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樑最龐大工程淮河大壩:直接導致了南樑滅亡

本文已影響9.1K人 

公元514年10月,南北朝的南樑啓動了一項重大工程——在淮河上築壩,攔阻河水。爲了這個工程,徐州和揚州範圍內,每二十戶要出五名青壯年參與,共投入工匠及戰士二十萬人,可謂舉全國之力。

這個工程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政績工程,修它是有戰略目的的。當時南北大戰已持續多年,互有勝負,爲此雙方都消耗巨大,但誰也佔不了絕對上風。爲了取得一次決定性勝利,南樑採納了一項意見,即修淮河大壩,以令河水倒灌壽陽,拔除這個重要釘子。

戰略定下後,南樑派出水利工程師陳承伯、材官將軍祖(日恆)前往勘察。勘察的結果,二人一致認爲此計不可行:“淮河含沙量太大,河牀飄忽流動,不夠堅固,承受不住壓力。”

勘察報告交上去,皇上不滿意。南樑帝蕭衍是個堅信人定勝天的人,“人多,沒有什麼困難不可以解決”。在政治任務前,老天爺也得讓路。於是工程照常開始。

南樑最龐大工程淮河大壩:直接導致了南樑滅亡

時值冬季,大壩很快築成。到第二年四月,春季的洪水立即沖毀了大壩。築壩工程總監康絢從鐵礦場運來鐵器數千萬斤,沉入淮河水底,但水勢湍急,大壩還是不能合龍。於是又砍伐木材,在河中先做護欄,再填巨大石塊,再在上面加土。沿淮河兩岸一百里以內,樹木石塊無論粗細大小,一掃而光。士卒民工擔土扛木,十分辛苦,而炎熱又導致瘟疫流行,死者屍體相互枕藉。

到這年冬天,工程仍未結束。趕上一個嚴冬,氣溫大幅下降,淮河、泗水全都結冰,雨雪連宵。僥倖躲過瘟疫的民工們,十分之七八都被凍死,也就是說死了十餘萬人。

到第三年四月,淮河大壩終於築成,長9裏,下寬140丈,上寬45丈,高20丈,大壩兩側種植楊柳,壩上駐屯軍營,蓄水區面積廣達數百平方里,十分壯觀。南樑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剪綵完工。

這簡直是給那些立場不堅定的小知識分子一個響亮的耳光——誰說客觀條件不允許?只要意志堅,什麼困難能擋得住我們?!

淮河大壩果然起到了預期的戰略作用。壽陽城牆受水浸泡,開始崩壞,居民紛紛攀山登岡,躲避日益上漲的水勢。水壩積水區水質清澈,被淹沒的房舍、墳墓,靜靜地臥在水底,清晰可見。爲了防備水毀,敵國北魏不得不在八公山東南修建新城,以作爲緊急避難之用,北魏邊防軍也進入緊急狀態,準備對付大壩。

南樑的論功行賞以及戰略成功後的權力爭奪還沒有結束,這個重要的戰略工事先毀的卻是自己。完工後這一年的九月十三日,淮河水位暴漲,大壩崩潰,發出雷鳴般的響聲,三百里外都聽得清楚。洪水瞬間下瀉,下游兩岸所有村莊十餘萬人,全被洪水吞噬。

這個用近三十萬生命換來的淮河大壩叫浮山堰,如今在江蘇泗洪縣仍保留一部分遺蹟,最寬處仍有四十米左右。可惜,遺蹟保留着,教訓卻丟掉了,在它之後,任然有人嘗試這種逆天而爲的龐大工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