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腐朽僵化的宗室制度爲什麼沒有皇帝出來打破

本文已影響3.35K人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複雜的,但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明朝腐朽僵化的宗室制度,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裏對子孫後代的生活待遇做了規定,藩王不幹活,就靠人民養,一旦宗室的人口超出控制,人民必然是養不起的,那麼爲什麼沒有一個皇帝出來打破這個規矩呢?

朱元璋規定除了繼承皇位的兒子外,其他皇子全部封爲親王,親王世襲,親王的其他兒子封爲郡王;郡王世襲,郡王的其他兒子氛圍鎮國將軍。以此類推,共有八個等級。親王年俸祿一萬石大米,郡王兩千石,最低的奉國中尉每年是200石,一石大米在明初約合2兩銀子。這樣一算,奉國中尉的年俸祿比縣令還高處許多。此外,這些藩王還有田莊,享受當地部分稅收等收入。

明朝腐朽僵化的宗室制度爲什麼沒有皇帝出來打破

明朝建國初年,宗室人口不多,宗室俸祿高也沒有關係。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口不斷增長,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到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的時候,明朝立國已120年,宗室人口劇增,宗室的開支就很大了,以至於朱祐樘跟大臣感嘆:太宗朱棣在的時候,南征北戰,朝廷的錢花不完,現在天下承平,反而經常缺錢,這是怎麼回事?大臣們自然不敢說真話。但是,朱祐樘自己也知道,宗室人口增長過快,開支過大,大大擠佔了朝廷的經費,爲此,朱祐樘開始限制宗室子弟娶老婆的而數量,除了親王,每人最多隻能娶5個老婆。

到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在位的時候,宗室人口更加多了,根據戶部官員的統計:如果要足額支付,山西全省的財政不夠養封在山西的晉王、代王、潞王3個家族,河南全省的財政也不夠養封在河南的周王、伊王、徽王等藩王家族。嘉靖晚期,朱厚熜出臺了《宗藩條例》,旨在對宗室進一步進行限制,但是並沒有根本改革,效果一般。

到明穆宗朱載垕(1566-1572年在位)的時候,宗室人口已經超過28000人,朝廷已不可能如實支付這麼多宗室俸祿,有大臣上疏要求立即改革宗室制度,特別是對遠支的宗室,採取買斷工齡的辦法解決,讓他們迴歸平民,可以從事士農工商等職業,而朱載垕沒有采納。此時的朝廷,已經常出現拖欠軍費的情況。

到明神宗朱翊鈞(1572-1620年在位)的時候,宗室問題更加突出。朱翊鈞9歲登基,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改革,但是不涉及宗室制度,這樣的改革主要是挖掘政府潛力,挖掘社會資源,對於供養龐大的宗室而言,從長遠來說是解決不了問題。張居正搞了10年改革後去世,死後被朱翊鈞清算,各項改革陸續廢除,宗室制度也沒有大的改變。根據《明史神宗本紀》記載:萬曆十五年(1587年),萬曆皇帝朱翊鈞親自拿出內帑(皇帝的私房錢)賑濟陝西、河南、山東等地的遠支宗室。這些地方的遠支宗室領不到俸祿,已經吃不上飯了。到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朱家宗室人口已達15.7萬人,朱翊鈞還是沒有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限制。

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登基後,遼東局勢危機、西南少數民族叛亂,經費實在缺口太大,他把自己結婚用的錢和後宮的金銀首飾都拿出來當軍費。但杯水車薪,只好想其他辦法。天啓五年(1625),朱由校出臺《宗室限祿法》,就是對每家親王限制薪水,並採取包乾制,每年總數就那麼多,宗室生再多孩子,朝廷也不多給一分錢。這是逼得沒有辦法了。朱由校的親叔叔瑞王、惠王、桂王30來歲了,還沒有安排出去就藩。

明朝腐朽僵化的宗室制度爲什麼沒有皇帝出來打破 第2張

明思宗朱由檢上臺後,全盤推翻了朱由校的做法,但是錢從哪裏來?朱由檢向老百姓徵收繳餉、練響,把本來就窮困潦倒的底層百姓逼得家破人亡,只好加入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所以,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兵員非常豐富,越打越多,而官軍越打越少。

明朝末年,全國只有5000多萬人口,要養30幾萬宗室人口,還要養2萬多官吏、養110萬左右的軍隊,在農業社會,這是不堪負擔的。尤其是宗室人口,原本都是養尊處優的,一個親王府,光是儀仗隊、服務人員、保鏢等就有好幾百人,明末親王府有30多個;近千個郡王、近萬個鎮國將軍都是皇室、王室近親,日子過得也是相當可以的。這些宗室,從明成祖朱棣以後,都不需要工作,不承擔任何行政和軍事責任,任務就是吃喝玩樂,生孩子。

朱由檢派孫傳庭最後一次招兵買馬對付李自成的時候,只給了孫傳庭6萬兩銀子,只有這麼多了,否則在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以朱由檢的小聰明,定不會吝嗇錢財。朱由檢曾經要求大臣和皇親國戚捐款,苦口婆心才搞到20萬兩銀子。

明朝的滅亡,最大原因就是亡於宗室制度,亡於民窮財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