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葛亮已經做出了決策,馬謖爲何還要違背恩師之命?

本文已影響2.86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守衛街亭時,馬謖爲何不聽恩師諸葛亮的話,選擇在山上紮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兵其實非常老道,先是讓趙雲做疑兵,吸引了魏軍的主力,之後槍頭調轉,立馬帶人殺進了隴右,打了魏國一個措手不及,整個隴右五郡,直接投降了三個郡,可以說,諸葛亮的開局打得非常漂亮!接下來只要拖住魏國的援兵,諸葛亮就可以蠶食剩下的隴右二郡,完成全據隴右的目標!

在防守魏軍的人選上,諸葛亮力排衆議,選擇了馬謖,結果最終馬謖在街亭之戰中的表現非常差,不僅沒能成功的拖住魏軍的進軍步伐,而且還扔下軍隊直接跑了,躲起來了,令衆人憤恨!最終,諸葛亮在前期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被迫撤退,因爲街亭一丟,諸葛亮面臨被抄後路的風險,只能撤退。

街亭之戰後,關於此戰的討論,一直是熱門話題,不少人甚至爲馬謖鳴不平,認爲即便馬謖按照諸葛亮的計劃行事,也擋不住魏軍的步伐,因爲街亭這個地方無城可守,相對來說,上山的勝率更大!事實上,持這種看法的網友,就是典型的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來看了,在正史中,街亭這個地方是有城池的!

《三國志》: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大家注意三國志中的“不下據城”四個字,這就說明,在當時的街亭,是有城池可守的!而且就在兩百年前,街亭附近曾發生了一場經典的守城之戰!

兩百年前的東漢,劉秀的手下來歙就在略陽城打了一場震驚天下的守城戰,當時來歙的手下只有兩千多人,而敵方有數萬兵馬,然而就是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來歙卻守住了好幾個月,這就說明,當時的略陽城非常好守,且古代的攻城技術非常差!那麼這個略陽城又在哪裏呢?其實就在街亭不遠處!

既然諸葛亮已經做出了決策,馬謖爲何還要違背恩師之命?

《郡國志》:略陽縣有街泉亭,即故縣。

正是因爲略陽城有成功的守城經驗,所以諸葛亮纔會派人去守衛街亭,而諸葛亮的手下也對此沒有任何疑意,大家只是對守城人選的看法不同而已!這就說明,當時衆人其實都認爲只要好好據守街亭的城池,是完全可以拖住魏軍的步伐的!馬謖的軍事謀略非常出色,連諸葛亮都對他讚歎有加,他不可能不知道街亭可以守住,不然他不會接受去守衛街亭的任務,那麼爲何當馬謖到達街亭戰場後,卻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部署,不據守城池,反而跑到山上去紮營呢?

關於馬謖爲何違背恩師諸葛亮的命令,跑到山上紮營,網上曾給出過許多不同的說法,今天本文便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爲啥馬謖會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決策?

一、諸葛亮有心提拔馬謖

馬謖是荊州人,他們一家五兄弟被稱爲“馬氏五常”,非常有名氣,諸葛亮在荊州也待過很長時間,所以他和馬謖兄弟其實早就認識的。馬謖的哥哥馬良,在劉備手下任要職,和諸葛亮的關係也是非常好,不過遺憾的是,馬良死於了夷陵之戰。馬良死後,他的弟弟馬謖仍然在蜀漢,所以諸葛亮出於對好友遭遇的同情,對馬謖照料有加,這一點,三國志也明確提到了!

《三國志》:謖下獄物故,亮爲之流涕。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

《資治通鑑》:亮自臨祭,爲之流涕,撫其遺孤,恩若平生。

既然諸葛亮已經做出了決策,馬謖爲何還要違背恩師之命? 第2張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諸葛亮和馬謖的關係非常好,且馬謖確實有才能,經常有諸葛亮意想不到的計謀,所以諸葛亮對他非常看重,有心提拔馬謖。當時蜀漢衆人就守衛街亭一事,並沒有什麼異議,但是在守衛街亭的人選上,大家卻看法不一,在不少人看來,守衛街亭應該派魏延、吳懿等人,而諸葛亮卻違背衆人的意願,選擇了馬謖,足見諸葛亮對馬謖的偏愛!

《三國志》: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爲宜令爲先鋒,而亮違衆拔謖,統大衆在前。

諸葛亮力排衆議,選擇讓身爲參謀的馬謖統兵前去守衛街亭,這其實就是諸葛亮在有心提拔馬謖,街亭如此重要,要是馬謖守住了街亭,這豈不是一個天大的功勞,到時候馬謖加官進爵,豈不是更加順理成章?

二、衆人對馬謖的態度

劉備進入益州時,馬謖的身份是荊州從事,之後馬謖又多次升官,先後擔任了綿竹縣令、成都縣令,這種升官速度,其實是非常恐怖的!劉備讓馬謖做蜀漢首都的市長,可見他對馬謖是多麼的信任!

從馬謖的履歷來看,他的資歷其實是非常老的,而且還是荊州一派的大才,應該是非常受大家尊重的,但是爲何在衆人討論街亭守衛的人選時,大家卻一致的沒有推選馬謖呢?這令人非常奇怪!按照馬謖的資歷和能力來看,不應該沒人推選他啊?要知道,當年諸葛亮征討南中,正是因爲採用了馬謖的“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策略,才成功的平定了南中,足見馬謖這個人的軍事才能,確實是值得稱讚的!

既然諸葛亮已經做出了決策,馬謖爲何還要違背恩師之命? 第3張

馬謖街亭之敗後,諸葛亮想殺馬謖,結果蔣琬勸諫諸葛亮,說馬謖乃是難得的智謀之士,不能殺!

《資治通鑑》:蔣琬謂亮曰:“昔楚殺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

從蔣琬的這番勸諫來看,雖然馬謖戰敗了,但他仍然認爲馬謖是人才,不能因爲一場戰敗就殺了。連蔣琬這等大才都如此評價馬謖,足見馬謖這個人還是有真才實學的,並非大家口中的草包!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馬謖資歷老,能力強,且是荊州一派的出名人物,爲啥衆人不願意推舉他去守衛街亭,反而需要諸葛亮力排衆議呢?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因爲劉備對馬謖的打壓!

三、劉備爲何打壓馬謖

劉備臨死前,專門把諸葛亮照過來,叮囑他不可以重用馬謖,這一點其實是令人非常疑惑的!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臨死前並沒有談及其他人,反而特意叮囑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這是爲何呢?

《三國志》: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事實上,劉備臨死前的這番話,基本算是給馬謖定了基調了,那就是不能重用!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馬謖在諸葛亮北伐的軍中,只是個參軍而已,並沒有更高的官職,這和他之前的履歷非常不符。而且劉備對馬謖的定調,也很好的解釋了爲啥蜀漢衆將對馬謖的態度如此冷淡,不願意推薦他去守衛街亭!劉備作爲蜀漢的前任老大,他的臨終遺言,誰敢去推翻?支持馬謖,豈不就是反對劉備?沒人會去幹這種傻事吧?

看到這裏,我們基本就可以將整件事情串聯起來了,也可以很好的解釋爲啥馬謖會不聽諸葛亮的話,跑到山上去安營紮寨!

既然諸葛亮已經做出了決策,馬謖爲何還要違背恩師之命? 第4張

馬謖不據守城池,而是跑到山上安營,其實就是爲了獲取更大的戰功,以洗刷自己身上的恥辱,打破衆人對他的誤解!街亭有城池,守衛起來很簡單,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份功勞乃是諸葛亮有意贈送給馬謖的,守住了街亭的城池,遲滯了魏軍的救援步伐,根本不足以證明馬謖的能力!馬謖要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必須獲得更大的戰功,在馬謖看來,這份戰功便是擊潰魏軍!

馬謖認爲,他紮營山上,佔有地利,魏軍前來攻山,必定要損兵折將,而如果魏軍繞過此山,那麼馬謖就可以襲擊魏軍的後方輜重,所以在馬謖看來,他這個“中心開花”的操作非常有效,可以最大限度的殺傷魏軍,甚至可以擊潰魏軍!只不過他沒想到,張郃也是一代名將,根本不中他的計,不直接派兵去攻山,而是截斷了馬謖的水源,讓蜀漢軍隊不戰自潰!

說白了,馬謖之所以不聽諸葛亮的命令,主要是因爲劉備在臨死前給他定了調,說他不堪大用,他爲了洗刷自己身上的恥辱,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必須獲取更大的戰功,所以纔會跑到山上去玩了這麼一出“中心開花”的戰術!

看到這裏,估計很多人都會疑惑,劉備曾讓馬謖做過荊州從事、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爲啥在臨死前卻說馬謖不堪大用了,馬謖究竟做錯了什麼,惹得劉備對他如此憤恨?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需要數千字來解釋,限於篇幅,本文這裏暫時不過多闡述,在本文的另一篇文章中曾有過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在這裏本文直接就說一下結論,劉備之所以對馬謖如此不滿,乃是因爲馬謖缺乏擔當,當年劉備讓馬謖前去平叛,馬謖沒去!在蜀漢最危險的時候,馬謖缺乏擔當,所以劉備再也不願意重用他了!不然以馬謖的資歷來看,他在蜀漢將會有非常高的地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