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本文已影響3.01W人 

衆所周知要打仗的時候,爲了振奮軍心,將軍通常在軍隊面前站定,氣勢恢宏地說出一大段打了雞血的話,那麼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其實是可以的,在古代,將軍沒都有專屬的親兵和督戰團。他們的任務不是上陣殺敵,而是司職將軍的祕書。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將將軍講的話傳達給各軍,將軍說一句,他們就傳一句,通過人傳人的方式,讓每一個士兵都能感受到將軍說的話。由於祕書們要傳話,將軍說話也不能太快,只能說一段停一段,這或許也是如今領導說話喜歡停頓的原因。

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另外,將軍的行軍令也不會說是長篇大論,一般僅是兩三句口號用來鼓勵士兵。要知道,出戰前的士兵是相當緊張的,分分鐘都有生命危險。言簡意賅纔是最能定住軍心的方式,說太多反倒還容易引起緊張。

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第2張

此外,相信還有不少觀衆看過士兵和將軍一起喊口號的場景。這種場景就更好實現了,將軍喊第一句時,或許只有前排的士兵聽到了,他們跟着喊起來時,後面越來越多的士兵同樣就能聽到跟上了,傳達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其實,在古代,最好的激勵軍隊士氣的方法就是戰旗和戰鼓。戰鼓聲音嘹亮,相當於自帶擴音系統。而且,戰鼓一般都是隔一定距離設立一個,當主鼓打響後,另外幾個副鼓便會跟着一起合擊。這樣一個立體環繞式的鼓聲,中間的士兵想不熱血沸騰都難。

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第3張

另外,戰鼓在作戰時的作用也相當明顯。動員大會前大家都鴉雀無聲,將軍的話也很好得以傳達,但打起仗來一片混亂,傳話顯然就不現實了。

而擊打軍鼓就是最好的傳達軍令和提升士氣的方法,鼓點不同,對應的命令內容也各有差異。且在擊鼓時,還會配上軍旗揮揚,軍旗的揮動方式也有對應的旗語。不管是鼓點還是旗語,傳話效率都比將軍喊話要高多了,這也是古人原創的“擴音設備”。

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第4張

在當時,一般是旗舉後馬上響起鼓聲,寓意全軍出擊,而旗掩則息鼓等待下一次軍令。關於每種鼓聲傳達的意思,在《吳子》一書中有專門的記載,通常敲擊一下爲整頓兵器,兩下則是練習列陣,三下爲吃飯,四下是檢查,五下就是列陣。每個參戰的士兵都要將戰鼓的鼓點熟記於心,這樣將軍根本不用喊話,就能將整個軍隊調度的有條不紊。

古代沒話筒,幾十萬大軍聽得見將軍發命令嗎? 第5張

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讓人敬佩,直到今天,雖然有了各種現代化通訊設備,但古人的這些方法仍然適用。譬如旗語,在海軍裏的應用就相當廣泛,兩艘軍艦在海面上相遇,雙方甲板上的艦員就是靠旗語互相致意的。而戰鼓雖然在戰爭中已無人再用了,但在體育競技比賽中還是能經常看到,像是划龍舟、拔河等項目裏都非常常見。看來,古人的這些“擴音設備”,還將應用很長時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