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勵精圖治,爲何卻導致了大明的滅亡呢?

本文已影響1.53W人 

崇禎作爲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意圖中興大明。

但崇禎接手就是一個爛攤子,這個攤子與其說爛,不如說是困局,一個按下葫蘆浮起瓢,顧得了東頭就顧不了西頭的困局你,在這個困局裏面,到最後,有的只是絕望。那麼崇禎在多大程度上導致了大明的滅亡呢?

01

閹黨

首先,我們不能認可崇禎繼位的時,得到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他繼位的過程面臨着巨大的危機,這要來自於魏忠賢集團。

天啓帝去世之前,魏忠賢已經在謀劃繼承人的問題,天啓一生雖無所作爲,但在繼承人問題上,還是堅持讓自己的弟弟朱由校,也就是崇禎繼位。魏忠賢在其中多加阻攔,卻沒能成功。司禮監掌印太監曾對魏忠賢說:主上凡事憒憒,獨於兄弟夫婦間不薄。

很多人認爲,崇禎繼位相對是順利的,其實不然。崇禎在進宮之後,一直如履薄冰,進宮的第一晚,他是坐到天亮,根本不敢閤眼。

連吃飯都是從帶的自己岳丈做的麥餅,根本不敢吃宮中的食物,可見情勢之危急。

天啓帝去世之後,在天啓有遺言立朱由校爲帝的情況下,魏忠賢祕不發喪,又討論讓太后垂簾聽政。只是連魏忠賢集團的實力干將兵部尚書崔呈秀都不支持,說了一句:恐外有義兵。魏忠賢才不得已作罷。

崇禎才得以繼位。

崇禎繼位之後,擇良機,立即處置魏忠賢,剷除閹黨,客巴巴、崔呈秀等一干人皆受到嚴厲處分,一大批閹黨人員遭受了應有的懲罰。同時,爲東林黨人進行了平反。

崇禎對閹黨的處置可以稱得上完美,爲崇禎朝打開了一個新的政治局面。但遺憾的是,日後崇禎朝,很難再現處置閹黨時的輝煌。

02

財政危機

崇禎勵精圖治,爲何卻導致了大明的滅亡呢?

明朝末年的的財政危機是衆所周知的,但危機具體是怎麼個樣子呢?

崇禎繼位的時候,每年的財政赤字高達130萬兩白銀。而戶部實際上已經破產,處於停擺狀態。由於收入不足,連帶影響戶部支付能力。更爲嚴重的是,戶部累計欠九邊軍餉,高達9685500餘兩,這對當時的明朝來講,是一個天文數字。

欠餉的後果有多麼嚴重,不用多說。袁崇煥任薊遼總督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訓練,而是處理欠餉引起的譁變。連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哥哥,遼東巡撫畢自肅都死於這場譁變。

可見,欠餉已經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必須立即解決。

崇禎繼位之後,當然知道財政危機的重要性。崇禎在處理完閹黨事宜之後,立即致力於解決財政危機。

解決財政危機的第一步,是要摸底,摸清國家的底細。崇禎是外藩繼位,對國家財政瞭解需要時間,還好有大明有一位優秀的財政專家——畢自嚴,個人認爲其是明朝276年最優秀的財政專家。畢自嚴主持戶部多年,曾因魏忠賢迫害而去職,崇禎上位之後,立即重新啓用他來掌管戶部。

崇禎問畢自嚴:“昔年兵馬幾何?錢糧幾何?今日兵馬幾何?因何不足”。等主要的財政問題,要求戶部說明並提出足以解決的“長策”。

經過崇禎和畢自嚴合力,戶部其後,系統地提出了12條解決財政困難的措施。包括增加鹽引,令商人運粟實邊,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開發京東水田,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項。爲了杜絕地方官侵吞賦稅銀兩,他親自主持編訂了賦役清冊,頒行天下,嚴格監督審覈,使貪污現象受到控制。原來的官屯地畝因年代久遠皆被勢家豪族侵佔,賦稅收不上來,畢自嚴不畏困難,親自主持覈查清丈了官屯地畝,明令按畝起科,增加了收入。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下去,不說完全解決財政危機,至少能夠起到一些效果。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崇禎帝啓用袁崇煥收復遼東,袁崇煥大開口,要求軍糧餉銀,崇禎咬牙一一準許。到了崇禎二年,“己巳之變”爆發,皇太極率領10萬鐵騎繞過關寧錦防線借道蒙古入關,包圍京師。一時間,大明40萬勤王軍隊雲集京師,糧草軍餉的消耗達到頂峯。畢自嚴的12條財政改革化爲泡影,但畢自嚴也算是一奇才,硬是拼到口吐鮮血,左支右拙,勉強解決了這次勤王軍隊的開銷。

但滿清入關可不是一次,而是六次,關寧錦防線戰事不斷,國內民變紛起,軍費開支水漲船高,任憑畢自嚴再厲害,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崇禎四年,面對鉅額的軍費開支,兵部尚書樑廷棟請增天下田賦,在已經增加的520萬兩之外,再增新餉165萬,崇禎無奈批准。

這個520萬兩,是在萬曆年四十六年,經過三次加賦所形成的。如此沉重的賦稅下,而崇禎再次加賦165萬。

這一條加賦批准之後,大明已經萬劫不復。

崇禎在解決財政危機上花費了大量心血,在自己生日這天,還在要求下面官員上報財政數據,但這些都沒有什麼用了。遼事之急,民變之多,讓財政根本就沒有好轉的可能,而是陷入了一種死循環:遼事起,大量用兵,增加軍費,加餉,民變,再加餉平民變,民變更加洶涌。

03

民變

崇禎勵精圖治,爲何卻導致了大明的滅亡呢? 第2張

民變最嚴重的地方是陝西,造反的主力開始反而是譁變的士兵。明朝欠餉太嚴重了,僅僅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四鎮欠餉就高達244萬兩,欠餉一年都是很正常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大批的士兵逃跑、譁變,加上驛站裁撤人員、大量的災民,終於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崇禎先是安排楊鶴進行招撫,效果不佳,繼而相繼安排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前去征討,繼任雖然也多有勝利,但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民變是越打越多,即便打了大勝仗,卻根本無法取得最後勝利。

我們今日都明白,民變的土壤沒有根除,民變是無法解決的。崇禎作爲最高統治者,只是一味的去用武力鎮壓,是無用的。

崇禎最後安排自己的非常信任的楊嗣昌對農民軍進行討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年時間,招撫了張獻忠、羅汝才,大敗李自成。

我們知道,滿清在崇禎在位的時間裏,一共六次入關搶掠,每一次都是聲勢浩大,而崇禎每一次都要下旨勤王,這也就意味着要抽調鎮壓農民軍的部隊,也讓農民軍有了喘息的時機。

很快,民變又死灰復燃,而且愈燃愈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