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譽而後毀”,諸葛豐爲什麼被漢元帝貶爲庶人?

本文已影響2.19K人 

諸葛豐,字少季,西漢官員,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先祖。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提起諸葛豐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提起諸葛亮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諸葛豐就是諸葛亮的先祖,在西漢元帝劉奭時曾擔任過司隸校尉,授光祿大夫

諸葛豐年少時便聰慧好學,素有賢名。經過多年的精研苦讀,在琅琊郡以精通經學而聞名,被選拔爲郡文學掾。

後來同樣精通經學,出身於琅琊郡的御史大夫貢禹,發現了諸葛豐這位小同鄉的才幹,便把他招到自己的身邊做下屬。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與過渡,貢禹便向朝廷舉薦他爲文學侍御史。

諸葛豐本人性格剛直,行事端正,漸漸的在朝堂上嶄露頭角。並由此得到了尊崇儒家思想,喜好經學的漢元帝劉奭賞識,被任命爲司隸校尉。

“前譽而後毀”,諸葛豐爲什麼被漢元帝貶爲庶人?

司隸校尉秩比二千石,官職在丞相、御史大夫之下,但其權力卻很大。

此官員直接聽命於天子,是皇帝專門用來監督京師和京師周邊地方的監督官。手下有自己的屬官,另外還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隸所組成的武裝督查隊伍,因此被稱爲司隸校尉。

諸葛豐在職其間鐵面無私,京師及周邊的功勳顯貴是人人懼怕,避之不及。由此京師人還編排出一句俗語:“間何闊,逢諸葛。”以人們長久分開,不得相聚的事例,來暗諷諸葛豐執法嚴苟。

而元帝則深感諸葛豐品行端正,能秉公辦事,便加授他爲光祿大夫。至此諸葛豐位居衆大夫之首,居九卿之位僅一步之遙。

元帝劉奭自幼喜好儒學,宅心仁厚。在位之初一改其父宣帝“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重用儒生治理天下。

不知何故,元帝在位時天災頻發。崇尚清談的儒臣們應對無據,解救無方,至使宣帝以來的中興氣象呈衰敗之勢。原本雄心勃勃,以匤扶天下爲理想的元帝劉奭,面對儒臣們的無所作爲,進取心日減。整天醉心於歌賦音律、詩詞書法之事,將朝政大權委於宦官、外戚,致使中書令石顯擅權,外戚許氏、史氏恣意妄爲。

“前譽而後毀”,諸葛豐爲什麼被漢元帝貶爲庶人? 第2張

此時,諸葛豐對外戚許章恃寵而驕,不守法度之事深惡痛絕。有一天便乘許章出門之際,持天子符節要拘捕許章。許章見勢不妙,便逃向皇宮乞求元帝的庇護。

元帝見許章如此窘態於心不忍,便斥退了上殿前來稟告許章罪行的諸葛豐,並沒收了他所持的符節,諸葛豐悻悻而退。從此以後,司隸校尉便失去了天子符節,其執法的權威性便開始大大減退。

面對如此窘境,諸葛豐心中頗有怨氣,於是他便上奏元帝請求告老還鄉,元帝不準。經此一事,諸葛豐漸漸的在元帝面前失去了信任,沒過多久諸葛豐便被貶爲城門校尉。

元帝在位時是西漢宦官擅權,外戚亂政的開始。由於各方勢力內鬥不止,朝臣中構陷之風盛行。就在此時,被貶爲城門校尉的諸葛豐上書彈駭光祿勳周堪、光祿大夫張猛。由於舉證不實,查無所據,引起了元帝的不滿與警覺

爲此元帝下詔給御史曰:“城門校尉豐,前與光祿勳堪、光祿大夫猛在朝之時,數稱言堪、猛之美。豐前爲司隸校尉,不順四時,修法度,專作苛暴,以獲虛威,朕不忍下吏,以爲城門校尉。不內省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報舉,告案無證之辭,暴揚難驗之罪,譭譽恣意,不顧前言,不信之大者也。朕憐豐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爲庶人。”

“前譽而後毀”,諸葛豐爲什麼被漢元帝貶爲庶人? 第3張

由此看來,諸葛豐在當時政治昏暗,羣臣構陷之風盛行的大環境下,也沒能“出淤泥而不染”,獨善其身。反而弄巧成拙,被罷官回鄉養老。

宋代司馬光在其編撰的《資治通鑑·漢紀》中,專門對諸葛豐“前譽”周堪、張猛,“後毀”周諶、張猛之事所出了評價,一針見血地指出諸葛豐所作所爲並不是出於公心,不過是諸葛豐爲了自己的進階之路,而採取的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之術罷了。

同時司馬光話鋒一轉,也對元帝賞罰不明提出了批評,認爲他既然看出諸葛豐是誣告就應該明確其罪,如果不是就應該獎賞諸葛豐。可結果卻是元帝不問青紅皁白,將諸葛豐、周堪、張猛衆人一律貶謫,致使忠奸不明,事非不分,這不是一位仁君的所爲。

司馬光“前譽而後毀”,並不是單對諸葛豐的評價,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這一事例,來評論漢元帝時期賞罰不明,事非不分的政局敗象,有着借古諷今的寓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