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不是效忠皇帝嗎 將軍造反時他們爲何跟隨造反

本文已影響2.22W人 

對古代將軍造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將軍造反時,爲何士兵們不保護皇帝?

皇帝是我國古代封建帝制時期一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象徵着無上的權威和尊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的偉大帝王所創下的輝煌業績也被無數中國人傳頌。

但是即使皇帝的地位尊貴無上,在古代仍然有不少將軍起兵造皇帝的反,而且響應者往往還不少。

可能有些人會比較迷惑,皇帝作爲真龍天子,按理說應當是士兵們效忠的對象,爲什麼將領造反時卻甘願一同作反賊呢?

不得民心豈能長久

秦末羣雄逐鹿是我國第一次王朝更迭戰爭。雖然這次戰爭是由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發起,但是最終敲響秦王朝滅亡喪鐘的還得是秦國統治各地的郡守的選擇。

在這次戰爭中,耐人尋味的就是秦朝的三十六郡幾乎全部背叛了秦王朝,除了三川郡的郡守李由作爲秦相李斯的兒子誓死抵抗外,其餘郡的郡守基本都參加了反秦的浪潮。

古代士兵不是效忠皇帝嗎 將軍造反時他們爲何跟隨造反

秦代的郡守是有兵權的,嚴格來說可以算是將軍。但是這些秦國將軍卻能十分輕易的帶走秦國的士兵一起反秦,這無疑拜秦國的殘暴統治所賜。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將全國的兵器收繳到了咸陽熔掉,鑄成了十二個金人,對外公開的理由是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但是實際上這只是秦始皇的弱民之術。

全國的一統並沒有讓秦始皇停下他對外擴張的戰爭步伐。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拓展了大片的領土。

然而此時秦帝國的戰爭機器早已經運轉到了極限,士兵們對於長年累月的征戰早已十分不滿,普遍十分仇視這個殘暴的帝國。

再加上秦朝征戰的士兵也大多數是從原先征服的六國招募來的。他們打心眼裏就仇恨這個害得他們滅國的君王。

古代士兵不是效忠皇帝嗎 將軍造反時他們爲何跟隨造反 第2張

因此,秦始皇去世之後,秦二世延續了父親的統治政策之後,大量士兵自然會跟隨着將領一同反秦。

除此之外,如果國家的領導人得位不正,也很有可能會導致士兵們跟隨將領造反。

比如司馬懿篡權奪位後,曹魏國內發生了著名的“淮南三叛”,他們都是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舉起的叛旗。

將領的個人魅力

在古代不乏戰功卓著的名將。他們不僅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治軍理軍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現。

將領治軍有方,培養了極高的個人威望,這件事有利有弊。利處在於這些大軍軍紀嚴明,作戰勇敢,如臂指使,對於命令的執行十分堅決。而弊處就在於,這樣一來,將領所統轄的大軍就不再是國家的公器,而是這些將領自己的利刃了。

邊塞地區也是常見的叛亂高發地。畢竟此地本就苦寒,戰士們飽受戍邊之苦和思鄉之怨,再加上統治集團們“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賬下有歌舞”的麻木不仁。

所謂的皇恩浩蕩,對於士兵來說實在是一個稀奇的東西,完全不如平時日日得見的老長官令人信服。

相信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會對其中的一段場景印象深刻。年羹堯徵西北大勝歸來,雍正皇帝召見他論功行賞,並請年羹堯手下的將軍卸甲涼快涼快,結果這些將領不爲所動。

年羹堯隨即表示,這些將軍都是在軍營裏待慣了,只瞭解有將令,不瞭解有皇上。

當然有一說一,小編一直都覺得這還是屬於藝術加工了,畢竟哪個將領如此不知死活,竟然敢公然表示自己的將令能凌駕於皇權之上。

雍正皇帝聽到此話自然是氣的一肚子火,這也就爲年羹堯的失寵埋下了伏筆。

但是電視劇歸電視劇,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除了將領本人誰都指揮不動的大軍。

比如明代的遼東總兵李成樑。他本人以厚重的恩賜治軍,因此在他治下,遼東地區雖然經常打退蒙古人的進攻,但是也養成了深厚的軍閥習氣,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古代士兵不是效忠皇帝嗎 將軍造反時他們爲何跟隨造反 第3張

以至於李成樑被罷免之後,朝廷竟然找不到外人可以指揮李成樑當年的大軍,被迫把他老人家請了回去。

此外還有明末著名將領左良玉。他所率領的就是典型的只知將令不知皇命的大軍。

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後,左良玉率兵退到南方,爲南明政權效力,然而受到了馬士英的排擠。

左良玉於是決定造反逼宮,軍艦沿長江而下,竟然排了200多裏,可見左良玉手下擁兵之多。然而左良玉還沒有等到造反成功就病死了。

獨立王國

其實在古代,能夠坐穩江山的皇帝一般都會有一種共識,那就是他所統治的國家並不完全是自己的國家。

所謂天高皇帝遠。很多時候,遠在邊疆地區的將領所擁有的話事權往往要比千里之外的京城大多了。

比如安史之亂。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手中掌握着15萬-20萬大軍,而且全部都是能征善戰之士。他的叛亂對於整個大唐王朝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安祿山實際上在發起叛亂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安史之亂仍然整整持續了七年,唐代經歷了三代皇帝纔將它徹底平息。

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爲何安祿山已經去世,安史之亂的時間仍能如此之長。

古代士兵不是效忠皇帝嗎 將軍造反時他們爲何跟隨造反 第4張

其中一個重點的原因就是安祿山所掌控的不止是三鎮的兵權,還掌控着三鎮的經濟、財政大權,有着一整套的班子。在他的統治之下,北方已然是一個獨立王國。

甚至在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安祿山原來的大本營地區依然只承認燕國皇帝,不瞭解唐代皇帝。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士兵,吃的是安祿山的飯,穿的是安祿山的衣,自然是要爲安祿山打仗,對於唐代皇帝當然沒什麼感情。

漢初實行郡國並行制度,分封的異姓王和同姓王在轄區內也享有鑄幣權和軍權,有着一套完整的領導班子,造起反來完全沒有心理壓力。西漢時期從前期的英布叛亂,到中期的吳王劉濞七國之亂,都是這種國中之國埋下的禍根。

古代士兵不是效忠皇帝嗎 將軍造反時他們爲何跟隨造反 第5張

只是漢武帝平定七國之亂後,將各個王國的權力收歸中央,而唐代經歷安史之亂後,因爲過度藉助各大節度使的力量,導致藩鎮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脹,藩鎮勢力從此合法的享有了對於一個地區的支配權,這也就爲唐代的衰落和滅亡埋下了禍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