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崇佛禮:迎佛指舍利大禮每三十年發生一次

本文已影響9.16K人 

唐朝諸帝十分禮重佛教,先後六次將佛骨舍利迎入京城供人瞻仰。這是一段佛教在皇城中最走紅的時期,一股股崇佛熱潮接連涌起。從帝王到平民百姓,如癡如醉,莫不以看一眼佛骨爲福。那麼唐朝的帝王們是如何奉迎佛骨的?

隋唐時期,從印度傳進的佛教走上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日漸學術化、世俗化、藝術化,發展爲大衆的佛教,並且與華夏文化纏結在一起,成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唐代第二個皇帝李世民上臺後,對佛教頗有好感,曾下詔爲法門寺度僧,敕建寺宇。爲了表示自己“示存異方之教”的大度,順應社會上日漸升溫的佛教熱,他曾下令開示佛骨,從而掀起了大唐諸帝禮佛的熱潮。

陝西扶風的法門寺約建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寺內有育王塔一座,相傳是阿育王所造的八萬四千塔之一,內藏有佛祖的舍利。

唐初,法門寺已是有寺無塔,唐太宗下令准以修造望雲宮的建材移去修塔。貞觀五年(631年)在歧州刺史張德亮的奏請下,唐太宗敕準開示佛骨。據資料記載,開塔時將舍利“通現道俗”,每天有百姓數千人圍觀,“京邑內外,奔騰同處,屯積塔所”,人們紛紛“鹹薦香花”,出現了一場觀看的熱潮。不過這次僅僅是開示佛骨,並沒有將佛骨迎入京師。舍利埋在塔基下丈餘深處,同時還獲得周魏二古碑。 唐太宗下令開示的舍利是唐太宗下令開示的舍利是怎樣的?見過的人各說各的,有的認爲像玉一樣,白光映徹內外,有的認爲是綠顏色的,有的認爲像佛的形象,有的認爲像菩薩、聖僧形象,有的說看到了赤紅一道,有的說看到了五色雜光。有的人到了法門寺,並沒有見到舍利,問他來幹啥?他說是一生已有多重罪,只是想來到舍利前能減去點罪孽。很多人來後懺悔不迭,“或有燒頭煉指,刺指灑地”,虔誠至極。

唐朝的崇佛禮:迎佛指舍利大禮每三十年發生一次

唐太宗的開啓塔基,使法門寺地位大升,無形中達到了國寺的地位,而佛指舍利的供養也升了規格。

唐太宗兒子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時就大力張揚佛法,繼位後仍熱心於規模盛大的法事活動。顯慶四年(659年)九月,他作出了一個驚人命令,下令奉迎法門寺佛指舍利入東都供養,這是唐朝帝王的首次奉迎佛骨。當時有兩個和尚對高宗講起了法門寺育王塔的故事,高宗遂問是否就是八萬四千塔之一,和尚說未詳虛實,但一般來說不是假的。舍利應該30年在人們面前展現一次,以前貞觀時露面過一次了,現今時間已到,請求再次讓舍利露露面。高宗遂讓僧人到塔前行道七日,然後開發。於是他給錢五千、絹五十匹讓和尚進行供養。那幾個和尚在塔前專心行道只有4日,奇蹟就出現了。先是聽得塔內佛像下有震裂之聲,之後只見“瑞光流溢,霏霏上涌,塔內三像是各各放光”。和尚們大喜,馬上向高宗報告,高宗立刻派使送絹三千匹,還下令造阿育王像,並開挖舍利。顯慶五年春三月,高宗下敕取捨利往東都入內供養,又讓七個京師高僧到皇宮內行道,頂戴供養。高宗將舍利迎入宮內道場後,親自供養,皇后武則天還別出心裁地造了金棺銀槨瘞藏佛指舍利,一共九重。由於唐代以九爲數之極,所以九重棺槨表示規格達到最高,與天子相同。一生簡樸的佛祖想不到在中國竟享受了這麼高的待遇,靈骨安臥於只有天子才能享受的金棺銀槨之中。不過唐高宗自私心理還是很重的,舍利迎入皇宮後,照例應儘快歸還廟寺,但他卻將舍利留在宮內,直到龍朔二年(662年)才送回法門寺,前後有整整兩年。

不過同時期還有一件事。當時有西域人獻佛頂骨至京師,高5寸,闊4寸,黃紫色,由於此物沒有留傳下來,史書上沒有詳細記錄,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次迎奉佛骨的是武則天。武則天的崇佛在唐朝諸帝中是較爲出名的,她的政治生涯得益於佛教甚多,到了晚年,她向佛祈福的心理更重,還一心想報答感恩佛祖。長安四年(704年),她派出官員和崇福寺寺主法藏和尚等前往法門寺迎舍利。法藏等到了法門寺,行道七晝夜,然後開啓塔宮,將神輝煜爚的舍利帶回了京師崇福寺。沿途衆人在兩旁恭迎,“施異供香華鼓樂之妙”,“萬乘焚香,千官拜慶”。之後將舍利迎入洛陽,武則天下令王公以下“精事幡華幢蓋”,具樂奏迎於明堂。武則天自己“身心護淨,頭面淨虔,請藏奉持,普爲善禱”。

舍利還在明堂的時候,第二年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年老的武則天不得不把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唐中宗,不久她走完了自己83年人生之路到天國去了。接下來幾年是亂哄哄的動盪政局,唐中宗在政治上一無作爲。不過他還是想到了舍利,於是在景龍二年(708年)下令將舍利送回入塔。得益於安史之亂而上臺的唐肅宗是第三個迎佛骨的皇帝。肅宗的父親唐玄宗對佛教不是特別熱心,把法門寺的舍利竟然忘記了,過了30年還沒想到去開示一下。而差一點做不到皇帝的肅宗卻是大受佛教恩惠,剛登基的時候軍費不足,就用剃度僧尼的錢過了難關。收復京師後,他召不空和尚入皇宮爲他行“轉輪王位七寶灌頂”大法,重新掀起了崇佛的浪潮。這時他也想到了法門寺的舍利,遂於上元元年(760年)五月派出官員、僧人多名前去法門寺將佛骨啓出,迎入內道場。肅宗自己親自前去觀看,還賜金銀財寶若干。限於財力,這次迎佛骨活動僅僅歷時兩個月,規模不大,供奉不豐。亂世迎佛,只能如此了。

肅宗兒子唐代宗對佛教最癡迷,他把唐宮的大門向僧尼敞開,在宮內大量陳設佛像,帝后一同禮佛誦經,並且給僧衆十分優厚的待遇,還每年設水陸道場,舉辦放燈、放焰火等佛事活動。他也想到了法門寺的舍利,不過由於時間未到30年,他最終未敢提前迎佛,只是爲法門寺立碑一塊。

唐德宗是第四個迎奉佛骨的皇帝。德宗本不是最熱心於佛教,剛上臺時曾罷停內外臨時統管僧尼的功德使,重申僧尼悉屬祠部,加強朝廷對僧尼的管理。貞元六年(790年),離上次迎佛骨有30年了,德宗思前想後覺得還是不能違舊例,於是權當走一次程序般地下詔迎佛骨。《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這年春天將佛骨迎置禁中,此後又送到寺廟以示衆,到了第二個月就派宦官送回法門寺。這次迎奉前後才一月多一點時間,最初德宗並不放在心上,只是想走過場而已,但想不到老百姓對佛教興趣濃厚,“傾都瞻禮,施財鉅萬”。這次迎佛骨後,德宗與僧人的關係漸漸緊密,常將僧人迎入大內,宮中香火不斷,人人唸經。唐憲宗的迎奉佛骨的聲勢較以前諸帝更大。憲宗是唐代最爲崇佛的皇帝之一,剛上臺不久就下令天下有道高僧赴京師闡揚佛法。元和五年(810年),他還下詔讓華嚴宗的四祖澄觀入內談法,宣講華嚴法界要旨,聽後大有收穫,所謂“英明聖皇,廓然自得”。這樣相信佛法的皇帝,迎奉佛骨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不過他先是在輿論上作好準備,讓大家對迎佛骨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他讓翰林學士張仲素撰寫《佛骨碑》,談了歷代皇帝對佛骨的禮敬過程,然後認爲佛骨要30年一開,開了以後就會“玉燭調,金鏡朗,氛祲滅,稼穡豐”。不久,專管僧人的功德使上奏說30年一開的時間到了,“開則歲豐人安”。憲宗於是下詔,於元和十四年(819年)派出專使,前往法門寺迎骨。佛骨到京師後,迎入皇宮,憲宗在大內供養三天,他率皇室人員及百官—一禮拜,然後送京師各寺輪流供奉。唐憲宗的這一舉動震動了京師,原本就對佛教充滿着好感的百姓如發狂一般,“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如不及”,“焚頂燒指,千百爲羣,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長安城內全是瘋狂的人羣,個個頭腦發熱。

迎佛結束,憲宗感覺良好,作詩說:“功成積劫印文端,不是南山得恐難。眼睹數層金光潤,手撐一片玉光寒。煉經百火精神透,藏之千載英彩完。淨果薰修真祕密,正心莫作等閒看。”想不到有個不合事宜的老夫子刑部侍郎韓愈卻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竟然在迎佛過程中上書切諫,說什麼奉事佛教求福會適得其反,“東漢奉佛之後,帝王鹹至夭促”。他說梁武帝佞佛,最後造成侯景之亂,困餓致死而國破身亡。他還認爲佛是夷狄,不知君臣之義,不顧父子之情,憲宗是“無故取朽穢之物”,還親臨觀之,簡直就是自取其辱。還說要將這些佛骨交給有關部門,“投諸水火”。憲宗大怒,氣得雙腳暴跳。這樣的人不被殺頭纔怪,幸虧一些大臣求情,才保住了性命,但還是被貶到南方蠻夷之地潮州當個小刺史去了。唐武宗在位時期,30年一開的佳期到了,但武宗對佛教沒有好感,他後來製造的法難衆所周知,佛指舍利沒被他毀掉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到了唐末。政事一天不如一天,但帝王們仍然對佛教興趣濃厚,唐懿宗李漼遂成了第六個迎奉佛骨的皇帝。李漼自登基以後,終日遊宴,不理朝政。他癖於奉佛,內結道場,聚僧唸誦,還多次行幸寺院,佈施財物。到了自己的誕日,不斷召請名僧入宮談論佛法。佛祖降生日,唐宮便大肆慶賀,內外張燈結綵,音樂四起,數百美女翩翩起舞。成通十二年(871年),有和尚上書朝廷在法門寺真身塔下結壇,數天後在塔底舊隧道西北角發現了舍利。從這時開始,懿宗下令爲迎佛骨作好準備工作。先是敕造捧真身菩薩,又令文思院造雙輪十二環迎真身銀金花錫杖及其他供奉物。鹹通十四年三月,懿宗下令組建了十餘人組成的高規格迎佛真身班子,全是朝廷大臣和御封高僧。這年的迎佛盛況空前,長安傾城出動,官民齊做準備。其中用金銀寶物製成寶帳香舁,用孔雀毛裝飾寶剎。寶剎小者高一丈,大者二丈。擡一寶剎要用轎伕數百人,“工巧輝煥,與日爭麗”。又動用大批的珊瑚、珍珠等物點綴於幡幢之上,用掉珍寶不下百斛。都城百姓,奔走相告,熱鬧非凡。從長安的開遠門到法門寺300裏,一路上車馬相屬,人流不斷。四月初八,佛骨迎至京師。禁軍兵仗在前面開路導引,公私音樂沸天燭地,綿亙數十里,比皇帝到郊外祭祀還要有氣派,其規模遠遠超過元和年間。唐懿宗不但親往佛寺頂禮膜拜,而且之後還把佛骨迎入皇宮內道場,設金花帳、溫情牀、龍鱗席、鳳毛褥,把佛骨視爲國寶。佛骨在皇宮中供養三日後送到安國寺、崇化寺,供百姓瞻仰。

由於懿宗的帶頭,長安城的佛教徒沉浸在癡醉的狀態中。長安富人裝飾車服,“駕肩彌路”,而四方百姓是挈老扶幼。來瞻仰的人“莫不蔬素,以待恩福”。爲了表示對佛的尊敬,有人在佛骨前砍斷左臂,用右手拿着砍下來的左臂,一步一叩首,血流滿地。有的肘行膝步,爬着到佛骨前。有的用牙咬斷手指,在佛骨前發誓許願。有個僧人將艾草堆放在頭頂上,點火一燒,痛得不行,大聲叫呼,稱這舉動是“煉頂”。有人要把他從火里拉出來,他還不讓。最後火越燒越旺,頭頂焦爛。失去理智的人着實不少。

有幾位官員上疏勸諫,提出當年唐憲宗奉迎佛骨是誤國害民,想不到懿宗頭一擺,回答說:“這輩子看到了佛骨,死而無憾矣。”官員們還有什麼可以說的?

懿宗的話也真是有了應驗,幾個月後,懿宗晏駕,佛最後並沒有很好地保佑他。僖宗即位後,下詔歸佛骨於法門寺,一路上的儀式就大爲簡單了,熱鬧程度不及當初的十分之一。不過傳說京城的男女老少仍是爭着送別佛骨,嗚咽流涕相謂說:“六十年後一度迎真身,不知能於何時再見到了。”僖宗將舍利送回法門寺後,將帝后王公等人所賜的金銀器、琉璃器、絲織物、法器、寶函等物全部隨佛指送入地宮,並封閉了地宮。

唐懿宗的迎佛指,是法門寺佛舍利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次現世,將唐朝皇帝禮佛推向了高潮。法門寺地宮的封閉,一千多年來留給了人們一個又一個無限的遐想。直到1981年法門寺寶塔崩塌,1987年地宮挖掘,佛指舍利才重新現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