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楚白蓮教起義背景:乾隆晚期土地兼併日益加劇

本文已影響1.63W人 

乾隆後期,土地高度集中,大批流民陸續聚集於川、楚、陝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地區謀生,衆以數百萬計。由於人口增長迅速,土地兼併嚴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現饑民,川楚陝三省邊境地區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帶,歷來爲被迫離開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加以封建統治階級生活奢侈,貪官污吏橫行,人們不滿和反抗情緒日增,白蓮教的宣傳也隨之增加了反抗現實的內容。

  乾隆三十七、三十八年(1772、1773),川、楚兩省饑民來此覓食者達數十萬。加上來自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流民,其中大約有一百萬人前來有着大量荒地、原始森林的川楚邊境就食,該地土壤瘠薄,氣候惡劣,流民除搭棚佃耕土地外,還需受僱於木廂廠、鐵廠、紙廠,獲取微薄工錢,方能生存。他們不僅受地主、廠主的剝削,還要受差役、訟棍的勒索,生活極爲艱難。絕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蓮教傳播的對象。

川楚白蓮教起義背景:乾隆晚期土地兼併日益加劇

白蓮教是明清時期主要的祕密宗教,崇奉“無生老母”與“彌勒佛”,宣揚彌勒佛未來會“改造世界”的傳說,並以“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週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從者日衆。以“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爲八字真訣,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一定寄託,對於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力圖擺脫現世的流民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從者日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