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本文已影響3.48K人 

天作

佚名 〔先秦〕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譯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開始來開荒。百姓在此蓋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民衆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蕩蕩。子孫永保這地方。

註釋

《天作》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東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開荒墾田。

作:治理。一說始。

康:安康。

徂(cú ):往,指百姓來歸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保:守住。

鑑賞

《天作》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這是一首歌頌周太王古公亶父開創岐山基業以及周文王業績的短樂章。“天作高山”,強調上天賜予岐山這塊聖地。周人重視天賜,視爲吉祥,連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賜岐山之後,在這根據地上積蓄力量尚須人爲,詩中便主要寫這一過程。之所以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爲他們確實是岐山九世周主最傑出的代表。滅商雖然完成於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時已顯示出周將代商的必然趨勢,商紂王囚周文王於羑里,只能延緩而無法阻遏這一歷史發展。岐山聖地經營到周文王之世,已爲周武王積蓄了足以滅商的雄厚實力,包括姜尚這樣足以輔成偉業的賢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開創的一條通向勝利之路。

這首短詩,多人對其中個別字眼有不同的解讀。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爲百姓,那麼“彼作矣”就是百姓們造起房屋;有人解爲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開創偉業。如“康”,一解爲安定,安康;一解爲賡,繼承,繼往開來之意。此所謂詩無達詁,見仁見智也。

《周頌·天作》一詩將對聖地、聖人的歌頌融爲一體,着力描寫積蓄力量的進程,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文筆猶如大河滔滔,飛流直瀉,既顯莊嚴,又富氣勢。短短七句,有如此藝術效果,可見詩歌作者的大手筆。

創作背景

《周頌·天作》是周頌中少有的提及具體地點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頌·潛》),它寫出了岐山。《毛詩序》說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詩集傳》則指爲“祭大王之詩”,都認爲祭祀的對象是人。姚際恆《詩經通論》引季明德語,認爲是“岐山之祭”,即《周頌·天作》的祭祀對象是岐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