛有利,但是對司馬師個人有害,加上鍾會勸諫,的確是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畢竟鍾會是天生異志,後來平蜀後直接反叛,可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說他一直就是這樣的人,而對於鍾會來說,什麼樣的局勢最能讓他找到機會呢?那就只有是混亂動盪的局勢,把司馬師弄下去對鍾會是有利的。當然關於鍾會有意讓司馬師親征遭遇不測的說法,只是個人的揣測,大家也不必太當真。

參考資料《晉書.景帝紀》《晉書.文帝紀》《晉書.司馬攸列傳》《三國志.王朗傳》《三國志.傅嘏傳》《三國志.姜維傳》《魏氏春秋》《魏末傳》《傅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