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綜合實力那麼強,最後爲何輸得那麼慘?

本文已影響1.45W人 

金錢,作爲衡量物質財富的手段,自古以來就牽扯到各個階層的人心。歷史上有無數個王朝,都因爲金錢枯竭、財政停止運轉而崩潰到滅亡。尤其是明朝末期,按照一些理論認爲,明末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既然明朝綜合實力那麼強,爲何最終卻輸得如此之慘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綜合實力那麼強,最後爲何輸得那麼慘?

如果把明朝比作一頭大象,在與農民軍和後金清軍的作戰中,他的失敗是因爲後方腿腳跟不上,從而在奔跑中,活生生被拖累,死在衝鋒的路上。爲何會造成這種局面?這從明末南京鑄錢,呂維祺建議改革可以窺見一斑。

明朝末年,南京鑄錢還是按照舊時的慣例,但是官府腐敗,到處是徇私舞弊。在鑄造金錢時,匠人經常會摻雜些雜質,這樣每鑄造出來一爐銅錢,常常會節省出來數十公斤銅材。而多餘出來的錢財,通常被負責查驗金錢的官員和民匠私分掉。這樣流入市場的錢財質量低劣,這放到現在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劣幣驅逐良幣。到最後,政府威信喪失,再加之流入社會的錢財變多,經濟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明朝綜合實力那麼強,最後爲何輸得那麼慘? 第2張

時任京師官員的呂維祺看到這種狀況,痛心疾首,便建議朝廷加快鑄造銅錢速度。他認定,速度快則對政府比較有利,速度慢的話,雜質會比較多,有利於負責鑄造的官員與工匠私吞。呂維祺建議將鑄錢的頻次從以前的三十天鑄一次,改成十五日鑄一次。在鑄錢之前,讓工匠準備吃喝的油鹽醬醋等糧食,並和一次鑄錢時間加在一起,嚴格控制在十八天以內,如此兩個月可鑄三次錢。到停爐之日,將工匠全部放出來,這樣鑄錢的速度加快,官員和工匠作弊時間變短,則私藏的銅就會比較少。

然而朝廷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而是繼續延續之前的慣例走下去。當銅錢失去流通價值,富人們都開始換成珠寶等貴重稀缺物品藏匿起來,於是到了李自成起義之後,李自成掠奪了很多富人的家產,憑這些財寶李自成養活了一支龐大的軍隊,然後靠着強大武力,消滅了大半個明朝。

後來李自成到河南,正好遇到膽小怕事的河南巡撫李仙風。此人不戰而逃,一直到心腹偵查得知農民軍離開時,才匆忙帶兵回到河南。此時尚固守河南的明朝官員邵時昌,在城池之上看到帶着殘兵敗將逃亡來的李仙風,選擇關閉城門,拒絕爲其提供庇護場所。在邵時昌的心裏,認定要爲國捐軀,忠君赴死才行。但是城內兵力空虛,李仙風兵力確實還有些戰鬥力,也實在無法抵擋。

邵時昌便假裝屈從,表示要大開城池大門,迎接李仙風。然而等李仙風忘乎所以地來到城內後,邵時昌便讓預先埋伏在城內的士兵,將李仙風團團圍住,然後將其斬殺。

看似兩者毫不相關的事件,其實都是因爲信任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個團體的未來,就是要相互依賴,共同奮鬥,彼此協作才能越來越好。因爲在社會的洪流中,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