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印度神話中半神半人的大力神,爲佛教天龍八部之一

本文已影響1.65W人 

阿修羅(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譯爲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爲“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衆、提婆)”的存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佛教地位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阿修羅:印度神話中半神半人的大力神,爲佛教天龍八部之一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隻有在佛經中提到的。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故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爲首領的提婆神羣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爲“修羅場”。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婆稚,意爲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佉羅騫馱,意爲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毗摩質多羅,意爲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羅侯,意爲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爲阿修羅衆,或稱阿修羅眷屬。

形象

由於阿修羅王衆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託日月,雙足立海上,身越須彌山。

起源傳說

據《觀佛三昧經》說,世界剛剛形成山海大地時,光音天上貪玩的仙人便到人間遊戲。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時,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這肉卵經八千年後,終於生出一個女怪,身長有如須彌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隻腳,頭、口與手數皆爲九百九十九,樣貌好不駭人,即爲阿修羅始祖。女怪後又產下一男怪名毗摩質多,因有無比威力可自由來去天上人間,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無數美女環繞後,也想娶妻。

阿修羅:印度神話中半神半人的大力神,爲佛教天龍八部之一 第2張

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羣芳的乾達婆女求婚,結果乾達婆欣然同意婚事,於是阿修羅一族日漸繁盛。毗摩質多風情萬種的女兒,使得已有妻妾億萬的天界帝釋天爲之傾心,娶爲嬪妃。不料帝釋天婚後喜新厭舊,阿修羅女將委曲告之父親,引發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就在阿修羅將帝釋天所居的須彌山團團圍住,千鈞一髮時,帝釋天想到佛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飛出四隻大刀輪,幾乎削盡阿修羅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過此難,但是元氣大傷難以復仇。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並未自此劃下休止符

在經過多年後,帝釋天又愛上一位羅喉羅阿修羅的女兒,便命天界樂神帶聘禮,透過歌曲威脅利誘羅喉羅應諾婚事。不料羅喉羅因氣憤帝釋天欺人太甚,不但將樂神驅逐出宮,並立刻發兵攻打天人。就在驍勇善戰的阿修羅攻下天宮時,帝釋天又憶起上次的神咒,於是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只好退入蓮藕藏躲。就在帝釋天擄走了全部的阿修羅女後,羅喉羅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談判,指出帝釋天身爲佛弟子,不應犯戒偷盜。

雙方几經談判最後達成數項協議,帝釋天承認犯下偷盜戒,願歸還阿修羅女,並贈送天上甘露;阿修羅則除將愛女獻與帝釋天,並自願受持三皈五戒,成爲佛弟子,此戰終得圓滿落幕。在天界的戰爭中,有一位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作戰時,因手能執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稱爲羅慟羅阿修羅,羅慟羅意即爲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食的威力;是因他過去生爲婆羅門時,見到大火燒塔,滅火而使塔不壞,而以此救塔之福德爲因,願得大身。然雖有此願,仍不信正法,常愛鬥戰,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