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兩位皇帝諡號爲“戾”,是什麼原因?

本文已影響2.12W人 

古代有兩位皇帝諡號爲“戾”,是什麼原因?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諡法起源於西周,一開始並沒有惡諡一說。後來經過改朝換代,諡法逐漸制度化,便有了官諡和私諡。其中私諡是指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去世之後,他的親戚、門生等爲其議定的諡號。私諡興盛於漢朝。

而官諡則分爲:上諡、平諡和下諡(惡諡)。上諡就是表揚類的諡號;平諡一般爲同情類的諡號;下諡(惡諡)自然就是批評類的諡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惡諡中的“戾”。

歷史上,這兩人諡號皆爲“戾”,他們犯了什麼錯,此諡號又是何意?

古代有兩位皇帝諡號爲“戾”,是什麼原因?

明景帝朱祁鈺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原本這皇位也輪不到他,可沒想到,他有個喜歡“作死”的皇帝哥哥。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堅持御駕親征,結果導致明軍在土木堡大敗,他自己也被瓦剌俘虜。

此時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年僅兩歲,顯然讓他出來主持大局是不可能的。迫於形勢,孫太后只好答應命郕王朱祁鈺監國,同時冊立朱見深爲皇太子。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要想穩定人心,還是要早日擁立新帝。

出於主少國疑的考慮,最終朝廷決定擁立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朱見深仍然爲皇太子,這樣將來朱祁鈺駕崩,他已經長大,便能順利繼位,而皇位也就回到朱祁鎮一脈了。

這樣的安排在當時看來,的確最爲妥當。而朱祁鈺登基後,的確勵精圖治,他重用於謙等大臣,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可以說在做皇帝方面,他確實比哥哥朱祁鎮要有能力。

不過,衆人所忽略的,是皇權對一個人的誘惑力。朱祁鈺縱然再怎麼英明,還是抵不過權力的誘惑。一方面,他將被瓦剌放回來的朱祁鎮幽禁起來,另一方面,他甚至廢掉了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

這兩個舉動,無疑將朱祁鈺推向了深淵。首先是幽禁朱祁鎮,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不想還政於哥哥。但朱祁鈺既然想一勞永逸,就應該心狠一點,想個辦法讓哥哥永遠消失,他只要留朱祁鎮一條命,就等於留了一顆定時炸彈。

其次他廢掉朱見深,是個極其心急且不明智的決定。朱見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而他只不過是“代理皇帝”,要不是朱祁鎮自己“作死”,哪裏輪得到他繼位。這兩件事,都讓朱祁鎮心中恨極了朱祁鈺。

景泰八年,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復位,他下詔廢了朱祁鈺的帝號,降爲郕王,怒斥其:“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此時朱祁鈺已病逝,於是朱祁鎮爲其追諡曰“戾”,稱“郕戾王”。

《逸周書·諡法解》中解釋:“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由此可見,“戾”是一個惡諡。在朱祁鎮心中,朱祁鈺有過不知道悔改,也不懂得順從接受,是個不孝、不悌、不仁、不義之人。

不過,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即位後,卻恢復了朱祁鎮的帝位,還重新追諡爲“恭仁康定景皇帝”。因此後人也不再稱呼朱祁鈺爲“郕戾王”,而是明景帝或景泰帝。

古代有兩位皇帝諡號爲“戾”,是什麼原因? 第2張

戾太子劉據

關於劉據這一段歷史,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劉據是漢武帝劉徹的嫡長子,生母爲皇后衛子夫,父母皆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生母得寵,自己又是嫡長子,因此劉據在7歲的時候,便被冊立爲皇太子。

在培養劉據方面,漢武帝很是盡心,他原本不喜歡臣子結交賓客,卻專門爲劉據修建一座博望苑,取廣博觀望之意,作爲太子交往賓客之用。另外,漢武帝還特許,劉據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喜好行事,足見對他的寵愛。

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劉據一定可以順利繼承皇位,他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就算不如父親這般雄才大略,想必也會是一位明君。但像太子這種高危職業,只要一天沒繼位,就很難預料將來會發生的事。

漢武帝本就不是什麼癡情專一的皇帝,隨着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漸漸有了其他寵妃。久而久之,他也開始嫌棄劉據的性格,認爲他不像自己。除了皇帝本人,朝中許多奸邪小人,也不斷詆譭太子。尤其是大將軍衛青去世後,這些人認爲劉據沒了外家的靠山,害怕他即位後會清算自己,於是爭相陷害劉據。

在與劉據爲敵的人中,有一個叫江充的,他早年與劉據有嫌隙,便想方設法迫害對方。於是,就有了著名的“巫蠱之禍”。江充謊稱漢武帝生病,是因爲有人行巫蠱之術詛咒天子,最終他還在太子宮中,挖到了用來行巫蠱之術的桐木人偶。

江充趁漢武帝生病,設法阻斷其與劉據相見,劉據深知父親性格,迫於其威嚴,他害怕父親不願聽自己解釋就下令處罰。在遲遲見不到父親的情況下,劉據竟然矯詔起兵抓捕江充,不曾想卻被反指證爲造反。

漢武帝與劉據,就在完全沒有對質的情況下,開始上演一出父子相殘的戲碼。這邊漢武帝對太子造反愈發深信不疑,那邊劉據不願束手就擒想盡辦法反抗,民間對於太子造反的說法越傳越開,已不再有人願意相信劉據。

最終,劉據不願落到前來捉他的佞臣手裏,竟毅然自殺。劉據死後,他的妻兒們遭受牽連。公元前74年,劉據之孫劉詢(漢宣帝)即位,他爲祖父追諡曰“戾”,故劉據被稱爲“戾太子”。

前面我們說過,在諡法中對於“戾”的解釋,基本上都認爲這是一個惡諡。但對於劉據的諡號,也存在不同的說法。在《說文解字》中這樣寫道:“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

這裏的“戾”爲“曲”,就是身體彎曲,言身受曲戾,不能自伸也,故“戾”也有蒙冤受屈的意思。有說法認爲,劉據當時被奸佞陷害,他無法向父親抒發冤情,還聽錯建議起兵殺江充,又因害怕逃亡,最終無奈自盡,真是受盡委屈。

再者,劉詢身爲劉據之孫,斷不會以惡諡來定義自己的祖父,因此這裏的“戾”,極有可能是蒙冤受屈之意。劉據諡號爲“戾”,死在湖,“戾”字加上“水”就是“涙”(“淚”的繁體字寫法)。

諡號,是後人對已故之人的評價。然而歷史源遠流長,當時的諡號,並不代表會永遠被後人所認同。就好比朱祁鈺一樣,對於朱祁鎮來說,“戾”字是對他最貼切的評價。

但到了後世,人們更加看重的是朱祁鈺的政績,這種出於一己私怨定下的諡號,遲早有人會站出來反對。畢竟像兄弟相殘這種事,歷史上屢見不鮮,作爲帝王,只有真實的功績,才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