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使劉備未能一統三國?

本文已影響3.05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多智近妖”,爲何無法統一三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諸葛亮的戰略能力非常強!劉備在東漢末年摸爬滾打數十年,結果除了混出一個仁義的名聲,啥好處都沒得到,反而被攆得到處跑,人到中年還寄人籬下,混得非常悽慘,連他自己想起自己的處境,都免不了淚流滿面。不過話說回來,劉備的實力其實也算不上很弱,他手下還是有一批精兵猛將的,戰鬥力不錯,要不然那些諸侯們也不會樂於接納劉備!劉備人生的轉折點,是因爲他遇到了諸葛亮!

在此之前,劉備沒啥大戰略,只知道投靠實力強悍的諸侯,見勢不妙就跑,但接觸了諸葛亮之後,劉備首次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一篇隆中對,一個佔荊州、奪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直接震撼了劉備,爲劉備的事業開啓了一個新的篇章。自此以後,劉備一發不可收拾,短時間內便奠定了“蜀漢”基業,成爲三國霸主之一,而他之所以有此成就,就是因爲諸葛亮的戰略能力非常強!

諸葛亮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使劉備未能一統三國?

其次,諸葛亮非常擅長處理內政!很多人印象中,諸葛亮剛出山就打了一個博望坡之戰,大敗曹軍,展示了他超強的軍事才能,實際上這種印象是錯誤的!劉備活着時,諸葛亮一直沒怎麼帶兵打仗,因爲他擅長的並非軍事,而是內政、後勤。

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的內政工作還是做得非常不錯的,蜀漢的法律就是他主持修訂的,雖然他執法嚴苛,但也讓蜀漢衆人看到了公平,所以大家都比較擁戴他。夷陵之戰,蜀漢精銳盡滅,劉備也很快去世,整個蜀漢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就連曹魏和東吳都不看好蜀漢,認爲蜀漢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甚至要滅亡了。結果諸葛亮站了出來,穩定了蜀漢的局面,硬生生將蜀漢拉回了正軌,而且很快就打造出了一支強兵,開始北伐!

諸葛亮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使劉備未能一統三國? 第2張

可以說,就是因爲諸葛亮的內政能力非常強,才成功爲蜀漢續命數十年,要不是劉備死後不久,蜀漢必定崩潰!不過諸葛亮雖然如此之強,但最終卻未能擊敗曹魏,一統三國,令人遺憾,那麼諸葛亮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未能一統三國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諸葛亮最大對手司馬懿的一句話中得出答案!

司馬懿是諸葛亮北伐途中的最大對手,正是因爲有司馬懿的阻擋,所以諸葛亮雖然佔據優勢,但始終無法擊敗魏軍,一統三國!俗話說,一個人的對手比他自己還了解他,作爲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司馬懿其實也通過十七個字,解釋了爲啥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

《晉書》: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使劉備未能一統三國? 第3張

司馬懿說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這是什麼意思呢?事實上,我們可以這麼理解!

“亮志大而不見機”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志向很大(匡扶漢室,一統天下),但時機不對,現在的天下,漢室滅亡已經是歷史潮流了,諸葛亮是在逆潮流而行,必定失敗!

“多謀而少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諸葛亮非常聰明,很有智謀,但缺乏霸氣的決斷。蜀漢相比於曹魏,本來國力就較弱,要想徹底擊敗魏軍,必定要兵出險招,但諸葛亮因爲性格原因,卻一直不敢冒險,所以無法徹底擊敗魏軍。當年魏延想用子午谷奇謀,諸葛亮不同意就是個明證!以小博大,絕對不能硬碰硬,否則必敗!

“好兵而無權”指的是諸葛亮雖然喜歡用兵,但大權一直在劉禪那邊,他沒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覺悟。比如第四次北伐,司馬懿都已經被打崩了,結果劉禪一道命令,諸葛亮就退回去了,給了魏軍喘息之機,這就是典型的缺乏指揮權,若是堅持打下去,魏軍必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