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蜀吳三國能相對穩定近40年,靠的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8.32K人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啓西晉的一段分裂歷史時期。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從公元222年夷陵之戰結束,到公元262年司馬昭大舉伐蜀,前後40年,是三國相對穩定的對峙時期。魏、蜀、吳分別按照本國的實際情形制定了具體的戰略,蜀國北伐,吳國爭淮南,曹魏西守東攻,上演了一幕一幕精彩的大劇。

歷史上曹蜀吳三國能相對穩定近40年,靠的是什麼?

蜀國:蠶食雍涼

不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還有各種評書、影視劇等,都側重於三國鼎立前期,軍閥混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天下羣雄並起,逐鹿中原,割據兼併,最終只剩下曹、孫、劉三家。在夷陵之戰後,三國最精彩的故事好像就結束了,能夠想起的也就剩下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了。再往後就是姜維繼續北伐,直到蜀國滅亡。

諸葛亮北伐,直指雍涼地區

其實這恰恰表明了三國對峙時期蜀國的戰略方向。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損,諸葛亮主政後重新和東吳結盟,穩定發展,積蓄力量。由於失去荊州,《隆中對》中的兩路北伐戰略已經不可能實現了。諸葛亮只能出漢中,從而達到“蠶食雍涼,廣拓境土”的目的。諸葛亮是謹慎持重的,蜀國國力又弱,所以只能採取這種戰略,而不能冒險採取魏延的子午谷計劃。

吳國:爭奪淮南

淮南就是淮水以南地區,就是以合肥爲中心的長江以西地區。三國對峙40年期間,魏、吳雙方對峙是主要爭鬥的焦點。淮南對於魏吳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核心區域,淮南是曹魏伐吳的前沿陣地,對東吳也是抵抗曹魏的第一道防線所在。所以吳國心心念唸的就是把淮南控制在自己手中,孫權前後多次攻打合肥,拼盡全力,結果合肥仍牢牢控制在曹魏手中。孫權死後,諸葛恪曾率大軍繼續攻合肥,還是無功而返。

歷史上曹蜀吳三國能相對穩定近40年,靠的是什麼? 第2張

曹魏:西守東攻

曹魏自曹操爭奪漢中失敗之後,奉行的基本戰略就是西守東攻,先滅吳,後滅蜀。益州、漢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曹魏佔有淮南,易於集結大軍伐吳。曹丕即位後,大舉攻吳,就是這種戰略的表現。公元229年,在諸葛亮興師北伐的情況下,曹叡諮問司馬懿“何者爲先”。司馬懿明確回答用水陸兩路大舉伐吳,也是堅持西守東攻的戰略。而事實證明這個戰略也正好能夠應對蜀、吳雙方所採取的的戰略。

三國對峙,吳蜀聯盟對抗曹魏。蜀軍北伐,意圖蠶食雍涼;吳國北伐,和曹魏爭淮南,看上去好像可以遙相呼應。然而實際上,雙方相隔數千裏,不能相互呼應。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都是無功而返,反而國力疲睏;吳國和魏國多次在合肥大戰,最終也沒能奪取合肥。曹魏西守東攻,遊刃有餘的應對蜀、吳兩國,隨着時間的推移,三方國力懸殊越來越嚴重,趨於一統的局勢已不可逆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